★鹤壁市新乡市汲县





  【小庄石窟】

  在河南鹤壁市西北10公里小庄村西巫山洞沟,依山势在200余米的山崖上分五区开凿。共有窟龛四十个,造像一百五十三尊,护法师四十八个,题记十二则。开凿于东魏兴和四年(公元542年)至武定七年(549年)。第一窟平面呈方形,有火焰形窟门,进深0.60米,内宽0.74米,高1.27米,雕刻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佛结跏跌坐,衣纹折迭规则且垂于座前。二菩萨头戴花冠,飘垂宝缯,颈系项圈,身着长衣,跣足,后有火焰背光。二弟子身着袈裟,跣足肃穆而立。左边弟子与菩萨间线刻一跪姿供养人。惜部分造像头手残损。窟内有兴和四年铭记二则。其他窟龛多与此窟相同。

  【六观圣作碑】

  在河南新乡市红旗区甫院。立于北宋大观二年至宣和三年(1108—1121)间。碑高4.47米,宽1.24米,厚0.24米。碑额上部及两侧雕二龙戏珠。碑文四周浅刻藏地卷龙、缠枝牡丹花边,下部刻云气纹。碑体高大,刻工精细。碑文为宋徽宗撰书,由当时著名书法家李时雍摹写上石。额上“大观圣作之碑”六字,为蔡京所题。宋代书法取法于唐人,而又有所创新,具有独特风格。徽宗所创的瘦金体,在宋代书法流派中又别具一格。碑文共一千零七字。字体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画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刀切,竖钩细长,个别连笔则如游丝飞空。

  【东岳庙】

  在河南新乡市东关。五代后唐清泰二年(公元935年)建。

  宋、金、元、明历代重修。现存建筑有大殿、拜殿及门楼等,皆清代所建。其中以大殿建筑最为壮丽,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黄绿色琉璃瓦覆盖。殿正面的明间栏额正中,悬挂“东岳齐天”的金字牌匾一方,字迹苍劲有力。牌匾两侧及次梢间的栏额上,塑有色彩妍丽的二尤戏珠与大量的鸟鲁、牡丹等花卉图案。技艺娴熟,生动逼真。殿内金住通体浮雕盘龙,刻工精湛,色彩浑厚。整个建筑物造型宏伟壮观,梁架结构严谨,负荷力平衡。中轴线两侧为新建长廊,内置北朝至明朝历代石刻多通。

  【潞简王墓】

  在河南新乡市北15公里的凤凰山南麓。墓地依山坐岭,俯瞰卫水平原,丘岭夹峙,泉壑幽深,景色雄伟壮观。潞简玉朱翊镠(1568—1614)系明穆宗朱载屋的第四子,明神宗朱翊钧的同母弟,陵墓分东西两部。东为潞玉墓,西为次妃赵氏墓,两墓左右并列,坐北向南。建筑布局大体相同,占地11万平方米。墓区前有二龙戏珠为主体的石牌坊,两侧有浮雕云龙的石华表。神道两旁排列有狮子、狻猊、獬豸、角端、麒麟、骆驼、象、羊、马等石兽十四对,栩栩如生。另有石翁仲两对,雕刻极精。墓区的法恩门、祾恩殿、明楼、宝城,都与明皇陵相同。周围建有用条石砌筑的城墙,高6米。陵墓正门为高大的城楼,高10.3米,琉璃瓦覆盖,下设三个门侗。明楼不存,径尺楷书“敕封潞简王之墓”石碑尚好,碑下石座浮雕云龙,刻工精湛,形象生动。

  【比干墓庙】

  在河南汲县城北7.5公里处。据传为殷末大臣,因强谏,被纣王剖心后,葬于此。后人为纪念他直言敢谏及临危不惧的品德,为其建墓修庙,据清乾隆《汲县县志》记载。其墓为周武王所封,北魏孝文帝时因墓立庙。庙占地百亩,有影壁和三道门楼及拜殿、大殿、厢房等,规模宏伟,并保存宋、元、明、清历代碑刻六十四座。其中著名的,有魏孝文帝吊比干文刻石(宋代重刻)和陈宣帝祭比干文、唐太宗赠殷大师比干诏、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祭文碑(元代重刻)及乾隆御碑等。比干墓占地约20亩,冢高20余米。其间有古柏数百棵,树形奇特,蔚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