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曲江县





  【风采楼】

  在广东韶关市内。东濒侦江。明弘治十年(1497年)。为纪念宋代郡守余靖而兴建。因古人有诗赞余靖“更加风采动朝端”,故以风采为名,1933年重建,楼高21米,横跨通衢,重檐翠瓦。原与纪念张九龄的风度楼相对,现风度楼无存,风采楼巍然屹立。楼上三字石匾,是明代学者陈白沙以茅龙笔书写的墨迹镌石,现为韶关市博物馆所在地。

  【南华禅寺】

  在广东韶关市南20公里。依山面水,峰峦奇秀。山是咦岭分脉,水为北江支流曹溪,是中国佛教著名寺庙之一。初名宝林,创建于南朝梁天监三年(公元504年)。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禅宗六祖慧能主持曹溪,发展禅宗南派,故佛教徒有“祖庭”之称。唐代敕名“中兴寺”、”法泉寺”。宋初赐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寺庙建筑屡经兴废,现在尚保存唐代卓锡泉、宋代灵照塔等古迹和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六祖真身像、唐代千佛袈裟及圣旨、北宋木雕罗汉等。

  【狮子岩】

  在广东曲江县马坝镇西南2公里。山岩形状极似狮子,由狮头和狮尾两山构成。1958年在其溶洞内发现“马坝人”头骨化石和共存的剑齿虎、剑齿象、鬣狗、犀牛、大熊猫等动物化石。“马坝人”距今约十万年左右,是我国晚于北京人的重要古人类遗骸,为研究古人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标本。1966年以来,又在狮头和狮尾之间的峡谷,发现距今四、五千年的石峡文化遗址和墓葬群,出土数千件石器、陶器和建筑遗迹。文物已设陈列室保存。

  【张九龄墓】

  在广东韶关市西北10公里。张九龄(670—740)广东曲江县人,唐开元丞相。死后葬于今韶关市郊罗源村翠珠岭。1960年发掘。墓平面作“古”字形,分墓室、通道、耳室。墓室长4.82米,宽4.80米,高5.85米,墓顶作四注攒尖锥形顶式。墓壁残存壁画,有用墨间配红朱、绿彩绘制的侍女、蟠桃和青龙,出土墓志铭和刻其子张拯款的陶砚等文物。地表的墓碑,为1919年修葺时重刻。墓旁还有其妻卢氏、弟九皋和九章等人的墓冢。

  【韶石山】

  古称蜡烛山。在广东韶关市北40公里处。与丹霞山遥遥相对。两山同为红色砂岩结构,山势陡峭,丹崖赤壁,怪石玲珑,有姐妹山之称。由韶关市北经古道入韶石山,可见金龟石,犹似金龟匍匐于山峰顶上。龟腹则是一宽敞岩洞,洞内有庙宇。登龟顶可见迤逦而东的“三十六石”,形似骆驼,狮子,俯视有如百兽在足下奔驰。山上还有打铁岩、穿龙岩诸胜景。另有两支石峰拔地而起,高360米,叫蜡烛峰。浈江在峰脚不远处流过,峰东浈江畔崛起一山,形似栩栩如生的鲶鱼,叫“鲶鱼转”。是一新石器遗址。再南下1公里处,有一石矗立江边,是为韶石,相传四千多年前虞舜南巡时曾登此石并奏韶乐。

  【鲶鱼转遗址】

  见“韶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