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县铜梁县





  【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

  在四川重庆市沙坪坝歌乐山麓。1943年美国和国民党政权合办“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简称中美合作所),这是一个既替国民党训练和派遣特务、直接进行恐怖活动的特务机关,又是一个屠杀共产党人、进步人士的集中营。特区内有二十余所牢狱,白公馆、渣滓洞即为其中最大两个。新四军军长时挺曾囚禁于此。中共四川省委书记罗世文、中共川西特委军委委员车耀先、抗日爱国将领杨虎城、黄显声和共产党人江竹筠、许晓轩等均先后于此被害。1949年11月,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对囚禁在狱中的三百多位革命志士,进行了集体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大血案。解放后修建了烈士墓和纪念碑,建立了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展览馆。

  【白公馆】

  在重庆市歌乐山麓。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香山别墅,故名。

  1939年国民党军统局将此处改为监狱,1943年“中美合作所”改作第一看守所,仍属军统局。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共产党员宋绮云、许建业、许晓轩、陈然等烈士,先后被囚于此。监狱背靠歌乐山,四周高墙,电网密布,墙外制高点上有岗亭和碉堡,大门终年封闭,从侧面开小门搭一狭窄搂梯进出。狱内有男牢二十间,其中有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地牢和阴湿的山洞,是刑讯室。革命者在狱中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1949年11月29比敌人对关押的革命者一百多人进行集体屠杀,仅十九人越狱脱险。

  【渣滓洞】

  在重庆市歌乐山麓,距白公馆2.5公里。原为人工采掘的煤窑,因多渣滓而得名。1939年国民党改设为监狱,1943年中美合作所作为第二看守所,直瞩西南长官公署。该监三面靠山,前临深沟。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常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狱分内外两院,外院是监狱办公室和刑讯室,内院一排男牢十六间,女牢两间,共产党员罗世文、江竹筠、李青林、蔡梦慰等先后被囚于此,最多时达六百亲人。蔡梦慰烈士的《黑牢诗篇》真实地记叙了难友们在狱中的生活、学习、斗争事迹。1949年11月27比国民党特务对两百多人进行集体屠杀,溃逃时还放火烧男牢房,仅有十五人脱险。

  【北温泉】

  在四川重庆市西北的北碚郊区。为重庆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背负缙云山,濒临嘉陵江,依山傍水,因地辟园。整个园林呈狭长台阶形,设计别致,布局得体,清泉瀑布,溶岩深壑,苍翠欲滴,引人入北温泉胜。原有温泉寺,相传始建于五世纪初,后几经兴废,原寺建筑早已不存。现在园内寺庙为明清以后建造。主要殿宇有铁瓦殿(亦名观音殿)、大佛殿、接引殿、关圣殿。其中大佛殿建于明宣德年间,接引殿建于明景泰年间,是园内目前最早的建筑,各殿所供佛像尚存。泉水温度32°—37℃,自流量较大。园内除辟有游泳池外,并设有室内浴池。

  【重庆自然博物馆】

  在四川重庆市北碚文星湾。建于1955年,前身为中国西部博物馆。收藏陈列以地方自然历史资料及动植物标本为主。辟有四川脊推动物及四川恐龙陈列室,现有藏品六万余件。四川恐龙化石埋藏丰富,有“恐龙之乡”之称。七十年代以来,在自贡、永川等地发掘清理了多架恐龙化石。其中如1974年发掘的多背脊沱江龙、盐都四川龙,1977年发阑的上游永川龙等均属稀有珍品,并已陆续装架展出。

  【红岩村】

  在四川重庆市化龙桥,嘉陵江西岸。系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重庆办事处驻址。1938年日本侵占武汉,八路军在重庆设立办事处,《新华日报》迁重庆。同年12月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至重庆,次年1月组成以周恩来为首的南方局。日机轰炸重庆,办事处房屋被炸毁,工作人员即自己动手,将红岩村十三号“大有农场”一幢三层楼房重建为办事处的办公楼。国民党亦在四周山坡上建立宪兵、警察和秘密特务机关,构筑机枪红岩村阵地和瞭望台等,监视办事处活动。在艰苦的环境里,办事处人员同国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来重庆寓此,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订《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全国内战后,办事处人员全部返回延安。解放后将重庆市曾家岩50号周恩来在城内办公处(俗称周公馆)、民生路208号《新华日报》营业部、中山四路的桂园等组成“红岩革命纪念馆”。

  【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

  见“红岩村”、“曾家岩五十号”。

  【枇杷山】

  在四川重庆市内,现为枇杷山公园。相传旧时因遍植枇杷树而得名。山上林木葱郁,绿荫成趣。1949年前为王家私宅,称王园,1955年改建为公园。重庆市博物馆即在山上。置身山顶,南眺长江,北瞰嘉陵江,市区景物,尽在眼底。山巅的八角亭,是观赏山城夜景佳地。

  【罗汉寺】

  在四川重庆市区小什字附近。创建于宋代,后废,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机炸毁,1945年修复。门前有明天启三年(1623年)石碑一座,刻“西湖古迹”四字。门内通道两旁石壁名古佛岩,长20余米,罗列佛像浮雕,惜多已风化。寺内原有五百罗汉泥塑像,已毁。

  【南温泉】

  在四川重庆市长江南岸的花溪畔。为重庆著名风景区之一。

  附近多高山峡谷,奇峰耸翠,画意盎然。仙女幽岩、花溪垂钓、峭壁飞泉、弓桥泛水等十二景,各具情趣。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规模较小,清同治年间开始修建浴池,后日益扩大。1950年后,国家又修建堤坝,治理花溪,添置游艇,增植花木,扩大游览范围,面貌焕然一新。游人尽兴之余,可以温泉沐浴。泉水出自建禹山,含硫黄质,水温40℃左右。

  【桂园】

  在四川重庆市中山四路,原为张治中公馆。重庆谈判期间,张治中一家迁往他处,供毛泽东使用。是一座小巧的两层楼房,楼下左边的客厅,是毛泽东同国民党代表谈判之所,并曾于此多次会见各界爱国人士和新闻记者。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在此签字。第二天,周恩来在此为张治中之子题词:“光明在望,前程万里,新中国属于我们青年一代的”。

  【曾家岩五十号】

  在四川重庆市中山四路。1938年底,中共代表到重庆后,为了便于工作,周恩来以个人名义,租下这幢楼房,当时称“周公馆”,是周和南方局在城内的一个主要办公地点。1946年5月,周率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后,改为中共四川省委驻地。五十号背靠嘉陵江,右侧是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左侧是国民党警察局派出所。门前是狭窄的小街(解放后已经扩建)。门内一幢三层楼房,当时办事处只住一、三层楼,二层搂大部分和楼房前面的厨房,都是国民党人住房。董必武1958年重游此地时,曾写诗云:“八年抗日此栖身,三打维支笑语新。戴笠为邻居在右,总看南北过门人”(“三打维支”是英语面包夹火腿),形象地描述了当年曾家岩五十号的险恶处境。

  【缙云山】

  在四川重庆市西北约60公里。因缙云寺得名,为蜀中名胜之一,素有“小峨眉”之称。寺建于南朝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历代修葺扩建;盛极于宋,明末毁于兵火。今存庙宇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缙云山海拔1030米,山势峻秀,林木茂密,环境清幽,是避暑胜地。山有九峰名:狮子、香炉、日照、猿啸、夕照、莲花、玉尖、宝塔、聚云,均具特色。登峰远眺,群山迭翠,大江碧流;狮子峰的太虚台,是观赏日出的好地方。

  【古圣寺】

  在四川合川县草街凤凰山上。始建于明,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建,占地2,100平方米,寺周古木参天,风景清幽。分上下两院,殿宇四重,上院为经堂。教育家陶行知1939年创办育才学校于下院。周恩来曾数次到寺向师生作报告,中共中央南方局亦派干部到此教学,培育了许多革命干部。

  【钓鱼城】

  在四川合川县东5公里的钓鱼山上。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四川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事余玠,为抗击元兵,采纳冉璞、冉璞兄弟之谋而筑。四川抗元名将王坚、张珏等与川中其他据点相呼应,坚守该城三十六年之久。1259年元宪宗亲卒十万大军进攻,王坚固守力战,并以土炮毙蒙军前锋汪德臣,宪宗也受重伤,死于军中(一说在城下病死)。后元军北撤,钓鱼城解围。欧洲人誉为“东方的麦加城”。该城距嘉陵江400米,城周围20余公里,现仍保存内城、外城、一字城城墒和七个城门、有水师码头、演武场、皇城、敌楼、炮台等遗址。忠义祠和护国寺内有宋、元、明、清各代的石碑十六通。

  【邱少云烈士纪念馆】

  在四川铜梁县城西门凤山顶。占地1,300平方米,与人民公园毗邻,花木扶疏,泉石清雅。邱少云(1931—1952)四川铜粱人。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2比在朝鲜前线391高地反击战中,他严守潜伏纪律,忍受烈火烧身的剧痛而光荣牺牲。朱德题“邱少云烈士纪念碑”八字碑文,碑高10米,碑顶是5米高的烈士塑像。馆内有英雄事迹陈列室。

  ★江津县大足县潼南县

  【石门大佛】

  在四川江津县石门场附近大佛寺。大佛依岩凿成,高约23米。趺坐,左手持瓶,右手执物,法相庄严。大佛覆七层翚飞檐以蔽风雨。寺内清同治八年(1869年)碑有“建自先朝,载诸邑志,开辟之年,石栈天梯,大有钩连之势”等语。据此大佛当为明代所造。

  【黑石山】

  在四川江津县白沙镇南3公里许。因山多黑石,故名。山间林木蓊郁,绿荫如盖;楼堂亭宇,隐约其间。黑石大小不一,形状各异,高者十数米,上呈平台,方圆数十平方米;游人攀登,可憩息赏景。不少黑石或附会传说,或按石形,皆各具题名。山顶殿名鹤年堂,建于1928年。置身殿前,可俯瞰长江及四周群山景色。山麓有小河环绕,名驴溪,溪水碧蓝。两岸翠竹幽篁,绿草如茵。溯溪而上,不远处有瀑布三重,名高洞、蟾鱼洞、狗跳洞。以蟾鱼洞最美,宽10余米,落差70余米;夏季水涨,声若雷鸣,白练腾空,银花四溅,颇为壮观。

  【石门山石刻】

  在四川大足县城东21公里许。石刻所在名圣府洞。共十余龛窟,造像千余躯,为儒、释、道三教石刻。最著者为五显大帝、炳灵太子、三皇像等。尤以六号观音窟最为奇伟,窟正壁镌无量寿佛,左为如意观看,右为正法明王观音:左右壁各有观音立像五躯,手中所持器物及姿势各不相同,每像均有署名,为国内所罕见。据窟内造像记载为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和八年刻造。其它龛窟中,还有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和三年的题记。并留有“工匠文居道”等文字。

  【石篆山石刻】

  在四川大足县城西南27公里。为儒、释、道三教造像。

  石刻所在,一为子母殿(又名佛湾),一为千佛崖。子母殿共九龛窟。佛教造像有毗卢佛、文殊、普贤、地藏等。儒教造像有孔子等。道教造像有老君、圣母等。以老君龛雕像为著,龛正壁老君坐龙座,像高80厘米,头挽发髻,面有髭须,右手执塵尾,神情庄重古朴;左壁法师立像七躯,右壁真人立像七驱,头均挽髻,手捧笏,状甚虔诚。龛边左右二力士像,耀武扬威,器宇轩昂。龛内各类造像,刻技精巧,刀法熟练,为此间雕像之代表作。据题记,为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刻造。千佛崖,镌川主、土主、药王等像。据题记为明永乐年间造。但壁间所署匠师,有文惟简及男居安、居安。当与石门山文居道同宗,故其造像,亦当始于北宋。

  【北山】

  在四川大足县城西北2公里的北山上。北山,即古龙岗山。

  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韦君靖于此建永昌宗。后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在此造像。经五代至南宋绍兴年间,历时二百五十余年建成。石刻分布在佛湾、白塔寺、营盘坡、观音坡、佛耳岩等处。以佛湾为最集中。共二百九十龛窟,岩高7米,长500米。南段多晚唐和五代雕刻,北段多宋代雕列。著名龛窟,如心神车窟,窟正中之蟠龙“心神车”,尤为奇伟。正壁为佛,左净宝瓶观音,右多罗。左壁为文殊、玉印观音、如意珠观音。右壁为普贤、日月观音、数珠手观音。雕刻对称,严谨有条,浑然一体。八驱菩萨像,丰腴圆润,典雅大方,为此间石刻之精华。数珠子观音,高不及1米,上身微微向后侧转,装饰华丽,眉梢嘴角流露出微妙的喜悦,神情潇洒,妩媚多姿。石刻中尚保留有古代匠师姓名。保存的《韦君靖碑》,是研究此石刻的重要资料。宋刻《古文孝经碑》、《过懿简公神道碑》等,对研究我国历史和书法均有重要价值。佛湾对山白塔寺前有多宝塔,与此石刻有密切关系。

  【古文孝经碑】

  在北山佛湾。碑文分组刻于《赵懿简公神道碑》左右,共六幅,高3.2米,宽10.14米,碑文分刻六十六行,行各二十八字。末题“范祖禹敬书”。《孝经》分古文和今文;今文易见,古文失传,今北山佛湾有古文《孝经》二十二章刻碑上,甚为罕见。

  【韦君靖碑】

  在北山佛湾。碑高1.8米,宽3米。碑首题韦君靖及胡密官衔。文为“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使、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扶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韦君靖”。“军事判官、将仕郎,前守静南县令胡密撰”。末署“大唐乾宁二年岁次乙卯,二月癸未朔十九日辛丑记”。碑文记有晚唐社会情况,韦君靖建寨和雕像之原因。内有“乃于景福王于岁春正月,卜筑当镇西北维龙岗山,建永昌寨”和“公又于寨内西翠壁,凿出金仙,显千手眼之威神,具八十种之相好,施回禄俸,以建浮图”等语,为考证北山石刻的重要资料。

  【赵懿简公神道碑】

  在北山佛湾。为北宋蔡京所书,故又称“蔡京碑”。碑高3.7米,宽1.37米。碑额篆书“懿简公神道碑”六字。碑首行题:“宋故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上柱国、天水县开国侯、食邑一千二百户、食实封三百户、赠右银青光禄大夫、谥懿简赵公神道碑”。为范祖禹撰文。末题:“元祐七年五月癸未朔二十五日丁未建。”蔡京书法著名一时,与苏、黄、米并称宋四大家,此碑为书法艺术之珍品。

  【多宝塔】

  又名北塔。在北山白塔寺前。建于甫宋绍兴年间,明清均曾修葺。塔为砖砌,八角十三级空心富檐式,高30余米,边宽3米。每层有露盘,下施斗拱。内七层,通道置于塔心。从南券门入,拾级而登,可达塔顶。大足城乡景色尽收眼底。塔外第一级八角住上绕盘龙,刻八托力士像。塔内外壁嵌宋代雕刻一百余幅,外镌花草图案及白描佛像;内刻五十三参像及人物像等。雕刻精美,题村丰富,为他处罕见。题记六十余则,中有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冯檝捐造多宝塔第六级题记,雕刻匠师留名的有伏小八等,故知塔与北山石刻紧密相关。

  【宝顶山】

  在四川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宝顶山。佛徒朝山进香,有“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山上多佛像石刻,风景幽丽。石刻共十三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为最大。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长500米,岩高约15—30米。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巨型雕刻三十余幅,最著者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毗卢道场、父母恩重经变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观无量寿佛经变像、六耗图、地狱变像、柳本尊行化图、十大明王像、圆觉洞、牧牛道场等。宝顶石刻中以宋代雕刻最有特色,保存完整,趣味性和故事性强。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赵奉行唐柳本尊密教)。始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历七十余年始成。造像规模宏大,数量众多,在艺术上也有重大价值。

  【圣寿寺】

  又名圣寿院。在宝顶山上。与宝顶石刻密切相关。寺创建于宋,后废。今寺为明、清建筑。主要殿宇有天玉殿、玉皇殿、大雄殿、经殿、燃灯殿、维摩殿。寺依山建造,殿宇巍峨,重檐飞阁,雕刻玲珑。最高处即维摩殿(又名维摩顶)。殿内有石刻维摩屠士卧像一尊,石台三面有圆龛七十七个,内镌小佛。殿外古柏森森,景色宜人。寺侧南岩为万岁楼,建于明永乐年间,高20余米,八角四重檐,雕刻多为人物故事,情趣生动。

  【千手观音龛】

  在宝顶山大佛湾南崖东头。镌于88平方米的岩壁上。身高不及3米,结跏趺坐莲台,头戴宝冠,面部端庄,两手合十。另一千余只手呈圆形布满于岩石上,每手各持法物,统一对称,样式各异,千变万化,无一雷同。构图壮丽,如孔雀开屏,金碧辉煌,光采夺目,鬼斧神功,令人赞赏不已。

  【小佛湾】

  在宝顶山圣寿寺侧,是宝顶山主要石刻之一。小佛湾又名大宝楼阁,是大佛湾石刻的主持者赵智风光于此造像,故与大佛湾石刻密切相关。原规模较大,后圮毁。现存造像六百余尊,石壁四垣遍布雕像,中有小室,后毗卢庵,内外壁镌唐柳本尊行化图及地狱变像图等,雄伟壮观。前有一石塔,方形共三层,除雕像外,满刻十二部大藏经目录,但部类等与一般藏经目录有殊。塔身刻有赵智凤所造新字多个,为字书所不见。

  【宝顶圆觉洞】

  在宝顶山大佛湾南岩。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深12米,宽8米,高5.5米。以设计周密及雕刻精美著称。洞顶上方开天窗采光,洞口开甬道,雨道壁上有宋魏了翁题“宝顶山”三字。有洞顶泉水引入洞中,经壁间小沟流入龙口吐出,再注入暗沟流出洞外,泉声叮。。,和谐悦耳,是增进艺术意境的创举。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趺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裹身,衣褶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

  【宝顶倒塔】

  在宝顶山圣寿寺外约0.5公里的小丘顶上。为楼阁式八面实心石塔,今存四级,因远观上大下小,俗呼倒塔。第四级以上粗石未琢,尚未合缝,残石零乱,是一座未竣工的大型石塔,因此梭形的下半截塔身,似乎上大下小。塔第一层像已剥蚀,第二层每面刻一菩萨立像,各有题名。另刻十六字:“风调■(雨)顺,圀(国)泰民安,■(佛)(日)光辉,■(法)轮常转”。这些新字与《历朝书谱》载武则天所创字不尽相同。是研究佛教密宗的重要实物资料。

  【宝顶经目塔】

  在宝顶山圣寿寺小佛湾大宝楼阁的石刻院内。为楼阁式三级方石塔,外檐翘角,四角攒尖顶,有石雕塔刹覆钵。第一层正面圆龛中一卷发人像,并刻“六代祖师传密印”等,似为柳本尊像。其余三方刻佛藏经目四百余部,横额题“佛说十二部经”,据考证内有武周刊定的众藏经目,因风雨浸蚀,经目已不易辨认。其他各层各面均刻圆龛佛菩萨像。还刻有密教大阎黎赵智凤的宣教誓言。此塔形制无奇,但保存了唐以后失传的密教史迹和南宋时藏经目录,在宗教史上很有价值。

  【南山石刻】

  在四川大足县城南2公里。南山又名广华山,有“南山翠屏”之称。石刻在玉皇观,共六龛窟,为道教造像。以三清古洞、圣母洞、龙洞为代表作。三清古洞,高3.8米,宽6.8米,深5米。洞正中凿方形石柱,上连洞顶,正面凿龛,刻玉清、太清、上清像;龛左右壁为道君像六身;洞左右壁浮雕天尊像二百二十身。圣母洞,正壁刻三圣母坐龙头椅,刻枝干净利落,神态庄重静穆;左右二女童;头上挽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龙洞石龙,为圆雕,龙身矫健卷曲成三段,昂首张目,右爪攀崖,左爪上伸,有凌云之势,形象生动。南山宋、明、清碑记和历代名人题记颇多。像为南宋绍兴年间所造。

  【潼南大佛】

  在四川潼南县城西约1公里许大佛寺内。寺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初名定名院,又名南禅寺。县志载:“旧有石佛首,宋靖康丙午年道者王了知命工匠塑造身像,高八十尺,清同治年间又重装大佛金身,至今光彩灿然”。大佛依山而凿,为坐像,高约27米,头饰螺害,袒胸,着双领下垂外衣,左于放膝前,右手平置胸前,两眼炯炯,全身饰金,体态庄严,气势雄伟。大佛上覆七重飞阁以蔽风雨,为后人所建。大佛寺石壁上今犹有历代名人题咏,其中如飞霞、天开图画等,仍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