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石林】
在四川兴文县城南30公里处。方圆十余公里,地上地下均系由石灰岩构成,分为石海、石林、溶洞三部分。石海岩石多呈三角形突起,每石高1—2米不等,此起彼伏,状如波澜。石林怪石嶙峋,有石门、石住、石笋、石兽、石人,形状诡异,突兀峥嵘。《兴文县志》云:“或起或伏,或群或散,千态万状,望之奇绝。”石林区的地下溶洞甚多,其中以卧虎岭下的天泉洞为最著。主侗长1.300余米,面积6万多平方米,洞高约50—100米。主洞两旁又有耳洞、吊洞、风洞等十余个大溶洞,上下文错,形成洞中有洞、洞下有洞的罕见奇观,并有阴河穿流其兴文石林——溶洞间。主洞内有宽敞的大厅,也有迂回的长廊;有对峙的“高山”,也有伏波的“长桥”,各种钟乳石岩溶异状千奇,宛如一个五光十色的地下官殿。
【建武僰人悬棺】
在四川兴文县西南建武境内苏麻湾。是古代少数民族僰人的一种墓葬形式。建武苏麻湾崖上为悬棺之集中区,保存完整者,约50余具,均在100米之高处。有两棺并列或两三棺重迭,悬置于三两木桩上;亦有将棺镶嵌于长方形岩穴内。游者自曹云邓家河放舟而下,举目可眺望明代僰人悬棺古迹,又可观赏奇山怪石之妙。此地山峦起伏,奇峰林立,石笋簇簇,千姿万状,景色奇绝。
【麻塘僰人悬棺】
在四川珙县城甫55公里的洛表场麻塘坝。是古代少数民族僰人的一种墓葬形式。悬相分布于沿螃蟹溪两岸南北数公里的山崖上,距地表低者十数米,高者数十米。棺为木质,形若长匣。或依岩凿孔置棺;或利用天然石穴置放;或凿石为穴存棺于内,但以凿孔椽木置放者屠多。螃蟹溪一带今存者约一百数十具。1974年7月考古工作者在邓家岩及白马洞两处清理的十具悬棺中发现,随葬品多麻、竹制品,还清理出两件青花瓷器,经鉴定为明正德、嘉靖时期景德镇民窑产品,对该悬棺的断代,是一件很好的物证。
【石门】
在四川高县城南4公里粱河乡,前有宜(宾)塘(坝)公路。
古道两旁巨石嗟峨,平地拔起,状若一门,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相传为汉武帝使唐蒙所凿。唐天宝中,鲜于仲通下南溪,遂闭;后韦皋遣幕僚崔佐时由石门趋云南,道复通,名南道。巨石甫侧,有清刘岳昭草书“勒傀燕然”四个大字和题跋。此为古边陲之地,途经石门的墨客骚人咏怀题刻颇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