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市丰都县西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自鹤粱石鱼】

  在四川涪陵市城北的长江中,为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10余米的一天然石梁。常年淹没水下,仅冬春枯水时始露出梁脊,为长江中上游一处著名水文古迹。石粱上有自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迄至近代的石刻题记163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刻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断续记录了七十二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及生产建设、航运等均有重大史料价值。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曾作《涪陵石鱼题刻》的科学报告。

  【点易洞】

  在四川涪陵市北岩钩深堂西侧。堂为北宋书法家黄庭坚题名。点易洞高约7米,宽、深各4米。北宋绍圣年间理学家程颐注《易》于此,点勘历时六年,故名。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州牧范仲武塑程颐像于洞中,后毁。清代文学家、书法家州人石彦恬题“伊洛渊源”四字刻洞壁,今犹清晰可见。

  【丰都名山】

  丰一作豒,又名平部山。在四川丰都县城东北隅。崇楼杰阁,临江矗立。山上有大雄殿、天子殿、灵霄殿、二仙楼、奈河桥、望乡台、报恩殿、五云洞,方象瑛《使蜀日记》:“豒都县城倚平都山,道书七十二福地之一。”素以“鬼国都城”闻名。丰都为鬼国,名山为鬼都。相传汉代玉方平、阴长生两人曾先后于平都山修道成仙,白日飞升。后人误读“王、阴”为“阴王”,讹传为“阴间之王”,丰都乃成“阴曹地府”。唐李白诗:“下笑世上上,沈魂北罗豒”之语。

  【二西洞】

  在四川西阳上家族苗族肩治县城南翠屏山麓。洞内狭长,深不可测。中有一坝,宛若厅堂,钟乳溶岩鳞次栉比,姿态万千;历代文人游客留下题咏甚多。大坝右壁上方镌“古洞仍留待我来”数字,引人注目,为清末西阳直隶知州唐我圻所题。传说清光绪时当地穷书生何文华常来洞中读书,才华过人。一次与州官之女李月娟邂逅,互相爱慕,后为李父反对,月娟乔装来洞中,商议出奔,乘夜将诗书藏洞中。历经曲折,终结为佳偶。洞口横额题“二西藏书”四字,即寓此意。

  【小南海】

  在四川黔江上家族苗族自治县北南海乡与后坝乡之间,距县城32公里。系清咸丰六年(1856年)五月“壬子大地震”所形成。面积2.87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0余米。水势浩森,波涛激荡,因以海名,湖中多岛,有虬曲横亘的朝阳岛,崚。昂举的老鹳坪岛,状如巨牛卧水中的中背岛等。浮光耀彩,清幽秀美,曾有“不异洞庭,近似蓬莱”之誉。湖面上飞禽追逐,风帆似点;四周山林翠拥,田畴碧连,有如帧帧画卷,更富魅力。近年已建为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