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南江县巴中县通江县





  【渠县汉阙】

  在四川渠县城至岩峰道上。有汉阙六处,是全国最多的地方。冯焕阙在渠县北赵家坪。沈府君阙在月光乡燕家村。赵家坪东无铭阙在土溪,今仅存东阙,阙身正面上刻朱雀,下刻饕餮,侧刻青龙。赵家坪西无铭阙亦在土溪,今仅存东阙,顶部已圮,正面下刻玄武。蒲家湾无铭阙,在月光乡蒲家湾,距栏水桥约半里,仅存东阙,阙身正面上刻朱雀,西侧刻青龙。王家坪无铭阙,在土溪王家坪。正面上刻朱雀,下刻铺首;三、四层四面刻人物,后侧转角处刻双螭嬉戏。汉阙建筑古朴,雕刻优美,均独具一格。

  【冯焕阙】

  在渠县北土溪赵家坪。仅存东阙,子阙已废。阙身正面铭文下刻一饕餮。铭文为“故尚书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冯使君神道”。《汉书》载:冯焕,东汉安帝时人,为幽州刺史,延光元年(公元122年)被陷下狱,事虽辨明,已病死狱中,安帝“赐钱十万,以子为郎中”。按此阙当建于建光元年或后一年。阙雕刻精致,造型优美,为他处少见。

  【沈府君阙】

  在渠县燕家村。为双阙,子阙已废。二阙东西相距21.62米,阙高4.84米。阙身正面刻铭文,东阙刻“汉谒者北屯司马左都侯沈府君神道”,西阙刻“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二人也无可考。二阙铭文上端均镌朱雀,下端镌饕餮。东阙内侧雕青龙,西阙内侧雕白虎。形制古朴,雕刻精巧。此阙的形制和雕刻手法与县境内冯焕阙近似,年代略晚于冯焕阙,当为东汉延光年间建造。二阙巍然对峙,造型精美,是四川现存石阙之佼佼者。

  【禹王宫】

  在四川南江县长赤镇。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为四合院中式砖木结构建筑。山门前壁系镂空青砖浮雕花卉、飞禽、走兽、囍字图案和张飞断当阳桥图、白鹤寿星图等,刻工精美,表情生动。1933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过南江,建立长赤县苏维埃政府于禹王宫,前殿三道石门框上。红军刻的“谁是世界上的创造者,只有我们劳苦工农”;“铲除封建势力,实行土地革命”;“只归生产者所有,那里容得寄生虫”等标语,字大25厘米,今犹完整。前殿内还有十多条红军标语。左右厢殿,悬空建有回廊、栏杆。大殿正中为禹王坐像,高4米,用整块樟木雕成,体态魁梧端庄。山下数百步有龙山书院,院前有一龙池,水色深黝,不溢不涸。

  【水宁寺造像】

  在四川巴中县城约45公里龙骨山山岩上,长约45米。

  水宁寺又名始宁寺,已废。造像共十一龛,一百二十六尊。雕像最精美的是一、二、三、四、八龛。造像色调仍系原装,色泽柔和,给人以舒适明快之感。尤以一龛的地藏和二菩萨、二飞天,表现尤为生动活泼。地藏右手执杖,左手执钵,面露微笑;二菩萨温柔娴静,体态婀娜;二飞天手执物,凌空起舞,一如从天而降,是这里造像的代表作。所有造像雕刻精巧玲珑,多彩多姿,神情潇洒,典雅大方。岩壁间仅保留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题记一则,可能为后来重装造像所题。按造像风格而论,当是唐代雕刻无疑。

  【南龛造像】

  在四川巴中县城南1公里化成山上。佛像分布在云屏石、山门石、佛爷湾,共一百四十余龛,二千余尊。云屏石、山门石仅存造像十余龛。佛爷湾,又名神仙坡,是南龛造像的主要集中区。山岩险峻,整片岩石上刻着密如蜂房的佛龛,多系唐代刻造,最早的是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宋代极少。在石龛边缘刻着华丽的阁形建筑物装饰,与盛唐时期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紧密相关。菩萨像体态优美,和谐生动;力士像威风凛凛,雄健有力;飞天形象优美,生动活泼。雕刻精巧,质感较强。天王像足穿草鞋,是蜀中的地方特色。南龛以雕刻取胜,化成山风景著名。今岩壁上还保存唐代诗人杜甫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游历时题刻的《判府太中严公九日南山诗》。自古以来就是骚人墨客游宴之地。

  【红云崖】

  在四川通江县沙溪。1932至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四川东北部和陕南地区建立了以通(江)、南(江)、巴(中)为中心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在二十多个县,红军留下四千多条石刻标语。通江县沙溪红云崖刻有“赤化全川”四个大字,字高5米,宽2.5米。是1933年2月原中共川陕省委派人在山崖上勾描,由三十多名民工搭架、雕刻的。崖高2,000余米,数十里外可见。历时四十多年,四字赫然在目,一如当年。

  【红四方面军烈士墓】

  在四川通江县沙溪王坪。1933年冬,四川军阀刘湘六路围攻川陕革命根据地时,王坪地势险要,红四方面军曾将总医院设于王坪。为了悼念住院牺牲的烈士,总医院医务人员于1934年在院旁修建烈士陵园。烈士碑高4.2米,碑身正面刻有镰刀斧头,碑额横刻“万世光荣”四字,中间竖刻“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两旁刻对联:“为工农而牺牲,是革命的先驱”。墓碑两侧各刻长枪二支,短枪一支。碑座正面刻有镰刀、斧头、五角星、手枪、谷穗和向日葵等图案。红四方面军撤离王坪后,地主还乡,强迫农民打碎烈士碑,农民夤夜埋藏此碑于屋后。解放后重竖原碑于墓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