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阆中县仪陇县西充县





  【白塔】

  在四川南充市东郊鹤鸣山。始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塔身东面第十一级匾额今犹存“建隆万寿”四字。塔基用条石砌成,塔身砖垒,塔顶铁铸,高39.56米,底层9.8米。塔身为密檐式斗栱铺作,并饰以假昂。第一至四层,内有石梯盘绕而上,四层以上用砖以迭涩式砌上顶端,攀附青迭涩式砖,可上达塔顶。塔外二至十层四面均有小龛,共一百零八个,每龛原塑有神像。白塔雄伟壮观,牢固坚实,一千多年间从未修葺,虽经多次地震,仅倾斜57厘米。现鹤鸣山已辟为白塔公园。

  【莲池】

  在四川南充市西隅。古称北湖。明时“湖广千顷”,颇具规模。因湖边旧有嘉湖书院,故亦名嘉湖。民国初池中又植荷花,解放后曾淘湖修葺,加固堤岸,添植垂柳,湖心垒小岛三座,景色秀丽。现有水面数十亩,夏季芙蓉映日,柳浪随风,一片诗情画意。

  【巴巴寺】

  在四川阆中县城东1公里的盘龙山麓。是一组具有伊斯兰教特色的古建筑群。麦加城噶得勒夜教门祖师尔朴董那希,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随同川北镇台左都督马子云到阆中传教,康熙二十八年死于阆中。其弟子祁静一为尔朴董那希造拱拜(伊斯兰墓葬),故建此寺。巴巴是阿拉伯语祖先的译音简化。寺由山门、照壁、牌坊、大殿、拱拜、后庭、井亭等组成。照壁的内墙全由砖仿木作斗拱,转角四朵斗栱出四跳,异常繁复,如一朵怒放之花。

  【永安寺】

  在四川阆中县东黄泥乡。寺内建筑惟大殿年代较早,其他皆近代建造。大殿为元至顺四年(1333年)建,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十一架椽,端立在石砌台基上。殿顶单檐歇山式,为清代重盖。殿中所塑佛像、菩萨、弟子像等,均表现得慈祥肃穆,姿态自然。两壁彩绘天龙八部,线条流畅,人物生动活泼。壁画上有元至正八年(1348年)题记三则。塑像、壁画均毁,惟大殿尚存。

  【张桓侯祠】

  在四川阆中县城西街。俗称张飞庙。刘备定益州后,派其结义弟车骑将军领司棣校尉张飞驻守于此。章武元年(公元212年)因关羽死,刘备伐吴,令飞率师东征,临发,被部将所杀。追谥桓侯。葬于阆中,于墓前建阙立庙,北宋曾巩曾写有《桓侯庙记》。现存祠为清代建筑,由大门、敌万楼、左右牌坊、大殿、后殿、桓侯墓等组成。后殿有“汉张桓侯神道碑”和张飞塑像。清果亲王书有匾额,祠内展出丈八蛇矛、点钢鞭等。

  【阆中大佛】

  在四川阆中县东郊1公里之大像山。依崖凿成,为弥勒佛座像,高9.88米。头有螺髻,袒胸,左手平置膝上,右手上屈伸大指,无名指、中指作施无畏印状,脚踏莲花。衣纹较简练。佛头偏大稍有比例不适,但其风貌使人感到端重、慈祥。佛头后有火焰纹背光,佛背刻有10厘米高的小佛像千余尊,均坐莲台,排列整齐。大佛原有三重檐的福昌院(大佛寺)保护,已毁,仅存四个仰莲纹柱础。据阆中县志记载,大佛开凿于宋淳熙年间,但寺内存有早于此记的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造像碑记。佛右膝有一小龛刻二力士像。与乐山大佛侧的力士像风格极为相似。壁上有唐代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夏五月二十日题记。再东有石窟两龛,内有浮雕经幢。从造像的内容、风格及石刻题记来看,大佛似为宋前之物。

  【朱德故居】

  在四川仪陇县城东36公里的马鞍场郊。1886年12月1日,朱德诞生在马鞍场琳琅山下李家湾租佃于地主的仓房里,现仓房尚存。1895年,朱德九岁时,因地主夺佃,举家被迫迁往琳琅山下大湾居住。屋后有两棵柏树,他少年时曾在两棵树上捆着木棒练“杠架”,柏树今已合抱。琳琅山一带天旱缺水,旧居的右侧有朱德所挖井一口,现仍使用。琳琅山脚的药铺垭私塾以及马鞍场口的席家■,是朱德读书的私塾所在,现犹存私塾墙壁和朱德为其老师所挖的水井。1980年建“朱德旧居马鞍陈列馆”,1982年8月1日朱德旧居——李家湾仓屋、大湾旧居、药铺址私塾、席家■私塾、仪陇县高等小学堂、其父母居住的柏林咀以及新建的“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邓小平题了馆名。

  【凤凰山】

  在四川西充县城东南约15公里。山势雄伟,绵亘数十公里,海拔450米。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牺牲处。山上有射箭、插旗、扎营、练乒等遗址。墓在山顶,今犹存,状若小丘。清顺治三年(1646年)献忠率部出川北,其部将刘进忠叛投清军,充为向导,时值大雾,献忠部猝遇清军于山麓,献忠中箭坠马被擒,旋遇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