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留坝县城固县





  【东湖】

  在陕西汉中市城内东南隅,面积5,292平方米。相传汉王刘邦曾饮马于此,俗称饮马池。现存有“神龙能作苍生雨,饮马常怀赤帝风”的石刻。东湖地形低洼,每遇秋雨,颇为民患,清嘉庆、光绪年间,曾两次修整。解放后,先后两次清污泥,修墙垣,使东湖面貌一新。

  【汉台】

  在陕西汉中市城内东南隅。占地4万多平方米,高9米,相传筑于公元前206年,是刘邦受封为汉王时兴建宫廷的基址。登台可俯瞰全城,眺望汉江。台上原遍筑亭阁楼馆,画栋连云,境界优美,后因岁久失修,颓圮荒废,仅留清代所建的望江楼,亦破败不堪。解放后经过修整,恢复了汉台风貌。汉中县博物馆设此。陈列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陕南特委和汉中地下党的许多革命史迹。1970年将古褒斜道石门及摩崖石刻移置这里,并复制了古代道和石门的模型,从而丰富了汉台内的陈列内容。

  【净明寺塔】

  俗称东塔。在陕西汉中市东关。为方形密檐式砖塔。高15米,共十一层,每层叠涩出檐;下施菱角牙子,每面正中辟券龛,龛两侧各砖砌隐出单层小方塔一座,建造特殊古朴,型态秀丽雄伟。“东塔西影”为汉中市八景之一。1955年整修时,发现塔顶残存铁狮一对,狮身镌有“庆元四年洋州城西子昭谨拴”十二字。据此得知塔的建造年代当是1198年前后。

  【拜将台】

  在陕西汉中市城南。为南北列置的两座方形高台,各高丈许。南台上竖“韩信拜将坛”碑。北台上建有台亭阁。两台周长百余步,面积达2.194平方米。史称:韩信足智多谋善用兵,为汉丞相萧何所赏识,竭力向汉王刘邦推荐,拜信为大将军。刘邦采纳了韩信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之策,终于亡秦灭楚,完成西汉统一大业。相传汉王刘邦十分礼遇韩信,“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拜韩信为将,昔日所设之坛即是此台。

  【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

  在陕西汉中市城北17公里褒河水库内。这里原为长250公里的峡谷,因地处原褒城县境,故名褒斜道。石门位于峡谷栈道南端的一段隧道,东西两壁及褒河两岸悬崖上,凿有汉魏以来大量题咏;通称“汉魏十三品”,主要有《部君开通褒斜道碑》,刻于东汉水平六年(公元63年),记述汉中郡守鄐及其部属开通褒斜道的情况。字体界于篆隶之间。《石门颂》,刻于东汉建和二年(148年)。碑额题“故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赞颂杨盂文开通石门事迹。隶书。《石门铭》,刻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年),记梁秦二州刺史羊让及左校领贾三德重开褒斜道石门故道事。正书。还有《李君表》、《杨淮表记》、《李苞碑》、《晏褒修堰碑》等,均甚珍贵。石门摩崖石刻年代较早,对研究历史及书法艺术均有重大价值。1971年因根治褒河,在石门所处峡谷修建水库,故将石门洞及附近主要石刻十七方移入汉中市博物馆保存。遗址已为水库淹没。

  【张良庙】

  又名留侯祠。在陕西留坝县庙台子镇西。相传为西汉张良晚年隐居的地方。建筑和遗物,都是明清时代所制。过厅走廊里镶嵌着四十余块明清名人留题的碑刻。授书楼用大理石和甫阳玉砌筑,建在百余米高的假山上,恰在紫柏山的正中,故名紫柏中峰授书楼。登楼须拾级,上下迂回长达1公里许始达其巅,举目四望,青绿一片,点缀着九座红色的建筑,如绿叶中之花朵,分外美丽,峰下花亭竖“英雄神仙”石碑一通。

  【张骞】

  在陕西城固县西4公里的黎何村西。为南北长20.60米、东西宽16米、高2.3米的长方形大土丘。原墓地范围南北170米,东西80余米,有清乾隆、光绪年间所立的记墓碑数通,还有西汉时雕刻的石虎一对。张骞是汉武帝时人,封博望侯。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奉命出使大月氏,相约共同夹攻匈奴。元朔三年(前126年)方归汉,在外十三年。途中曾被匈奴扣留,前后达十一年。元狩四年(前119年)又出使乌孙,并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夏、安息等地,他两次出使西域,发展了汉朝与中亚各地人民的友好关系。石虎头部已残缺,但尚可看出西汉时期雕刻艺术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