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县南郑县勉县略阳县





  【开明寺塔】

  在陕西洋县城内南城墙下。为方形单层多檐式砖塔,塔北正中设券门,内辟方形小室,内壁转角处施叠涩砖,将顶部缩成一个小八角形的穹窿。塔外观在方形基座上立须弥座式的台基一层,束腰每面作壶门八个。塔共十三层,自第二层以上塔身各面共有佛龛五十二个及方形单层小塔一百个,龛内石雕佛像大部已毁。塔原建于开明寺内,寺已圮废。根据塔的造型及建筑手法,似为宋代建筑。

  【良马寺】

  在陕西洋县城西20公里庞家店村外。建于元中统二年(1261年)。寺内原有建筑群,经附近渭水几次泛滥和兵燹严重的破坏,仅存大雄殿及增建的戏楼一座,这座古建的细部手法与宋营造法式相近似,其西梢间的后檐墙壁上尚存有以佛教故事为内容的巨幅壁画一块,构图、用笔以及色调等都和山西永济县永乐宫内保存的元代壁画相似。寺内还存有清咸丰元年(1851年)和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良马寺的碑记刻石。

  【智果寺】

  在陕西洋县城西约15公里。寺内以广藏明永乐、正统、万历等时期皇后颁赐的经卷而驰名。寺的规模相当宏敞,据寺内清雍正二年(1724年)主修智果寺六次序刻石的记载,正殿为无至顺三年(1332年)僧人德硅所建,藏经楼为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所建。这两座建筑,历代虽有修耷,但基本保持着原来的建筑风格,为陕西罕见的木构古建。

  【大佛洞】

  在陕西南郑县小南海西南约1.5公里处。岩壁突开穴洞,洞口宽约3米,内可容千人。洞内钟乳、石笋,奇形怪状,蔚为大观,洞内有佛殿,极其深邃。

  【小南海】

  在陕西南郑县城南约35公里的丛山中。双峰壁立,陡削悬绝,山麓交歧处,洞开一穴,冰从中出,汇成巨池,故名。洞中钟乳石参差,状态万殊,可秉烛入洞游览。洞口外有虹侨二拱,上建观音殿一座。这里山势高耸,林木茂密,为避暑胜地。

  【马超祠墓】

  在陕西勉县诸葛武侯祠东约半公里处。祠有殿宇三座,作品字形排列,祠前有“汉征西将军马超之墓”记墓碑一通,祠内另有一碑,上书“一世英名基事汉,一遍遗迹痛仇曹”,为冯玉祥所立。墓地在祠后一座小山丘后面,与定军山遥遥相望。

  【天荡山】

  在陕西勉县城北,与定军山遥相对峙。山窝有天灯寺,寺周古木参天,寺旁有一喷泉,常年喷水,寺门前有一巨石,传为黄忠斩夏侯渊后,回营地下马时的踏脚石。据《沔县志》载,黄忠当年曾设营于此。

  【定军山】

  在陕西勉县城南约5公里。沿汉江峰峦起伏,东西绵亘约5公里,统称定军山。山上有主峰十二,隔江与城北天荡山对峙。由武侯坪南望,东西两峰屹立。其中另有一小峰,俗称二龙戏珠。西侧峰顶有锅底形大洼,周围约2公里,即当时屯万兵的仰天窝。山下平坦处名武侯坪,是黄忠与夏侯渊激战的战场。其下有斩将桥,即夏侯渊被杀处。还有武侯挡箭牌(系一块巨大的山石)、黄忠插旗山等古迹。

  【武侯墓】

  在陕西勉县南之定军山下。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葬定军山,因山为坟。墓园古木荫翳清幽,并有正殿、庄房等古建筑,悬挂匾额、对联,衬以林立的碑石,更显得庄严肃穆。

  【武侯祠】

  在陕西勉县旧城东0.5公里,新城西3公里。词内建有殿庑、游廊房舍七十余间。祠堂北向,雷峰屏障于前,汉水环绕于后,古木参天,远望荡郁丛林。唐杜甫在《夔州歌》云:“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于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指的就是此祠。历代名人如桓温、李白、苏拭、王安石、陆游、顾炎武等,都在祠内留有墨迹刻石,现共有汉、晋、唐、宋、元、明等时代碑刻四十余通。附近尚有武侯读书台、莲花池、卧龙岗、走马岭、马超墓、万寿塔等,都是游览胜地。

  【灵岩寺】

  在陕西略阳县城南约3公里之嘉陵江畔。寺在天然的岩穴上,形如虎口,两山对峙,江水如沸,有瀑布如空中白练,奇妙异常。据寺内碑石记载,创建于唐开元间。寺分前后两洞,前洞有房屋建筑,后洞有涅槃及罗汉像多尊,并有天然的钟乳形成白色的石柱,形如一手撑天。两洞间悬空横架一木,曰奈何桥,或名飞桥。攀崖过桥,如履薄冰,十分惊险。寺内共有碑碣一百一十八通,约分为两类,一类是游寺的题咏,一类为寺的修建沿革,寺内现存明代摹刻的《汉李翕里桥邮阁铭》碑一座,在书法以及历史研究方面很有价值。

  【周原】

  在陕西关中平原西部,北倚歧山,南临渭河。山麓平原在海拔900米左右。自古就以“周原。。。。,堇荼如饴”著称。其范围东到武功,西至宝鸡,拥有扶风,岐山两县的大部。古公亶父时,因避狄人侵扰,自豳迁徙于此。在今岐山县东北三十公里的京当、祝家庄和扶风县黄堆、法门等地,建都立国,都城名京,也称岐邑。历经古公亶父、王季、文王三代的经营。此处地下埋藏极富,为我国西周青铜器出土的重要地点。1976年起,在歧山范围内发掘了凤雏村,在扶风发掘了召陈村西周早期和中期的宫室(宗庙)建筑基址、齐家村西周平民居址、云塘村西周制骨作坊遗址以及百余座西周墓葬和四处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了大量的文物。特别西周的甲骨文字,为研究西周文化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统万城】

  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处之无定河北岸,南距靖边县(张家畔)约50公里,东距榆林120公里。夏凤翔元年(公元413年〕匈奴族赫连勃勃发民十万筑城为大夏国都,定名为统万城,取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意。北魂始光四年(427年)为太武帝攻取,在此置万统镇,城址呈淡灰色,耸立于一望无垠的沙漠之中。远望宛似楼群,有海市蜃楼之景。南门名朝宋,西门名服凉,东门名招魏,北门名平朔,城垣有内外二城,内城完整无缺,东西492米,南北527米,城高10米,四角各有墩楼,最高达30余米。四城墙均有防御性的马面设施,东、西、北三面,各有马面七个,南城八个,四门均施瓮城。四城墙和城内钟楼、鼓楼建筑遗迹,夯层历历可数,极其坚固,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之一。

  【魏长城】

  起于陕西华山北麓玉泉院涧西之朝元侗,起伏蜿蜒迂回150余公里,经韩城境直达黄河边沿。战国时魏国为防御西面的强秦。沿境筑城,作为军事屏障,故称魏长城。在华阴境内的朝元洞、红岩、城南、河湾子、西关等村,都有残垣存留,尤以城南村东300余米保存最为完好。城迹高5—6米,厚7—8米。在西关村以南还有堡寨遗迹,显系当日设兵把守的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