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5年第9期


小小蟋蟀中的“风人之旨”

作者:郑晨寅




  作为一首咏物词,《齐天乐》不是孤立的现象,我们还应将之放于姜词、南宋咏物词的整体中加以观照。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卷七云:“咏物南宋最盛,亦南宋最工。”蒋敦复《芬陀利室词话》卷三认为:“词原于诗,即小小咏物,亦贵得风人比兴之旨。唐五代、北宋词人不甚咏物,南渡诸公有之,皆有寄托。”其实五代《花间集》中即有咏物词,然多就物咏物。北宋词人咏物已多有寄托,如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借杨花抒幽怨之怀,贺铸《踏莎行》(杨柳回塘)以荷拟人,寄寓才士沦落不遇的感慨。而南渡词人由于时代的剧变、身世的飘零及主和派把持朝纲的现实,他们的咏物词中多寄寓着民族国家的隐忧幽愤与个人生活的抑郁不平。王昶《春融堂集》卷四十一《姚茞汀词雅序》曰:“姜、张诸人以高贤志士放迹江湖,其旨远,其词文,托物比兴,因时伤事,即酒席游戏,无不有黍离周道之感,与《诗》异曲而同其工,且清婉窈渺,言者无罪,听者泪落。”蒋敦复《芬陀利室诗话》又言:“白石、石湖咏梅,暗指南北议和事。及碧山、草窗、玉潜、仁近诸遗民《乐府补题》中,龙涎香、白莲、蒪、蟹、蝉诸咏,皆寓其家国无穷之感,非区区赋物而已。”姜夔自己即有咏物词二十多首,约占他词作的三分之一。咏梅的《暗香》《疏影》二首一般被认为有政治寄托,《虞美人》(西园曾为梅花醉)借叹牡丹盛衰以唐射宋,《惜红衣》(簟枕邀凉)明言咏荷花,但“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句则完全可以理解为君国之思。故《齐天乐》有所寄托当无疑义。只不过因“感慨全在虚处,无迹可寻,人自不察耳”(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
  从创作主体的角度来讲,姜夔作此词时并非就有政治寄托,只因时代的氛围、文化的积淀及个人生平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笔时各种愁思纷至沓来,又皆如盐入水,不可目见,才造成解读的差异。
  综上所述, 蟋蟀不只是一个“物象”,更是一个“意象”。作为一首咏物词,姜夔确实用笔新颖,体物高妙,但其中更有“风人比兴之旨”。结合姜夔飘泊江湖的清客生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传统士大夫情结、北宋灭亡的不堪历史、南宋苟安的屈辱现实,我认为《齐天乐》这首词熔铸了蟋蟀作为悲秋、伤别、怀远的传统意象之内涵,又有对斗蟋蟀这一乱世颓风的深深忧虑,曲折映射了姜夔对宋王朝历史与现实的感慨,蟋蟀这一秋天特有景观的身上附丽着词人感时伤世的忧患意识,蟋蟀的鸣声,在姜夔听来、在我听来,都是“一声声更苦”。
  
  作者简介:郑晨寅(1974- ),福建云霄人,漳州教育学院讲师,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2003级研究生。在《红楼梦学刊》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若干。
  
  ①④《唐宋词一百首》:吴熊和、徐枫、陶然注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177、176页。
  ②⑥ 《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1726页。
  ③ 《宋词选》,胡云翼,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355页。
  ⑤ 《宋词三百首全译》,沙灵娜,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443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