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3期
“五四”时期中国小诗创作特征探微
作者:曾宏伟
本期小诗在风格上大都纤丽柔婉,文笔优美,清隽淡远。诗人们或受泰戈尔清新婉丽的诗风濡染,或模仿日本短歌俳句幽穆清新的气息,或继承中国古典诗歌“闲和静穆,天真自然,寓浓艳于冲淡之中”(16)的风格和意境,或将上述两种(或三种)风格杂糅为一体,在其诗作中调和出清丽秀逸的韵味来。如冰心的小诗接受泰戈尔的影响并继承中国古诗的风格;宗白华的小诗偏重于接受传统诗歌影响,但也有泰戈尔诗风的潜移默化在里面;周作人、朱自清小诗的拟日本小诗的风格;俞平伯则融合中外诗歌的风格而略侧重于中国民歌;汪静之的小诗“却颇有短歌的意思”(17),表现出向日本小诗学习并尝试的努力。于是,在他们的带动与影响之下,本期小诗诗风呈现出比较统一的态势;但是具体到每一位诗人,其风格又略有差异。宗白华的诗有着唐诗的清新秀丽,情韵悠然,但又富有哲学的气质,难脱理性的沉重,具有一定的瘦硬度;冰心的小诗词句清丽,意境优美,饱含情感,爱意融融,字里行间难掩女性特有的温柔多情以及浓浓的爱心,具有母性的伟大,儿童的纯真,大自然的娴静。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个至清至纯、柔情似水的情感理想世界;朱自清的小诗体态娇小,玲珑剔透,多采用散文笔法,善于抓住心灵感触的一瞬,随意而就,自然成篇,音韵和谐,情感细腻,冲淡平和;汪静之的爱情小诗则“充满清新明快的青春气息”(18),纯洁天真,大胆泼辣,用语直率,但又情深意切,形成了特有的情诗风格。
作者简介:曾宏伟(1972- ),四川三台人,博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比较文学研究。
①(17)周作人.日本的诗歌.周作人文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
②俞平伯.忆游杂诗•序[J].诗,1922.
③朱自清.杂诗三首•序[J].诗,1922.
④周作人.论小诗[J].民国日报.1922.
⑤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Z].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⑥鲁迅.通信[J].新潮.1919.
⑦杜荣根.无形之形式——论小诗.寻求与超越[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⑧(12)(13)龙泉明.中国新诗流变论[M]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⑨(11)人民文学编辑部.繁星•春水•导读[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⑩朱自清.短诗与长诗[J].诗.1922.
(14)(15)闻一多.泰戈尔批评[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
(16)宗白华.我和诗[J].文学,1932.
(18)朱自清.蕙的风•序.朱自清全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