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4期


花心酒意见深情

作者:戴 峰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丈夫的偶别,使词人顿感孤独,词中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纯真深笃的爱情,把她深藏于内心的哀愁、幽怨和相思之情,直接地无所顾忌地倾泻出来,以精妙的艺术手法,真实地描写了女性细美、柔婉、深挚、缠绵的情思,刻画细腻真切,读来别样感人。正是由于这种应情而发的特点,我们才可以方便地体察和感受她真挚丰富的情感世界。可以说,她的词就是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艺术再现,从少女时的天真活泼,到老年时的凄苦落寞,她敏感丰富的体会和心情,都诉诸词章,在艺术上便表现为一种真实可感、自然而工的特色。请看:
  “怕郎猜到,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痴情之心宛然可见,娇憨之态亦亲切可感;“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点绛唇》),曲折深婉,细腻入微地表现了“我”伤春伤别的心理情态和孤寂之情;“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词人以天人自况,以大鹏自喻,境界开阔,浑成大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以淅沥夜雨烘托凄凉心绪,极写身为“北人”之我的忧国怀乡之情;“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南歌子》),三个“旧”字,把家国破亡、人物殄瘁的伤怀之感直道而出,令人为之涕下;“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声声慢》),正是由于自己年老体弱、孤苦无依,才会在冷风袭来的时候,心情倍感冷清凄凉。总之,其词中之“我”就是词人自己。细腻敏感的词人将自己的心绪用笔墨一一道来,故而显得真挚动人。对于易安词此方面的特点,《草堂诗余隽》的评论最中肯綮:“语新意隽,更有丰情。”点出“丰情”二字,指出其内在的情感基础,见识不凡。而且,这句话也表明,易安词清新自然的风格不仅与真挚丰富的情感相关,也与其“别是一家”的语言艺术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易安词语言方面的特色,也须加以关注。
  
  三
  
  所谓言为心声,词情总是靠一定的文字表达的。李清照词的语言特色向为论者所称道。例如,陈郁说:“李易安工造语。故《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对于《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名作,《词的》的评价是:“出自然,无一字不佳。”这些,都是说明易安词的语言自然别致、耐人寻味,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
  但是,所谓“自然”,并不是指信口而发、毫不经意,而是既经锤炼又不见斧凿痕迹。实际上,李清照在词作上是走传统的婉约道路,认为词“别是一家”,很注重遣词用句的功力,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词论》中,她认为席间樽前之词犹如“郑、卫之声”,其弊在于“流靡”。她也不满柳永之词,因为柳永之词用语虽然明白如话、通畅自然,但是一味投合市民和歌伎口味,语言过于俚俗,故被李清照批评为“词语尘下”。对于秦观之词,她认为“虽极妍丽丰逸”,但不够清新典丽,缺乏蕴含,即“少故实”。另外,易安之词的用语,也不同于周邦彦式的过分雕炼型的语言,而是更倾向于她所欣赏的“江南李氏君臣”的“文雅”,但又不取其过于好奇之趣。李清照词的语言的显著特色,是合人工与天巧于一身,以人工之力入而以天巧之貌出。在形式上多为寻常语,在风格上则表现为淡雅清新。
  易安词这种“工造语”的特点,主要通过炼字、化用典故和口语俗语的方式来实现的。我们试看她的“落日镕金,暮云合璧”(《永遇乐》),确称得上虑周而藻密,不炼句如何可得?试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连下叠字而又自然妥帖,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试看她在《念奴娇》中巧用《世说新语》的“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入词,真可谓“亭然以奇,别出机杼”(11);我们再看:“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行香子》)这些句子,从民间口语中提炼文学语言入词,看似寻常,实际颇具功力。像这样匠心独运而又浑然天成的句子在李清照集中可谓俯拾皆是。因此,“以寻常的语言创造了不寻常的意境,这可以说是李清照词的艺术魅力所在,也是‘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12)
  综上所述,易安词清新自然的艺术风格的形成,首先在于词人有着敏锐细腻的艺术感觉和真实深沉的情感体验,其次则在于她运用了一种经过锤炼而出之“自然”的语言,将这种艺术感觉和真实情感准确、传神地表达了出来。女性作家的身份,使她创造了独标一格的诗词意象;曲折多难的经历,决定了她抒情词的内容,大半是她个人的生活情趣和身世感伤;深厚高超的文学造诣,使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13)。因此,易安词的魅力恰如她所描写的桂花一样:“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作者简介:戴峰(1970- ),湖北云梦人,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
  
  ①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218页.
  ②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第242页.
  ③⑤⑥⑦⑧⑨⑩(11)(13)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第229页、第322页、第71页、第10页、第9页、第22页、第194-195页、第53页、第66页.
  ④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2页.
  (12)吴熊和.唐宋词通论[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229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