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5期


由《后红楼梦》引发的两点思考

作者:江中云




  由上可见,传统意义抑或现代意义上的红学,似乎并未接纳大量《红楼梦》的续书。其实,依笔者看来,以《后红楼梦》为始的大量红楼续书的文本本身,以及其他各种以《红楼梦》为内容的艺术表演形式,也同样是红学这个大家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这是由红楼续书文本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批评价值决定的。对此现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林辰先生就已经注意到了。他在红楼续书选的前言中即说:“红楼续书,都披着一件色彩浓重的荒诞离奇的外衣而令人生厌,又都以其对前书中的人和事提出了相同与不相同的看法而令人深思。例如《后红楼梦》通过贾政之口,说宝、黛的悲剧全是王熙凤一手造成的;而秦子忱《续红楼梦》则通过王熙凤在林黛玉面前作了辨白,说她只不过嘴尖舌快说出了老太太和王夫人的心里话,主意是由她们拿定的。他如对晴雯、金钏儿之死,对袭人之嫁,对尤氏姊妹的命运,以至于对焦大、周瑞家的、妙玉、一僧一道……等等人物莫不有所评论。勿庸琐述,与其把红楼续书当作小说,毋宁看作是《红楼梦》的‘评论集’。”(12)
  的确,即便不能把《后红楼梦》等看作是《红楼梦》的评论集,但其本身的情节结构、人物命运等的设置以及其间所存在的对原著的批评与鉴赏价值确是极大地丰富了红学这一百花园地。
  比如,《后红楼梦》中对黛玉性格、才能的刻画,就用了很多的笔墨,如第七回黛玉治林府之事,第十六回总领贾、林两府,第十九回重兴荣国府以及第二十二回等对其理家之才的集中叙写,尽管有“完人”之嫌,但她美丽多情、言行谦恭、宽宏大度、治家有方的特征,则体现了续作者亦是读者对黛玉这个人物的偏爱、对以黛玉为首的女性才能的看重,以及对薛宝钗、王熙凤等原作人物特征的深刻把握。
  再有《后红楼梦》第十八回黛玉、晴雯等众姊妹走出大观园踏青扫墓之事,这在原著中仅仅属于男人的专利。而《后红楼梦》作品如此绘写,既体现了续作者与原作者一致的理念——对女性的关爱以及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又是续作者对原著的深化与发展。
  还有《后红楼梦》第二十回中对宝、黛、钗三人谈论《红楼梦》的描写,即是续作者亦是读者对原著艺术技巧的评价之辞:
  
  宝钗将《红楼梦》看了三四日,就叫莺儿请了黛玉、宝玉过去,说起这部《红楼梦》来……宝玉说道:“他倒也说的实话,没有一个字儿假借出来,又是一个人一个性格。况且宝姐姐林妹妹,你们通看过了,我们这样相处,可曾有一句歪话儿呢?这可不比别的说部书高了百十倍?”黛玉道:“这倒不差。”宝钗道:“死生离合,盛衰聚散之际,原是极大的关目,单拣着要紧的叙事,笔下也嫌匆忙。故此闲闲散散之处也要说的。就算玫瑰露茯苓霜一回,小题大作,也不过借此写出些小人情状。”黛玉道:“正是呢,他这一部大书间架也大,头绪也繁,不是疏密相间,雅俗相参,如何叙得。就是到后来没有结束,也是烟波无际,宕逸不收。若那么一部书必定做一回满床笏的团圆,也没有趣味。到那叙梦之笔,似乎太烦,也只是记实的话,不能删改。所以这部书不论刻不刻,却不可俗手增删,一则叙事不真,二则文笔有古今雅俗之别了。”(13)
  
  可谓是字字珠玑,评点精当。如此妙语连珠般的绘写,既是对原著人物形象特征的深切把握,也是对曹公描叙刻绘技巧的准确领会,更是对红学内涵的一大丰富与补充。
  
  作者简介:江中云(1965- ),河南固始人,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小说。
  
  ①清·裕瑞:枣窗闲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印。
  ②俞平伯:红楼梦简论[M].转引自郭豫适:红楼梦文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③(13)清· 逍遥子:后红楼梦序[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④⑤高玉海:明清小说续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另外,武汉大学陈文新先生在其《明清小说名著导读》中认为,后四十回是曹雪芹原作的残稿,经过高鹗的补缀而成。本文采用此说,不把后四十回看作是续书。
  ⑥清·仲振奎:红楼梦传奇序[M].转引自蔡毅.中国古典戏曲序跋汇编(第三册)[C].济南:齐鲁书社,1989。
  ⑦清·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⑧清·李渔: 闲情偶寄[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
  ⑨清·花月痴人:红楼幻梦序[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⑩(11)鲁迅:鲁迅全集(第九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12)林辰:红楼续书选弁言[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