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新声旧韵总幽独

作者:施永秀




  《十八春》是张爱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它是张爱玲在特殊背景、特殊心境下的一次特殊写作,它是张爱玲最轻松又最沉重的一次写作:得天独厚的言情贮备与讲故事才能,使得她下笔驾轻就熟,行云流水;但陌生的新时代又带给她沉重的负荷,她惶惑不宁,笨拙地应和着潮流,这种轻和重表现在文本中,时而流光溢彩,时而又枯靡滞涩。它又是张爱玲扬弃旧我的一次写作,她一方面重申着她固有的生命感觉,延续着她惯常的艺术个性,一方面她又从绚烂的光色中退出来,尝试平淡自然的叙述,《十八春》成为她后期平淡文风的肇始之作。
  《十八春》可谓张爱玲的一次写作实验,文本类型、题材领域、审美趣味、叙述风格,政治话语等方面的全新调整与改变,表现了张爱玲的多方面修养与才能,并预示了日后可能出现的新审美特质,但也显示了张爱玲面对时代的困境与支绌。《十八春》映现着张爱玲在雅俗之间、新旧之间、稳变之间徘徊的脚步,挣扎的痕迹。
  《十八春》既是时代大变迁的特殊生成物,又是作家沉潜后自我调整的产物,比起阴暗寒灰“传奇”世界来,宛然疏朗清新的一枝新绿;但在新中国的文苑依然是一部陈旧暗淡的落伍之作,它虽然尽量应和着时代的声音,但又那样微弱无力。今日看来,正是这种张爱玲式的“落落寡合”的神韵,使《十八春》在当时众声中显得那样表情幽独,风神艳异。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施永秀(1966- ),山西榆次人,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讲师,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①⑤(18)(20)张爱玲.十八春[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6,文中引文均出于此。
  ②张爱玲.《多少恨》题记[Z].张爱玲文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266.
  ③张爱玲.论写作[A].张爱玲散文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77-84.
  ④于青.女奴时代的谢幕[A].金宏达编.镜像缤纷[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33-43.
  ⑥金宏达.再看《十八春》(及《半生缘》)[A].十八春(子通点评本)[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1-9.
  ⑦余彬.张爱玲传[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3:251.
  ⑧张爱玲.写《倾城之恋》的老实话[A].子通,亦清编.张爱玲文集补遗[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234-235.
  ⑨⑩叔红(桑弧笔名).推荐梁京的小说[A].金宏达编.昨夜月色[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210.
  (1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图典本)[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212.
  (12)胡适.海上花列传序[A].韩邦庆.海上花列传(亚东图书馆本)[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17.
  (13)(14)(21)张爱玲.忆胡适之[A].张爱玲散文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304-317.
  (15)张子静,季季.我的姊姊张爱玲[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189.
  (16)张爱玲.《传奇》再版的话[A].张爱玲散文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186-189.
  (17)张爱玲.对照记.图四十六[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7:67.
  (18)夏志清.论张爱玲[A].金宏达编.华丽影沉[C].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54-68.
  (20)张爱玲.国语本《海上花》译后记[A].张爱玲散文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452-472.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