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红字》和《荆棘鸟》女主人公的形象

作者:谢遐均




  梅吉虽然温良内向,情感如涓涓细流,但也是精神上的强者和与宗教势力对抗的斗士。她一生爱恋拉尔夫,执着地忠于爱情。她痛恨天主教规定神父不能结婚,痛恨上帝夺走了他心爱的人。她大声疾呼:“啊,仁慈的上帝啊,仁慈的上帝!不,不仁慈的上帝!除了从我身边夺走了拉尔夫,上帝为我做过些什么呢?上帝和我,我们互相不喜欢。而你对某些事情不了解吗,上帝?像过去那样,你并没有恐吓我。但我多么畏惧你,畏惧你的惩罚啊!由于畏惧你,我一生都在走着一条笔直而狭窄的小路。然而上帝给我带来了什么呢?一丝一毫也没有,尽管对你书中的每一条戒律我都凛遵不违,你是个骗子,上帝,是个令人畏惧的恶神。但是,你再也吓不住我了。因为我应该恨的不是拉尔夫,而是你。都是你的过错,不是可怜的拉尔夫的。他只是在对你的恐惧之中生活着,就像我以前那样。他居然能爱你,我真不理解。我不明白你有什么可值得热爱。”她宣告与上帝决裂。她的反叛精神还表现在她与上帝争夺她的爱情的决心。明知道拉尔夫神父眷念他的神职事业和教会的权欲,虽然难以割舍对她的真爱,却永远也不可能和她相守,她却义无反顾地深爱着他,并要为他不顾一切地生下孩子。当她得知自己怀上了拉尔夫的孩子时,她骄傲地说:“我永远不会得到拉尔夫的,我一直就很清楚,我永远得不到拉尔夫。……可是,我得到了,得到了!我已得到了教会决不会从拉尔夫身上得到的那部分东西,他的这一部分会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通过我,他将继续活下去。因为我知道那将是一个儿子!而那个儿子还会有儿子,他们也将有儿子——我将战胜上帝。我从十岁的时候就爱拉尔夫,要是我能活到一百岁的话,我依然爱他,但他不是我的,可他的孩子是我的。我的,我的。……我的一生就有了目的。”这不是一般的爱情宣言,也不仅仅是一支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这是梅吉对宗教对上帝的斗争宣言,它表现出一个女性冲破神性的枷锁,对爱情的大胆追求的决心和信心以及对宗教的不合理制度的抗议。她不怕遭受寂寞、痛苦和精神摧残,愿意用深痛巨创来换取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真爱。她知道痛苦是自己造成的,却就是任性地不肯放弃。她把一生的爱和恨都无怨无悔地扎在拉尔夫这棵荆棘树上,甘愿为伟大的爱情牺牲,唱着自认为是世界上最美的歌。这反映出她的女性美德。她的这种浪漫又不脱离实际,敢于直面现实人生孤独和寂寞的爱情观也是她女性思想、智慧、独立人格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3.母性和女性自觉意识
  
  根据女性主义的交换理论和新弗洛伊德理论,人是相互连结的、利他的、有情感的,女孩在成为女人之后,更关注人际关系和养育性。文化女性主义也认定女性价值高于男性价值,由于女性所拥有的母性本能,女性在生理上优越于男性。女性的性格特征是人类行为最可贵的形式。海丝特和梅吉正具有这种可贵的女性性格特征。她们拥有强烈的、单纯原始的母爱,敢于承担痛苦、不怕牺牲的韧性和特有的女性自觉意识即自尊、自立、自强、自爱、自由、自觉的精神。
  海丝特在受到惩罚后没有屈服,她不以“罪”为耻,而以“罪”为荣,把耻辱的红字绣得光焰夺目,把“罪恶”的结晶——珀尔打扮得美丽无比,悉心地照顾她。这不仅表明她反抗男权主宰的社会,反抗命运,为争取人生权利而斗争的决心,也表现出她自尊、自立、自强和自爱的精神。虽然珀尔的问世使“红字才具有如此强烈的灾难性效果,致使她无法得到任何人的同情”,但她爱孩子,把孩子视为自己的命根子,是“用人类家系血通的纽带将她的父母永远地连在一起,而且最终将成为天国的一个圣灵”。所以当殖民统治者认为海丝特是一个灵魂和行为堕落的女人,抚养孩子会使孩子堕落,打算剥夺海丝特对珀尔的养育权时,海丝特不是放弃自己的抚养权,也不是躲在那与世隔绝的海滨小屋哭泣,而是不畏强暴,坚决地同他们进行斗争,与地方长官们展开激烈争辩,保护了自己作为母亲的合法权利。她大声辩论道:“我可以从这个红字中所学到的东西来教导我的小珀尔,这个标记教育着我——它天天都在教导我——此刻它还在教导我——由于我有了它的教导,我的孩子才变得更加聪明,更好。”她清楚地知道由于残酷的清教统治和社会对妇女的偏见,她无法享受人间的真情,但既然上帝赐予她这个孩子,她抚养这个孩子是合情、合理和合法的。作为母亲她有责任,也有能力养育好自己的孩子。她抗争道:“上帝给了我这个孩子,是为了补偿你们从我身上夺走的别的一切。……你们不能把她夺走,否则我将首先死去,上帝把她交给我抚养,我绝不放弃她。”这是一个普通的女性,一个勇敢的母亲为争取自己应该拥有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而呐喊。这呐喊不仅暗指她和丁梅斯代尔的爱情理应受到社会的承认,而且宣布她捍卫爱情和孩子不可动摇的决心。就在这样的个人与社会、妇女与男性权利的冲突中,海丝特捍卫了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的合法权益,她的反抗形式也从思想上、内在的反抗方式升华到行动上、外在的反抗方式,反映出她的母性意识和朦胧的女性意识。
  梅吉是精神与欲望奇妙结合,想象与现实掺合在一起的,具有博大宽厚之爱的女性。她美丽、坚强,一生在迷雾中奔跑,但充满母性、牺牲和韧性。当她心爱的人拉尔夫出于权力的欲望和野心最后选择了上帝,放弃了她时,心灰意冷的她转嫁卢克,一个外表酷似拉尔夫的剪羊毛工人。她跟着这个人到了另一个完全不能适应的国家。在那里,因为卢克的自私自利和对金钱的崇拜与贪婪,她既不能经常见到自己的丈夫,更不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她住在雇主家当管家,身上甚至连一分钱也没有,更没有婚姻生活。但无论怎样艰难她都忍受了下来,她没有想过离开,虽然她的丈夫对她是这样的苛刻,但她还是以特有的坚韧坚持了下来。她对安妮说她的愿望和需要十分简单——一个丈夫,孩子,一个自己的家,有个人让她去爱。假如爱一个男人这类的事办不到,那么就得去爱孩子,而她所接受的爱得来自那些孩子。梅吉的这些要求并不过分,但她要获得这些是如此的艰难。为了拥有一个孩子,她忍辱求全,不惜牺牲自由与幸福。当她想法怀上卢克的孩子时,梅吉即刻写信告诉卢克,充满了欢欣和女性的信心,但是卢克的回信粉碎了她的梦想。卢克大发其怒。他所想到的是他要是做了父亲,就意味着他就多了两张能吃闲饭的嘴,而不是其他什么。对梅吉来说,这无异于吞下了一丸苦药,但是她吞下去了。这即将出世的孩子就像她的自尊心一样,把她们俩紧紧地拴住了。她对自己说:“你必须满足于卢克和卢克的孩子。你要不择手段地使卢克放弃那可恶的甘蔗,和他一起在那连树木都不见的地方一起生活。你应当告诉基里银行的经理,你将来的进项应当记在你自己的名下,你要用这笔钱在那没有树林的家园中获得卢克不打算向你提供的舒适和方便。你要用它来使卢克的孩子们得到正规的教育,确保他们永远不缺钱用。”这种大胆忘我的尝试,表现出她伟大的母性心理和高度的女性自觉意识,表达了一种坚不可破的东西。这是一只荆棘鸟把荆棘扎进自己胸膛去尝试一个真理,一个女性反对夫权,争取自己作为母亲的选择权利的斗争精神。最后当梦想彻底破灭后,为了拯救自己和孩子,梅吉决定离开自己的丈夫,她斥责卢克:“承认吧,卢克你是个守财奴。在这笔交易中你真是个不可原谅的白痴!你用连对待两条狗都不如的办法来对待你的妻子和女儿,无视她们的存在,更不要说她们的需要了!你可以拿着我的两万镑。但是,其他的钱你一分也休想拿到,我将来的进项将用来养朱丝婷,也许还有另外一个孩子,假如我有幸的话。……你使我想呕吐!卢克·奥尼尔,了不起的人是我!你一钱不值!”就这样梅吉离开了她的丈夫,带着她终于从拉尔夫那里得到的一部分——拉尔夫的孩子,和她与卢克的孩子朱丝婷回到了德罗海达,决心像圣母那样纯洁地去爱自己的孩子。梅吉离开丈夫、吞下一切苦难和生下孩子并且养大的做法是一个女性反抗夫权、争取平等权利的表现,是她独立自主精神的表现。它高扬了女性的母性——关爱、养育和道德感,将女性的形象提高到孩子的保护者的形象,而不是过去那种为了保护没有独立能力的孩子只好依赖男人的形象,即为了孩子们的安全,母亲们付出的代价之一就是放弃平等的权利,放弃在“公众权利世界"中应有的平等。在一生情感的挣扎和痛苦中,在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幸福中,梅吉既没有依靠依赖拉尔夫也没依靠卢克,她依赖的是自己坚强的精神。她是一位拥有爱心、关心和责任感的伟大女性,也是争取妇女平等权利的斗士。
  《红字》和《荆棘鸟》都反映了欲望与禁忌、爱情与宗教的冲突所造成的女性悲剧命运,是美丽而凄婉的爱情悲歌。然而在这泣血的绝唱中两位女主人公海丝特和梅吉不是在逆境中沉沦而是崛起。她们始终忠实于爱情,大胆追求爱情,保护爱情的结晶,以极大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精神与宗教和现实作斗争,体现了对女性平等权利的追求和对人权的基本追求。虽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和现实的残酷性海丝特最终没能实现她崇高的理想,梅吉也为了爱情穷尽一生,最后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没有留住,但她们拥有的可贵品质和所进行的斗争表现出她们是精神上的强者。她们所塑造的独立自主、自尊、自爱、自强、反叛的女性形象必将鼓舞人们为人类实现男女平等而奋斗。
  (责任编辑:水涓)
  
  作者简介:谢遐均,重庆医科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言文学,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Rich ,A 1977 Of Woman Born: Motherhood is Experi-ence and Institution, New York.
  [2]Harding, Sandra 1986, The Science Question in Femi-nism[M].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17-18.
  [3]Nathaniel Hawthorne,1999,the Scarlet Letter[M].New York Barteby.com
  [4]李银河.女性主义[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5]西蒙·波娃. 第二性——女人[M]. 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第1版.
  [6]考琳·麦卡洛.荆棘鸟[M].译林出版社,1998,第1版.
  [7]霍桑.红字——霍桑作品集[M].周晓贤,邓延远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8]吴笛.阴暗土地上的辉煌的罪恶——评霍桑的红字,红字——霍桑作品集[M].浙江文艺出版社.
  [9]安妮.关于《荆棘鸟》的评论和感悟.百度网贴吧.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