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8期
幻想与现实的艺术对话
作者:王明琦
……
每当雷声滚滚,诗人总是和人民在一起
而歌声永远是暴风雨的忠实姐妹。
……
然而,我一听到号角那梦寐以求的召唤,
见到火焰般的旗帜猎猎高扬在眼前,
我这名斗争的歌手,就大声响应你们的号召,
从遥远的天际呼应着滚滚雷鸣。
……
此时,勃留索夫已经走在其他象征派诗人的前面,逐步从幻想的神秘世界中觉醒,不再从“纯艺术”中寻求解脱,而努力深入到现实世界中去,“首先与人民在一起,——然后我才是诗人”。这时期,他以工人和农民为题材,以朴实易懂的语言创作了诸如《泥水匠》《石匠》《种子》等不朽的诗篇。在沙皇反动统治和资本主义残酷剥削下,人民生活在无尽的黑暗之中,“我们砸石头,是为了生活,我们活着,——是为了砸碎……”在这里,诗人一语双关,暗示了俄国工人阶级力量正在迅速崛起、壮大,革命的烈火即将点燃。长期以来饱受沙皇反动统治者剥削压迫的人民必将以最坚强的意志去砸碎残暴的沙皇政府。但他对革命的理解有些片面,他只是对无情地砸碎旧世界感到鼓舞。不过,他在反动势力疯狂反扑的年代,依然相信革命定能取得最后胜利。“我们”“我们的儿女”和“将来的孩子”都要为“砸碎沙皇政府专制统治”而“吃大苦”。揭示了工人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心。
一九〇五年革命对勃留索夫影响极大,是他在创作艺术上由“幻想”转为“现实”的重要标志。探索社会命运和人类未来的主题逐渐深入到他的诗歌创作领域。这一时期的作品《花环》《现代生活》等具有完整的形象,诗人热情讴歌革命斗争,体现了他独特的革命情绪。俄国革命的进展和新生活的鼓舞,促使他与象征主义诗歌运动分道扬镳,转向无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他来说,创作也是革命。勃留索夫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已经发生激变,他虽然仍是象征主义者,但他更是一名激情高扬的革命战士。
一九〇五年革命到十月革命,他亲眼目睹了俄国扰攘不已的政治革命与文学变革。在晚期俄罗斯帝国的社会转型期,阶级斗争日益尖锐,自由主义和民粹主义思想陷入危机,各种革命思想暗流涌动,复杂、剧烈的思想冲突中出现的革命思想是最现代的,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这种革命思想在全世界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在他看来,十月革命不仅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同时也促成了一种全新的文学诞生。为逃避沙皇暴政,他的许多同事旧友相继出国、流亡欧洲,勃留索夫毅然决定留在祖国为苏维埃政权服务。后来他加入共产党,在苏维埃政权下他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他同高尔基、勃洛克等人一起,组成了苏维埃文学阵营的核心,为发展苏联革命诗歌做出了贡献。这个时期他著有诗集《在这样的日子里》(1921)、《瞬间》(1922)、《远方》(1922)、《赶快!》(1924)等,歌颂列宁和十月革命。在《列宁》一诗中,他称颂列宁是“大地的向导与领袖”,“他改变了人类发展的道路……他事业的容量早已超越了生命,他的丰功伟绩将由我们向全世界颂扬”,称颂十月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新纪元——威严地把世纪分割成新与旧,“文艺复兴”及“阿提拉岁月”都不能与十月革命的意义相比拟。
一九一二年《七色彩虹》的出版标志着诗人的创作完全转向了现实。从象征主义到现实主义,他的创作道路在俄苏特定的历史时代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他的创作过程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俄国象征主义的兴衰。
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权。列宁在著名的《四月提纲》中指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完成。现在进入革命的第二阶段,即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它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列宁的思想使千千万万工人、士兵和农民提高了思想觉悟和工作积极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斗争的歌手”,勃留索夫写出了许多以工厂和农村为题材的作品。
在历史观、美学观与诗学观的支配下,勃留索夫终生探寻文学创作之梦,展示这种梦的丰富多彩的内容与不可重复的风采。在“幻想”与“现实”相互交错的矛盾中,呈现其不可避免的冲突、交替、更新、死亡与新生……他就这样在诗歌创作领域拓荒,为俄国文学艺术的探索立下一块奠基石。
勃留索夫的创作道路在俄苏的社会转型期有非常典型的意义。我们无法用他短暂的生命来衡量他留给俄罗斯的文化遗产。从象征主义到现实主义,从“骄纵任性的老爷式诗歌”到“抒写十月革命”,这种由“幻想”到“现实”的巨变绝非仅仅是诗歌艺术手法,而是一种含义深刻的秘密的自行展现。伊萨克杨在评论勃留索夫时说:“就内在气质来说,勃留索夫是一位公民诗人。他体验过被剥削者经受的全部苦难。他有巨大的历史感,有人道主义的丰富心灵,正是这些特质帮助他摆脱了资本主义世界并超越象征主义这个流派。”
(责任编辑:水涓)
作者简介:王明琦,山东临沂人,博士研究生,山东省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俄语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俄语语言与文学。
参考文献:
[1][俄]勃留索夫,黎皓智译.《勃留索夫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109.
[2][俄]勃留索夫,周启超译.《燃烧的天使》,哈尔滨出版社,1999年,8.
[3][俄]勃留索夫.《勃留索夫日记》,莫斯科:1927年,10.
[4]王福祥编.《20世纪俄罗斯诗歌选粹》,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215.
[5]汪剑钊译.《俄罗斯白银时代诗选》,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85.
[6]郑体武.《俄国现代主义诗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39.
[7]周启超.《白银时代诗俄罗斯文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25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