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9期


论《我弥留之际》的黑色幽默特色

作者:朱 祎




  在这部作品里福克纳将他的“多角度”叙述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与其他现代派作家相比,他又有所发展,先后让十几个人登场,分别讲述自己或别人的故事。“这正如发生一个事件后,新闻记者不采取自己的报道方式,却分别采访许多当事人与见证人,让他们自己对着话筒讲自己的所知。一般地说,这样做要比记者自己的叙述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值得一提的是,黑色幽默派最重要的作家约瑟夫·海勒于一九六二年出版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从形式看也多是以人名和地名为每一章的题目;从内容看,深受《我弥留之际》及福克纳其他作品的影响,但《我弥留之际》比其早了三十二年。
  《我弥留之际》中的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章与章之间彼此相对独立,没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其反传统的谋篇布局方式和黑色幽默作品在许多方面趋同。这种灵活多变的叙述方法,对于故事情节的迅速展开及深化主题都是有用的。小说情节的松散结构给作者的创作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他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随意拓展作品的表现时空,扩大作品的思想容量。从接受批评的理论看,这种结构的作品大大提高了读者的参与性,不同的读者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拼贴这部作品,感受会有较大的区别。
  此外,为了满足他们所要表述的深层内容的需要,黑色幽默作家在选材上也与传统小说有所不同。这些作家大多是学院派出身,他们的知识领域一般比较宽阔,喜欢把自然科学领域内的一些概念引进文学作品中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在科技领域里发掘题材。
  第二,黑色幽默喜欢选择一些意义晦涩,似梦似醒,似大彻大悟又似雾里看花的特殊场面。《我弥留之际》作者选择的是处于半昏死状态的艾迪的心路历程及她周围发生的一切为题材,所以故事的框架也就透着怪诞。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弥留之际》中的人物、幽默风格、情节结构及题材等方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该小说突出的黑色幽默的特色。有的批评家认为《我弥留之际》是悲剧,有的认为是喜剧,实际上它具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荒诞剧的一切特色,虽然这部小说在一九三〇年面世时,世界文坛上还没有荒诞剧和黑色幽默之类的名词,包括作者在内,诸多批评家及读者都将这部小说归于意识流之列。“福克纳将西南地区的幽默元素,和更为现代的黑色幽默及古典喜剧的所有范本融为一炉,创制出了一种最为丰富的现代喜剧……”作者显然有意把多种流派的方法及多层涵义融合在《我弥留之际》中。读者可以从不同侧面或不同的层次去阅读这部小说,并可得出不同的理解。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朱祎(1963-),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写作及英美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1]福克纳.《我弥留之际》.李文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
  [2]林语堂.《吾土吾民 八十自叙》.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年.
  [3]李文俊编选.《福克纳评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
  [4]朵琳弗勒和安J.爱彼得编.《福克纳和幽默》.密西西比:密西西比大学出版社,1986年.
  [5]卫斯理·毛理斯和 巴巴拉·艾尔沃森毛理斯.《阅读福克纳》.威斯康辛:威斯康辛大学出版社,198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