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痴情?滥情?
作者:张慧云
虽然阿里萨的超我使他处在痴情的极端状态,本我又给他贴上了滥情的标签,但他既没囿于超我,以超我过分压抑本我,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者,也没太过分放纵本我,从而使自己在别人眼中沦为游戏爱情的浪荡子和纵欲者。事实上,他有一个十分良好的自我形象和公众形象,说到这点,就不得不提起“自我”了。上文已经讲过,自我就是“面对现实的我”, 起着调节作用,它遵循现实原则,努力帮助本我实现其要求,既防止过度压抑造成伤害,又避免与超我层面的社会道德公开冲突。阿里萨的自我首先使他面对了这样一个现实:抛弃了他的费尔米纳已不太可能成为他的妻子,他的肉体欲望不能从她那里得到满足。明白这点后,他就开始和其他女人发生关系以满足本我的要求,但他做得非常小心谨慎——夜间出去勾引无主的小鸟,想办法不被熟人认出,不为女人出头露面,也不给她们写情书,这正是超我对本我的约束,这么一来阿里萨就避免了和社会道德公开冲突。恐怕任何一个有道德束缚的社会都不会认同阿里萨和女人的这种交往方式吧。小说的结局是阿里萨带着费尔米纳在挂着霍乱标志的船上游弋,决定不靠岸,一直走,一直走下去。这是阿里萨的自我帮助本我躲开现实世界威胁,逃脱社会道德习俗约束的一个办法。阿里萨的本我为情所驱想要和费尔米纳结婚,可超我却制约这个欲望,它竭力想把本我纳入到一对年近八十的老人结婚会遭人嘲笑及社会上层寡妇再婚有悖道德的传统观念之中。不得已,阿里萨只好携费尔米纳乘船漂荡在相对来说较少社会道德约束的河流上。
阿里萨在本我和超我的作用下,徘徊在滥情和痴情的两个极端。多亏自我时时在两者之间调节斡旋,才使他得以保持正常人格,没造成人格分裂的悲剧。但谁又能说阿里萨和他的爱情不是悲剧呢?他所遭遇的爱情困境不是现实中的每个人都能碰到的,但人格结构三大系统——本我、自我、超我却普遍存在于人性之中。本文只是尝试着用此理论分析《霍乱时期的爱情》,谨希望能给这部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张慧云,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级硕士研究生。
① 张国培编:《加西亚·马尔克斯研究资料》,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64页。
② 霍尔:《弗洛伊德心理学与西方文学》,包华富编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29页。
③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林尘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163、206页。
④ 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主义原著选辑(上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578、584页。
⑤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52、60、61页。
⑥⑦⑨ 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蒋宗曹、姜风光译。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9、157页。
⑦王宁:《文学与精神分析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36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