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6年第11期
痴情?滥情?
作者:张慧云
关键词:弗洛伊德 本我 自我 超我 阿里萨
百年孤独之后是百年盛誉。提到拉美文学,不能不首先想到加西亚·马尔克斯。作为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巨匠,他的作品被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单是研究《百年孤独》的专著就有近四百部,作家本人被誉为“继西班牙黄金时代的天才们之后,继巴布洛·聂鲁达之后最伟大的天才”①。一九八二年“幸遇”诺贝尔奖后,马尔克斯又“遭遇”了《霍乱时期的爱情》——其实这是作家获诺贝尔奖后的第一部作品,历时两年多呕心沥血写成。在正式出版前,千百万读者就像“期待一位著名斗士重新回到斗牛场上来”似的热切盼望着它。它的问世,首先是拉美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第一版印数即达一百二十万册,同时在西班牙、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智利、波多黎哥、多米尼加和美国南部及纽约的西班牙语市场发行。
《霍乱时期的爱情》这部小说被评论家称为“我们时代的爱情大全”。其主线是写一个男人阿里萨痴情于费尔米纳,年轻时没能和她结婚——那时他们太年轻;阿里萨终身不娶等了五十多年,一直等到费尔米纳的丈夫死掉后再和她重续前缘,可两人仍然很难结婚——他们太老了。围绕这一主线,作者写了各种各样的爱情。正如哥伦比亚著名文学评论家安东尼奥·卡瓦耶罗所述:“这部多彩多姿、时间跨度为五十年的悲欢离合的爱情专著,展示了所有的爱情的可能性,所有的爱情方式、表现、手段、痛苦、愉快、折磨和幸福。它堪称是一部充满啼哭、叹息、渴望、挫折、不幸、欢乐和极度兴奋的爱情教科书。”在这本书里,多年痴心等待初恋情人的男人是阿里萨,可和诸多女人演绎了一段段不同爱情故事的男人也是阿里萨。这是一个既痴情又滥情的男人,他的爱情既复杂又简单。爱的两个极端在他身上抵触、碰撞。阿里萨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形象?他经历的是什么样的爱情?本文拟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阿里萨及他的爱情加以分析。
弗洛伊德的晚年侧重于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的研究。他建立了一种人格结构模式,即所谓的人格结构论。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三大系统———本我、自我、超我组成。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结构,它由本能和欲望构成。“本我完全不懂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善恶和什么是道德。与快乐原则如此紧密相联的效益因素,如果你喜欢的话也可以叫数量因素,支配着本我的所有的活动。本能发泄总是在寻找出路。在我们看来,这就是本我的全部内容。”②本我不受约束,在“唯乐原则”与“超唯乐原则”支配下行动,亦即本我追求的唯一目的就是快乐与满足。所谓自我,就是“面对现实的我”。弗洛伊德说:“每个个人都有一个心理过程的连贯组织,我们称之他的自我。”③“就像本我单一的指向快乐一样,自我主要考虑的是安全。”④自我在“唯实原则”下行动, 它的任务是在本我和现实环境中起调节作用,趋利避害,将那些不能被社会接纳的东西压抑和储存到无意识中去,帮助本我躲开世界的威胁力量,为本我寻找一个达到目的的最佳方式,既防止过度压抑造成精神伤害,又避免与社会道德公开冲突。所谓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弗洛伊德认为:“超我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追求完美的冲动或人类生活的较高行动的主体。”⑤ 它继承文化历史传统,按照社会伦理规范和价值标准行事,把人培养成一个遵纪守法的社会成员。它是人在儿童时代对父亲道德行为的认同,对社会规范的效仿,是接受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社会理想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个体人格各部分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的。在这个系统中,本我既是我们生命的核心,是人的先天本质和心理活动的根本要素,也是人格结构中的基础部分和动力源,是整个心理能量的储蓄所。人的精神活动所需能量统统要自本我发出。而自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中枢系统,是人们行为和动机的控制器和调节器。超我则是社会文化的卫道士,道德规范的仲裁者。对于一个心智健全的人而言,这三大系统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它们密切配合,使人满足基本要求,实现人的理想和目的。反之,如果人格的三大系统难以协调,人就会处于失常状态。
在认识费尔米纳之前,阿里萨的本我、自我、超我三大系统基本保持平衡,人格正常发展,生活平静快乐。作为邮局职员,他工作认真负责,才智出众,不仅掌握着当时最新的电报系统,还能演奏小提琴,跟着时髦的音乐翩翩起舞,情意绵绵地背诵诗篇。他是本阶层中最受人欢迎的年轻人。可自从在费尔米纳家里偶然瞥到了她,他潜藏在意识深处的爱的本能便被疯狂地唤醒了。本我开始跳出来操纵他的行动。那个美丽的女孩成了他心目中的唯一存在,只要能看到她他就会感到心满意足。追求费尔米纳就是追求本我的快乐和满足。于是,阿里萨给她写了长达七十页的密密麻麻的情书,每天坐在她必经的路边看她一眼,想方设法和她接近。他全然不顾两人的地位悬殊,根本没考虑过有可能干扰他和那个姑娘产生爱情的外界因素。一切遵循的都是他与生俱来的爱的本能。在和费尔米纳如痴如狂恋爱三年之后,知晓了两人秘密的费尔米纳的父亲站出来干涉了。他早已打定了主意要使女儿嫁入高贵门第,当然坚决拒斥贫寒的阿里萨。为了阻断两人,他强行带上费尔米纳去远方旅行,想让她把过去的事情忘掉。却是事与愿违。因为阿里萨借用他身为邮局电报员的便利,发动其他电报站的同行帮忙,巧妙地用电报发情书给费尔米纳。无论她到了哪个地方,他的电报都可追随而至,甚至预先已在那里等她了。两人的爱情关系由此得以维系并加深。阿里萨的本我在这件事情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我们知道,本我是不喜欢被约束的,本能发泄总是在寻找出路。阿里萨的爱情被外界因素约束后,他在本我的鼓动下觅到了另一种途径将爱继续。爱的本能以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非理性力量,冲破约束,寻求爱的快乐和满足。
不幸的是,阿里萨的爱情最终竟被费尔米纳无情地摒弃了。她嫁给了乌尔比诺医生成了一位高贵的夫人。阿里萨大病一场,深感痛心,一度被压抑在哭泣中的醋意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他恳求上帝,让上天的正义闪电在费尔米纳准备发誓热爱和服从一个仅仅只想把她当作社交花瓶而娶她为妻的男人时把她击死,而他则在情人——他的情人或任何人的情人——的眼前幸灾乐祸。她仰面朝天地倒卧在大教堂的瓷砖地上,死亡的露珠,化成雪白的柠檬花流淌在瓷砖地面上,那瀑布般的婚纱,披散在埋在主祭坛前面的十四位主教的大理石棺材上。”⑥对这个时候的阿里萨来说,爱的本能几乎要转化为恨的本能。但受“道德原则”支配的超我开始出面干预了。“这复仇的念头一结束,他又为自己的坏心肠感到后悔。”⑦这是阿里萨的超我从道德角度对他诅咒费尔米纳的思想进行的否定(“感到后悔”)及谴责(“坏心肠”)。
在接下来的五十多年里,阿里萨的爱情一直处在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相互碰撞、交替发生作用中。他的本我告诉他“费尔米纳的虚幻的爱情可以用世俗的性爱来取代”。弗洛伊德非常强调性本能的作用,他认为本我(Id伊德)包藏着力比多即性欲的内驱力,“释放压抑在无意识深处的力比多欲望通常至少有三个途径: 一是经自身心理结构内部的调整,如自我和超我对本我(伊德)的制约作用,逐步在力比多释放之前就克服之;二是将压抑的欲望直接投射到异性对象上去,以实现欲望的满足;三是将投射目标移向他方”⑧。阿里萨选择了第二种途径,把压抑已久的欲望投射到了众多女人身上。他的欲望一旦爆发便以势不可挡之力俘获了各种各样的女人。老妪,少女,妓女,寡妇,疯子,还有黑皮肤女人。他有一个标题为“她们”的本子,当五十年后费尔米纳因丈夫死亡获得自由时,“他已经积攒了二十五个本子,记录在册的连贯性爱情达六百二十次之多,此外还有无数逢场作戏的风流韵事,他连发善心似的记录都不屑一作”⑨。肉取代了灵,这是阿里萨被抛弃后身上发生的爱情转向,他的本我在此转向后得到了尽情释放,但同时他的超我和自我也在行动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