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何逊诗的“清省”
作者:蔡爱芳
俗自然,未作任何润色,读来明白如话,充分体现了清淡纯净的特征。何诗既无奇词僻语,也无华丽辞藻,语言着色清淡,辞浅味深。《赠诸游旧》云:“一涂今未是,万绪昨如非。……旅客长憔悴,春物自芳菲。岸花临水发,江燕绕樯飞。”“一涂”两句化用陶渊明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是”、“非”两字的选用,既准确明了,又含有不尽之义。“是”可理解为归隐之愿望,也可理解为出仕前的安定生活;“非”不仅可指误入仕途,还可指做官以来毫无建树。细细品味,这一“是”一“非”确实包含着诗人不少酸甜苦辣。“长憔悴”、“自芳菲”更通过人与物的对比,流露出对仕宦的厌倦,对自然界的羡慕。万千感慨、各种辛酸,全包含在短短两句中。这种精炼概括的语言,信手拈来,脱口而出,言外有意,回味无穷。杜甫很多名句如“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宿江边阁》)、“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野》)等,很显然是直接从何诗中演化而来的。至于“能诗何水曹”(杜甫《北邻》)、“未如何逊无佳句”(杜甫《省中作》)更精辟地指出了何诗用语凝炼、清淡的特征。
由于何逊诗歌减少了不必要的叙述和议论,有利于意境清空、韵味悠长的诗境的形成。这一点对唐诗影响较大。唐代“文质半取,风骚两挟”的诗风,一定程度上是何诗这种风格影响所至。
笪重光说:“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境逼而神境生。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以虚为实、以实带虚,不仅画境入妙,诗境也“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何逊观景细腻,探幽索微,不少诗作虽缘于具体的事件(送别、赠答等),却没有将很多相关信息硬塞给读者,而是写得虚实相生。如《临行与故游夜别》:
历稔共追随,一旦辞群匹。复如东注水,未有西归日。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相悲各罢酒,何时同促膝。
老友离别,悲不自禁,何时相聚,渺茫难知。全诗以实写虚、以虚衬实,将朋友间难舍难分的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以景物之凄凉暗示心境之颓丧,把离情别绪化作“雨”、“灯”、“阶”、“室”,诗中虚写为主,实写为辅。“东注水’、“西归日”只是虚设的景物,让人感到离情之重,相聚之难。“相悲各罢酒”既有虚,又有实。虚者不见饮酒人的表情,实者却见主客间的推杯止饮,虚虚实实、若隐若现,剪不断、理不乱,离愁别恨显得更为深沉。诗歌仅“夜雨”句实写,但实中有虚,景中含情。雨如离人之泪,灯似别友之眼,虚实间的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使意境浑融清空、出神入化。刘勰说:“物色尽而情有余者,晓会通也。”何逊诗实景虚写,虚情实写,言已尽而意无穷,充分显示出其对审美主客体虚实相问、融会贯通的体会。再如《晓发》:
早霞丽初日,清风消薄雾。水底见行云,天边看远树,且望沿溯剧,暂有江山趣。疾兔聊复起,爽地岂能赋。
朝霞红日、清风薄雾、流水行云、天界远树,处处洋溢着自然界无限的生机。“见”、“看”、“望”,由近到远的细心观察,表现出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诗人要表达旅途中的快乐和对未来的憧憬,却未作任何正面表述,所有激情均渗入到对景物的描绘中,情感含而不露,思而可得。陶渊明辞官归隐,创作大量田园诗;何逊旅途劳顿,也以田园牧歌式的唱叹,来抒写怀乡之情。陶渊明通过“有尽之言”,表达出包含多种感情的“不尽之意”,何逊运用含蓄手法,收到了“意在言外”的艺术效果。细读两人诗歌,恰如美酒入口,数日之后,余味尚存。
鲁九皋说:“梁继齐统,何逊、沈约、范云、任防、江淹、柳恽、吴均一时并起,诸子之才,水部为冠。”此言虽有偏爱之嫌,但何逊诗歌对齐梁文学逆流的阻滞以及对唐代文学的开启,确实有功当时,泽及后人。他虽不是文坛盟主,但却同六朝其他优秀诗人一起,为唐代文学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何逊等人对壅塞现象的清除和对纯净的诗境的创造,在一些关键性的诗歌要素上为唐人开了先路,为以语言浅显、意境明净、韵味悠长为特色的盛唐诗歌做了有益的探索。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蔡爱芳(1978-),河南温县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中原工学院讲师,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研究。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