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期


贝娄小说《晃来晃去的人》的犹太性解读

作者:吴 晶

协而为所欲为。”
  约瑟夫继承了犹太传统的婚姻观。希伯来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结合形成了一夫一妻制的传统。上帝用亚当的肋骨做成女人,嘱咐亚当说:“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笃信圣经的犹太人非常重视婚姻,认为人只有找到另一半并结合共生才算是完整的人。婚姻既是宗教上的义务,也是人性的需要,是通向爱情和性满足的最理想的道路。约瑟夫对妻子的忠贞也是他对婚姻爱护和重视的表现。他把婚姻视为生命最有力的支撑。当他与哥哥家人发生口角不快后,他相信他的妻子会永远理解他、包容他。与其说他认为自己的妻子贤淑大度,不如说他把妻子视为自己的另一半,妻子对他的理解等同于自我理解,是天生自发的,而不需要理智和逻辑的协助。他视婚姻为他生命快乐的源泉,日记中欢快的笔迹都是他与埃娃之间美好过去的回忆。因此婚姻危机成为他的一大困扰。源于圣经中女人是由男人的肋骨做成的典故,犹太家庭沿袭着父权制的传统。丈夫是一家之主,妻子应处于从属地位。约瑟夫正是受制于这种夫权情结。他在生活上和精神上都过于依赖妻子埃娃,而父权权威的颠覆使他感到一种阉割之痛,男人自尊心的丧失加剧了他的怪癖暴躁,导致夫妻隔阂加深至无法弥合的程度。约瑟夫最后决定离开这个貌合神离的家去参军入伍,也是他为了挽救婚姻同时维护他的男权尊严所做的选择。
  约瑟夫不仅注重维护个人的德行和婚姻,他还把个体困惑拓展为一种大同主义关怀,显示出忧国忧民忧天下的文人姿态。犹太民族自称是上帝的选民,一方面,他们遵守上帝的戒律,重道德重礼仪,另一方面,他们代表上帝承担起拯救整个世界的任务。在《晃来晃去的人》中,约瑟夫的信仰基于对万能上帝的敬畏,他避免评论上帝,祈求得到超灵的保护。在他辗转失眠的时候,他提醒自己:“上帝不爱那些失眠者。”而他的失眠也是与他过于担心整个人类的困境相关的,他把自己的痛苦与整个社会联系在一起:“不管我愿不愿意,他们是我的同时代人,我的世界,我的社会,我们就像同一情节中的角色,永远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他的人道主义关怀使他成为一个探索人性奥秘的犹太浮士德,在荒原上单枪匹马为挽救道德和对上帝的信仰而战斗。但由于他面对的敌人是宣扬上帝已死的整个战后世界,他身单力薄,成为一个跛脚的救世主。他的努力都失败了,这个世界没有因他而改变。他的哥哥在婚姻上没有接受他的建议,情人基蒂·多尔姆勒不理会他的柏拉图爱情而另寻新欢,往昔的朋友在咖啡馆否认与他打过交道……拯救世界的尝试失败后,他退回到他的小屋里,一天十小时都处于独处状态,他变得更加愤世嫉俗和难以接近。在他快要崩溃的时候,他毅然决定立即入伍,接受人类生存的基本事实,自嘲地写道:“我不再对自己负责了,我为此而喜悦,我掌握在别人手中结束了自决的包袱,自由取消了。”
  在人物塑造的基础上,小说的主题思想也烙上了犹太性的印记。犹太哲学是植根于现世的哲学,它宣扬的不是灵魂的燃烧或者顽固的禁欲,而是充实丰富的现世。传道书中说:“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劳碌中享福,这也是神的恩赐。”享受生命是对上帝存在的肯定。在小说中,约瑟夫反复地思考生命的本质,他的困惑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好人应该怎么活呢?”他的等待入伍转化成一种对生存希望的等待,对高质量生活的等待,对神圣生命的等待。犹太文化中生命被视为“连续的网络”,强调生命的延续性,及个体生命的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得以实现。贝娄通过对理想人物约翰·伯尔的塑造诠释了生命的理想结构——既不超越人性,也不缺乏人性,而是保持不折不扣的人性。伯尔秉承了犹太人积极乐观的生存观,他的随遇而安验证了理想化的个人与世俗性的社会二者共存的可行性,为迷惘痛苦的约瑟夫指点了自我解放的出路。约瑟夫重拾了对人类的希望,宣称:“人类的伟大体现在自我救赎的努力上。”他实践着将个人的生命融入家庭、融入社会,将生命之网视为犹太传统的延续。家人是他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矛盾是他的痛苦之源,也是他的超脱之本。
  拥有上帝的形象,是人高于其他物种的特权,在人类文明的开端,人就面临着得到智慧与放弃永生的矛盾。希伯来文化中现世与智慧被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头等位置。崇智主义成为小说的另一主题。约瑟夫自身受过高等教育,大学历史系毕业。他善于将自我身份的思考放置在整个人类文明的大背景中,升到哲学与人类学的高度。他不仅追求真善美,而且还重视智慧的传承。犹太崇智主义是宗教与民族概念,是犹太文化传承与犹太人民生命之源。犹太人视学习和教育为生命延续的必要条件.约瑟夫看着战后精神残疾的世界,痛心疾首。他试图教育他的侄女埃塔以“挽救”她,但招致晚辈的拒绝和侮辱。他鞭打埃塔的场景不仅是他对埃塔不敬的愤怒,更显示了他对犹太家庭传统的断代的恐惧和不安,以及对犹太文化乐观精神的丧失和整个战后美国社会的精神崩溃现象的失望。
  约瑟夫的独特个性和但丁似的智慧引出了另一主题——个人主义。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这个典故本身就预示着人的独特和唯一。在希伯莱语言,“希伯莱”一词的意思就是“站在河对面的人”。每个人都应站在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位置上,从他的个人角度来观察和体会社会和世界。只有保持自己的个性,人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身份和存在的价值。托拉禁止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犹太人认为每个人都应有独立鲜明的个性。约瑟夫晃来晃去的身份特点和强烈的个性感悟显示了他的与众不同。他在现代社会的沉闷夹击下抵制与众人同流合污,独自痛苦艰辛而又执着地探索着生命的本质与意义。
  《晃来晃去的人》的人物和主题都带有鲜明的犹太性。贝娄在小说中融入了他的犹太情结,把小说编译成一部富含犹太文化的美国犹太文学精品,不仅奠定了贝娄小说的文风基调,也为他后期的长篇小说开辟了道路。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吴晶,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英文系2004级硕士研究生。

[1]


本文为全文原貌 请先安装PDF浏览器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