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2期


爱,是不能忘记的

作者:赵晓芳




  
  三、贵族少爷与痴心恋人
  
  从作者的立意来看,齐虹是被否定的角色。他是资产阶级出身的银行家的大少爷,因此,他的个性打上了本阶级的烙印,这主要表现为他从内心深处本能地反感革命。同时因为爱而阻止他的恋人江玫与革命者萧素接触,并干涉她参加一切革命活动。作家主观上是想把他塑造成一个自私、凶残、冷酷的反面人物,并借萧素之口道出了这一意图。“齐虹憎恨人,他认为无论什么彼此都是互相利用。他有的是疯狂的占有的爱,事实上他爱的是他自己。”“齐虹的灵魂深处是自私残暴和野蛮……”但从全文中,我们根本找不到齐虹自私、冷酷、凶残的证据,相反,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英俊、儒雅、多情的痴心恋人。齐虹的外貌是迷人的,“他有一张清秀的象牙色的脸,轮廓分明,长长的[睛,有一种迷惘的做梦的神气”。他的气质是那样高雅:他爱诗、爱音乐、爱大自然;他能熟练地朗诵莎士比亚的诗句;能弹一手好钢琴;能够领略和欣赏贝多芬、肖邦的音乐……在小说中,齐虹和江玫的冲突共有三次,但从中表现出的不是他的“凶残”的本质,而是对爱情的痴迷:当恋人伤心哭泣时,他极其体贴地抚着她的肩说:“我不任性,我只是说不出的要和你在一起”,并发誓“我再也不惹你生气了,再也不——再也不——”当和恋人争吵时,他“脸上那种漠不关心的神气消失了,换上的是提心吊胆的急躁和忧愁”。当跟恋人决裂时,“他的脸因为痛苦而变了形,他的[睛红肿,嘴唇出血,脸上充满了烦躁和不安……”这是热恋中的人的真实情态。因此,我们[中的齐虹就是一个为情所困的痴心爱人。自始至终,江玫都是爱着齐虹的,不然就不会在分手六年之后,面对爱情信物表现出如此激烈的反应。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看到《红豆》并没有因为“大爱”(人民之爱)的神圣性而轻视、忽略“小爱”(个人情爱)对于人生!择的分量。作者将这对恋人在恋爱中的欢乐、痛苦、缠绵描写得细致入微、感人肺腑,特别是将江玫对齐虹“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矛盾、抛弃爱情时的艰难、割舍后的怀念充分地展示出来,给人一种撕心裂肺的哀婉缠绵之感。难怪在当年一篇批判《红豆》的文章中,有人曾指出:“小说《红豆》也是一株莠草,受了党的六年教育的女主人公江玫在回忆她过去爱过的那个极端仇视人民革命,在解放前夕仓皇逃往美国的贵族大学生的时候,是多么惋惜、惆怅和悲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六年的党的教育依然无法使江玫足够坚强去忘却一段痛苦的爱情经历。因此,我们可以说《红豆》中的叙述“裂缝”所显示的正是个体生命情爱的不可消失性。革命虽然从物质形式上消弭了爱情,但在精神层面上,爱,是不能忘记的,它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刻骨铭心。也正是这些叙述裂缝的存在,才使得“审美性”——这个文学艺术所竭力追求的“金苹果”——奇迹般地在两种话语所构成的张力场中“生长”出来,使得泛政治语境下的文学创作透露出生机与活力。这大概也是《红豆》延续至今依然耐人寻味的原因之一吧。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赵晓芳(1977- ),湖北松滋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参考文献:
  [1] 姚文元:《文学的修正主义思潮和创作问题》,《人民文学》,1957年第11期。
  [2] 《“红豆”的问题在哪里?——一个座谈会记录摘要》,《人民文学》,1958年第9期。
  [3] 孙秉富:《批判<人民文学>七月号上的几株毒草》,《人民文学》,1957年第10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