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王维山水诗虚实转换艺术的美学思考

作者:单南平




  这些虚实转换艺术手法的运用,深刻地显示了王维山水田园诗含蓄美的艺术风格,也正因为如此,使王维的诗更值得让读者涵咏体味,感同身受。
  
  (二)传达了诗画相融的艺术神韵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称赞王维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④王维是唐代南宗山水画的开山祖,他工人物、山水,笔意清润。他的《辋川图》、《骊山图》等曾被奉为“神品”(《玉堂词话》)。因此,王维在创作山水田园诗中,特别善于把绘画艺术中的虚实转换艺术手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之中。在王维创作的山水诗中,他常常以素淡朦胧作为画面的底色,把自然纯朴的景物加以组合描摹,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清幽淡雅的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他对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的描摹,只突出景物的某一实景,而把更多丰富的景物用虚化的方法处理,突出了诗画相融的艺术神韵。如《新晴野望》中有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这首诗写的不是江南,但很接近江南的景象:新雨之后,极目四野,千重绿色,层次鲜明。田间,湛青碧绿;远处水光如银;再远处,山色青葱;更远处,重重苍碧。整个大自然似乎无一不是明净而澄彻的,充分传达了诗画相融的艺术神韵。
  
  (三)演绎了禅趣与诗趣结合的艺术魅力
  王维几乎所有的山水田园诗都看得出其“取境”的精心考究和不同凡响,其每一具体的形象,几乎都是有生活原型的艺术幻象,达到有限中呈现无限的极致——这就是虚实转换艺术。王维之所以能娴熟地运用这种虚实转换艺术,是因为他深受庄学禅理的浸渍,是庄、禅的唯心功夫成全了他的山水诗。清人王士祯说:“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得意忘言之妙……观王、裴《辋川集》及祖咏‘终南残雪诗’,虽钝根初机,亦能顿悟……予每叹绝,以为天然不可凑泊。”⑤今人刘大杰先生进一步认为,王维的作品是“画笔禅理与诗情三者的组合”(《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卷)。而朱光潜先生则说得更明白:“陶潜以后,中国诗人受佛教影响最深而成就最大的要数谢灵运、王维和苏轼三人。他们的诗专说佛理的极少,但处处都流露一种禅趣。”⑥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能巧妙地运用虚实转换艺术,打破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绝对时空,消解了我物之界限而交融了天人,进入当下诗意的生存之中。他所有的田园山水诗几乎都是他对某一特定自然景物的审美体验的记录,王维接受到山水外物给予他的人生真谛的暗示,其人生态度经历了禅悟之后而变成了“自然景色”,完成了参透本体的感性超越,生成物我两忘、物我冥一的感性显现。因此,王维的虚实转换艺术,演绎了禅趣与诗趣结合的神奇魅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其浑融完整的诗歌意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神韵,再通过景物光与色的变化、声与形的转换,达到了虚实互换的艺术效果,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诗歌艺术的无穷魅力。他通过虚实转换的艺术手法,把自然界中最优美、最动人的画面,用精致疏淡的手法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使艺术表现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王维山水诗的价值,不仅在于为我国的文学宝库提供了璀璨无比的瑰宝,而且还在于它们对于美学的贡献。王维在诗中表现的虚实转换的艺术手法,使他的山水田园诗进入了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审美高地。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单南平(1962-),浙江东阳人,浙江师范大学毕业,大学讲师,从事中学、大学教育教学工作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学。
  
  ①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中],上海:复旦大学,1998年6月版,第58页,第55页。
  ②笪重光:《画筌》,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第814页。
  ③转引自: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156页。
  ④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三编二册,670页。
  ⑤[清]王士祯:《香祖笔记》卷二,第24页 ,新文化书社出版,1934年版。
  ⑥朱光潜:《诗论》第90页,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参考文献:
  [1]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2]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4]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5]王从仁:《王维和孟浩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6]张风波:《王维诗百首》,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