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3期
红十字骑士的多重寓意之阐释
作者:熊云甫
红十字骑士与伊甸园国王的公主乌娜订婚的情节以及描写新娘的细节均源自于《启示录》中羔羊的婚筵的原型。乌娜的父亲把独生女儿许配给屠龙英雄;《启示录》中是一位天使“将新妇,就是羔羊的妻,指给你看”。屠龙英雄的未婚妻款步走来,“光艳照人宛如晨星从东方升起,/披着一头火红色的艳丽鬈发”,有着“艳阳般灿烂容颜”,衣服“如百合花一样洁白,没有瑕疵,没有装饰,/像是丝线和银线织就,/可是看起来既没有丝线也没有银线”;《启示录》中“羔羊的妻”“从天而降,预备好了,就如同新妇装饰整齐,等候丈夫”,“妇人身披日头”,“有神的荣耀”,“光辉如同极贵的宝石”,“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无论是从出场的描写,再到与其他人物的关系,还是成功地斩杀毒龙到最后与乌娜喜结良缘等方面,红十字骑士都堪称骑士的楷模,由基督的模仿者,最终成为了基督式的人物,形象地演示了一部新教徒关于宗教改革的启示录。
综上所述,红十字骑士的寓意可以从道德的、政治的和启示录的等方面进行阐释。这种同一人物,同一情节和同一细节可以从多角度、多层次和多方面进行阐释的多重性特征能够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使故事情节更生动、使细节描写的象征意义更丰富,从而使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加蕴藉深刻。正因为《仙后》卓越地将主要情节与多样性的次要情节交融在一起,构成了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艺术结构,使得C.S.刘易斯将之比作诗人所生活的伊丽莎白时代的复调音乐艺术[13]。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体作品前有朗格兰的《农夫皮尔斯之幻象》,后有班扬的《天路历程》,但是就其寓意的复杂性、深刻性和艺术性来说二者均不及斯宾塞的《仙后》,所以该部作品被誉为伟大的民族史诗,斯宾塞也获得了“诗人王子”和“诗人之诗人”的美誉。
(责任编辑:水涓)
作者简介:熊云甫(1960-),湖南文理学院外语系系主任,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国中世纪文艺复兴文学研究。
①Evans,ifor.1978. A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Middlesex: Penguin Books.p.43.
②⑦Kermode, Frank and John Hollander.1973. The Ox-for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Vol. I.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663.P.669.
③李赋宁:《英国文学论述文集》。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年,第59页。
④胡家峦:“亚瑟王子之盾——《仙后》第一卷与英国宗教改革”,《欧美文学论丛,第二辑,欧美文学与宗教》,任光宣主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36-54页。何其莘:“The Faerie Queene as a Document of the English Reformation”, 《中国学者眼中的英国文学》。郑州:大象出版社,2005年,第211-219页。
⑤本文依据的版本是Leo Kirschbaum.1963. ed. Spenser: Selected Poetr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汉译系笔者试译。
⑥Kirschbaum. 1963. “Introduction”, Spenser: Se-lected Poetry.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p. xv.
⑧Roberts, Clayton and David Roberts. 1985. A History of England, Vol.I. New Jersey: Printice-Hall, Inc.. p.310.
⑨乌娜的名字Una本意是One 即“一”,见Frank Kermode and John Hollander. 1973. The Oxfor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Vol. I. p.673; 乌娜的身世见《仙后》I.i.5; 乌娜的象征意义见第二章的“序诗”及Kirschbaum. 1963. “Introduction”, Spenser: Selected Poetry. p. xiv; 杜埃莎的名字Duessa 本意是duplicity即“二”或“双重性”,见Northrop Frye, et al.eds. 1985. The Harper Hand-book to Literature.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Pub-lishers. p.13;杜埃莎的身世见《仙后》I.ii.22. 杜埃莎的象征意义见《仙后》I.ii.13,《启示录》第17章。
⑩本文中的《圣经》引文均依据中国基督教协会,《圣经》,1998。南京: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并根据The Holy Bible: King James Version. New York: Ivy Books.1991。核对过章节数码。 缩略形式采用卓新:《圣经鉴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第437-442页的“《圣经》篇名略语”。
[11]托·柴特霍姆、彼得·昆内尔编著:《世界文学史》。桂林:漓江出版社。李文俊等译,第38页。裘克安: 《英语与英国文化》。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第20页。
[12]1571年,英国议会确认了《39条教规》,标志着经历了40多年的宗教改革的结束,英国国教的建立。 参见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第128页。此外,1587年,苏格兰玛丽·斯图亚特被处决;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击败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事件。
[13]Abrams, M. H. 2004.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homson Learning. p.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