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虚伪中的真实 浮华下的素朴

作者:阳姣丽




  为谋食、色,张爱玲笔下的男男女女没有爱情,甚至也放弃了亲情。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当首推亲子之情,然而,张爱玲却说:“母爱这大题目,像一切大题目一样,上面做了太多的滥调文章。……其实有些感情是,如果时时把它戏剧化,就光剩下戏剧了;母爱尤其是。”这就是张爱玲,一个真实敢言,不虚假,不造作的本色女人。当年她不顾一切地逃离父亲的家投奔到母亲那里,得到的却是“看得出我母亲是为我牺牲了许多,而且一直在怀疑着我是否值得这些牺牲”。原来母爱也是要看情况、有条件和讲究回报的,这正印证了西蒙•波娃所说:“母爱不是‘直觉的’、‘天生的’:在任何情况下,‘天生’这两个字眼均不适用于人类。母亲对小孩的态度,完全决定于母亲的处境以及对此处境的反应。”⑩对母爱的这种清醒认识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更是得到了充分体现:在《金锁记》的曹七巧心里,儿子只是她生命中唯一拥有的半个男人,而女儿则是她用一生的幸福换取的黄金的潜在威胁者,为保食色,她最终用疯子一样的审慎和机智劈杀了儿女的一切;《十八春》中的顾太太,只为了大女儿对她许下的美好未来以及口袋里的那叠钱,竟无形中充当了谋害二女儿的帮凶;因为丈夫是哄钱用的一等好手,《花凋》里的郑夫人宁可眼睁睁地看着女儿一步步迈向死亡也最终没有暴露自己的私房钱;在《倾城之恋》中,当白流苏遭遇哥嫂的欺凌而向母亲求告时,得到的却是让她回去替前夫披麻戴孝的建议……这就是张爱玲所感悟到的人情、人性的本真面目。母爱尚且如此,人世间其他种种情感就更不足道了:在《十八春》中,曼璐为了两个不爱自己的男人,竟残忍到亲手将妹妹彻底摧毁;为满足荒芜的情欲,梁太太不惜利用亲侄女做诱饵来为自己招引男人;《金锁记》中曹大年之所以把妹妹嫁给残疾的姜二爷,为的只是攀上一门有利可图的阔亲戚,并免去一笔嫁妆费……总之,在张爱玲的文字世界里,没有爱、没有真情,有的只是勾心斗角、冷漠敌视。然而正是从这“素朴底子上的点缀”,张爱玲揭示了人情的真实、人性的真实。正是这残酷的事实让张爱玲由衷感慨:“生在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
  就这样,当别的作家将目光投射在时代洪流、民族大义上的时候,张爱玲却毫不犹豫地消解了历史背景及社会环境的渗透与参与,把一切人物与情感都还原为最真实、最原生的状态。不少的评论者都认为张爱玲热衷于书写人性丑恶的一面,其实对长期以来被忽略、被压抑的人生及人性的常态与恒态的关注才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全部内容与最终目的所在。也正因为这样,她才能完成对时间和历史的超越,从而为作品赢得旺盛而长久的生命力。从夏志清先生把她写入《中国现代小说史》以来直至今天,张爱玲及其作品就一直以贴近历史文化主体及其精神世界的真实这一特点而高居文坛之巅,而且事实表明这种趋势还必将持续下去。正如她在《金锁记》结尾写到的那样;“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张爱玲已经离我们远去,她小说中的故事及所反映的那个破坏的时代也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她对人、人情、人性的探寻与思考以及留给人们的“苍凉的启示”却将一直继续下去,没有完,也完不了。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阳姣丽(1973- ),硕士研究生,湖南衡阳人,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①②③ 张爱玲.谈女人•张爱玲典藏全集 第3卷[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第64页,第66页,第65页。
  ④ [德]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56页。
  ⑤ 转引自有关张爱玲论著知见书目[A].张爱玲评说六十年[C].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版,第299页。
  ⑥ 姚玳玫.冰心•丁玲•张爱玲——“五四”女性神话的终结[A].张爱玲评说六十年[C].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版,第488页。
  ⑦ 焦雄屏.孤岛以降的中产戏剧传统——张爱玲和<太太万岁>[A].时代显影——中西电影论述[C].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87页。
  ⑧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张爱玲典藏全集第3卷[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⑨ 水晶.像忧亦忧•像喜亦喜——泛论张爱玲短篇小说中的镜子意象[A].张爱玲评说六十年[C].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P278。
  ⑩ [法]西蒙•波娃.第二性——女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P29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