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虚伪中的真实 浮华下的素朴
作者:阳姣丽
就这样,当别的作家将目光投射在时代洪流、民族大义上的时候,张爱玲却毫不犹豫地消解了历史背景及社会环境的渗透与参与,把一切人物与情感都还原为最真实、最原生的状态。不少的评论者都认为张爱玲热衷于书写人性丑恶的一面,其实对长期以来被忽略、被压抑的人生及人性的常态与恒态的关注才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全部内容与最终目的所在。也正因为这样,她才能完成对时间和历史的超越,从而为作品赢得旺盛而长久的生命力。从夏志清先生把她写入《中国现代小说史》以来直至今天,张爱玲及其作品就一直以贴近历史文化主体及其精神世界的真实这一特点而高居文坛之巅,而且事实表明这种趋势还必将持续下去。正如她在《金锁记》结尾写到的那样;“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在这里,我们也可以说:张爱玲已经离我们远去,她小说中的故事及所反映的那个破坏的时代也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她对人、人情、人性的探寻与思考以及留给人们的“苍凉的启示”却将一直继续下去,没有完,也完不了。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阳姣丽(1973- ),硕士研究生,湖南衡阳人,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①②③ 张爱玲.谈女人•张爱玲典藏全集 第3卷[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第64页,第66页,第65页。
④ [德]温德尔.女性主义神学景观[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56页。
⑤ 转引自有关张爱玲论著知见书目[A].张爱玲评说六十年[C].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版,第299页。
⑥ 姚玳玫.冰心•丁玲•张爱玲——“五四”女性神话的终结[A].张爱玲评说六十年[C].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版,第488页。
⑦ 焦雄屏.孤岛以降的中产戏剧传统——张爱玲和<太太万岁>[A].时代显影——中西电影论述[C].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版,第87页。
⑧ 张爱玲.自己的文章•张爱玲典藏全集第3卷[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⑨ 水晶.像忧亦忧•像喜亦喜——泛论张爱玲短篇小说中的镜子意象[A].张爱玲评说六十年[C].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P278。
⑩ [法]西蒙•波娃.第二性——女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P29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