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故国家园是归途
作者:江 倩
在重建民族新文化的历程中,从叛逆传统到重新皈依传统,蒋少祖所走过的道路并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与整个抗战期间中国思想界的动向密切相关,就像“世界化”之于五四时期一样,“中国化”成为抗战时期居于支配地位的社会思潮。“中国化”思潮出现的社会历史原因颇为复杂,就其最直接的原因而言,是抗日战争的产物,它植根于广大民众心理需求的沃土之中,波及社会的各个阶层。它作为一种学术思潮,也体现于学术领域,不仅文学艺术创作提倡形式的“中国化”、“民族化”,史学研究的重心也转向中国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优异特征,而哲学研究则以第二代新儒学的诞生及其成熟标志着“中国化”的努力。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下,需要强化国家认同、强化民族文化认同,以此来凝聚人心,早日取得民族救亡战争的胜利。然而,并不能因此而放弃对传统文化的改造,或者以对优秀传统和固有道德的大肆颂扬代替对民族落后因素的批判,更不能因此而放弃世界性的开放目光,否则很可能会给民族文化的重建和民族国家的建构带来更为长久而深远的负面影响。正是鉴于对上述后果的高度警惕,路翎表现出了他的深刻。尽管在涉及到蒋少祖对新的国家和新的文化重建蓝图的时候,在面对着蒋少祖反复强调的“中国人民必须有自己的道路”、“中国底文化,必须是从中国发生出来的”、“中国必须实施中国化的民主”等观点的时候,作者流露出审慎的肯定,但是从总体上,作者是持否定意见的。特别是对于蒋少祖的否定五四、彻底排斥西方文化在中国民族文化重建中的作用,作者显然是采取了批判的态度的。因为在作者看来,坚持五四精神,批判传统文化的糟粕,在现代中国是比对优秀传统和固有道德的大肆颂扬更加重要,即便是在战争状态下,强化民族国家认同、强化爱国心具有明显的历史合理性和现实必然性的情况下,依然不能丢弃五四的开放意识和批判传统,因为它对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对于未来的新国家和新文化的建构意义则更为重大。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江 倩,南京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文学博士。
参考文献:
[1] 旷新年.民族国家想象与中国现代文学[J].文学评论.2003.1.
[2] 路翎.财主底儿女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5.
[3] 胡 风.财主底儿女们·序[A]. 财主底儿女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