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汉家丹青绘蓬瀛

作者:李诠林




  《红点鲑》则记录毛丹青与妻子在日本的一段亲身经历。妻子在德国的学习即将结束,她面临着在两个战败国的去留间做出选择,犹豫不决。后来她决定先来日本看看。妻子喜欢钓鱼,毛丹青就开车带她到山里搭了一个帐篷去钓鱼。在那里,他们看到了山涧里有很多红点鲑鱼拼命逆流而上,目的是到自己的原居地去产卵。红点鲑的壮举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他们最终放弃了钓鱼,用塑料缸装着这些红点鲑帮它们越过障碍。到达平静的水域之后,红点鲑开始在水中痉挛、战栗着身体产卵,卵像云朵一样在水底喷发、绽放。受到这种强大的生命力量的震撼,妻子终于决定前往日本定居。
  正如书名《日本虫子·日本人》一样,毛丹青透过一个个如虫眼般细小的孔道细致入微地观察这些平凡普通的日本人的生活细节,通过精雕细描的日常生活叙事去发掘那些连日本人自己都忽略了的细节美。
  距离美感与中日文化的互渗尽管旅居日本,但毛丹青一直保持着与国内文化圈密切的呼吸关系,母语文化始终给予他写作的给养。毛丹青的散文文字优美、构思精巧,是较典型的“美文”,有中国小品文的遗风,而不是枯燥的说教。其散文有深度,有广度,同时也不乏文采。读毛丹青《日本虫子·日本人》,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文章中所流露出的明末小品文的遗风:充满灵气,不生硬,不枯涩,令人读后有空灵剔透的清新感,使人于不知不觉中受到性情陶冶。
  毛丹青在观察、体验日本文化的同时,还以旅居日本的华人的身份反观中国国内的各种新旧文化现象,书写出自己当下的审美感受,叙写身在异域的乡愁与反思。他将中日文化有益地加以对照比较,从而给读者以跨越时空的距离美感,满足不同国度、不同文化阶层的读者的阅读期待。
  毛丹青曾经觉得自己永远都看不懂日本人的面孔,不知道对方是在笑还是在哭。“在酒店里你会听到日本女人说话时的嗓音是浮在上空盘旋的,等客人一走又一下子降落下来。我曾经倾听一个艺妓谈论我衣服上的一个亮片、一座木桥上一颗钉子发出的亮点,还有她一分为二的生活,但我从没有看到过她真正的面孔。”但他所写的有关日本文化的散文成功之处恰恰体现在这些书写引起了日本民众的共鸣,得到了日本民众及知识文化界的肯认。这说明他对日本国民性格与日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是极为到位的,是切中肯綮的。比如他对“日本虫子”的解释:“日本人工于精、细、专,崇尚秩序和集体。追求准确、一丝不苟和琐细,连商品都以‘精巧于小’,而非‘万全于大’著名于世,这样的习惯和心理,犹如蚂蚁、蜜蜂那种社会性的小昆虫。也许这些特性,使得他们善于模仿、超越而难以开启大手笔;说话也多绕着弯子,叫人费思量;野性发作,不可理喻,自当属于动物世界。这些散在的印象逐渐在脑海中汇总、 加深,终于构成一幅似虫非虫的草图:日本虫。”⑩许纪霖教授认为:“日本虫,好一个精彩绝伦的比喻。过去我总是相信概念的魔力,现在发现,一个具体的意象或隐喻,其内涵要远远大于抽象的概念。比如对我们的东邻,学术界用过的分析框架和描述性概念不知多少,但就这么一个轻轻巧巧的‘日本虫’,竟然将日本人性格中几乎所有的侧面,都涵盖殆尽!”⑾
  毛丹青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方面由于他能够洞察日本文化,深入挖掘出它的本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他是全身心地真诚地融入日本主流文化的,他学习日本语言、体会日本文化、吸取日本文化中的精华,同时也对其糟粕保持足够的警惕,他同日本国内的不同阶层、不同文化程度的友好人士结成了至情至性的知交。也正因为他的这种真诚、投入,又不乏保持自我、自尊、自强并自爱的处事态度,才使他获得了日本主流文化界的认可与褒赞。“故乡汇集了我们的喜悦和苦衷、兴奋与疲劳,但是正是这种催动心灵的力量也许会为中国的艺术做出一个侧面的写照。”⑿中日双语写作的卓异形式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作者深邃的哲学思考与中日优秀文化的互渗,而这种书写状态的象征符号意义则更值得深究。在日本海的宽阔水域里,这条来自美丽的金水河的北京“毛丹青鱼”⒀靠着冷静的观察、深刻的思考,游得舒心自由、畅快而美丽。我们期待他在以后的创作生涯中,用他的神来之笔绘出更精彩的蓬瀛文化图。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李诠林,文学博士,福建师范大学闽台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
  
  ① “阿毛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maodan-qing,“我的公告”栏。
  ② 毛丹青《日本虫子·日本人》,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扉页。
  ③ 浙江工商大学日本语言文化学院“名家风采”系列讲座“日本与我的日常——虫眼看东瀛”,“旅日学者毛丹青先生讲演会预告”,2006年9月15日。
  ④⑦ 《放眼过云高——双语作家毛丹青访谈录》,人民网日本版,2002年,http://japan.people.com.cn/2002/02/28/riben20020228_17269.html.
  ⑤⑥ 毛丹青《走向日本人的语言旅程》,见人民网“中日论坛”,2005年12月25日, http://www.qglt.com/bbs/ReadFile?whichfile=324886&typeid=18.
  ⑧⑾ 许纪霖《新民晚报》书评,转引自吕文浩《商业和文坛两栖的毛丹青》,《人物》,1998(11),第154页。
  ⑨ 毛丹青《闲走日本》扉页,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年9月版。
  ⑩ 毛丹青《日本虫子·日本人》,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第266页。
  ⑿ 《徐珂·毛丹青谈话实录》,日本东京《新华侨》杂志社2000年2月全文刊载。
  ⒀ 莫言《你是一条鱼》,毛丹青《日本虫子·日本人》,广州:花城出版社,2001年,第355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