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7期


别有新声在异邦

作者:陈涵平 吴奕锜




  关键词:崭新定位 开放性格 宽容心态 文化意蕴
  摘 要:《华尔街职场》是北美新移民作家裔锦声在新世纪奉献的新作。小说描写在独特的时空背景下新移民们异域拼搏的成功经历,展现出他们以开放的文化心态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精神面貌,从而塑造出一种在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中异于往日的崭新形象。
  《华尔街职场》是新移民作家裔锦声于二〇〇三年在国内出版的长篇小说。有论者认为,《华尔街职场》是中国第一部由具有国际商战背景的商业精英撰写的经济小说。①尽管这一观点还值得商榷,但它指出了该小说所蕴含的国际性、金融性、经济性等特征,基本概括了作品的独特面貌,当属有价值的专业之论。但笔者以为,作为一部由新移民作家在新世纪创作出来的具有国际性题材的小说,《华尔街职场》的跨文化性应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特征。本文即以此为线索,试图将该小说放在海外华文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来考察它所蕴含的文化新意。
  小说作者裔锦声是四川成都人,一九八二年春毕业于吉林大学英语系,继而获南开大学英美文学硕士学位,随后在北京大学英语系任教。一九八五年七月赴美国留学,先后获得华盛顿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一九九二年进入华尔街,就职于舒利文金融管理与人力资源咨询公司,三年后因业绩突出被提升为该公司第一位外籍女性副总裁。正是因为具有这样的背景和基础,裔锦声才得以完成她的《华尔街职场》。这部小说甫一问世,首先就获得了金融界和财经界的喝彩。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新浪网创始者王志东、花旗集团亚太董事黄冯慧芷等知名人士纷纷表达对作品的赞赏。圈外人士的率先喝彩自然加速并强化了国内文坛对该作品的关注。
  小说描写的是两位中国人——陆乔与兰邦丽——在华尔街商战中的拼搏以及相互间的恋情。陆乔,一位才华横溢的中国留学生,八十年代中期赴美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五年后获航空航天博士学位,随后凭借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进入华尔街的美洲集团,主要从事金融风险控制工作。兰邦丽则出生于香港富豪之家,与陆乔为麻省同学,毕业后进入美洲集团在香港的投资银行,主要任务是向香港的有资产者提供全球性的金融服务。作者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将叙述的主要笔墨倾洒在陆乔这一形象身上。小说以陆乔主管的一个有关风险控制的电脑程序升级项目作为案例,同时作为线索性情节贯穿整个作品,展示了该项目从立项到实施到结项的全过程。作品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形象描写以及对相关人物的性格刻画,既表现出华尔街严峻的职场政治,又描摹出陆乔的性格变化,还渲染了陆乔与兰邦丽之间微妙的感情。作为财经小说,作品中出现了许多诸如融资、并购、IT程序、风险规避、后台管理等等经济术语以及当代美国商界的时尚用语,并通过个案描述,生动地展示了华尔街在风险控制和金融服务方面的若干情况,描绘了现代金融中心的职场政治。这些内容对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而言,无疑是有着独特的认识价值的,因为“华尔街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办公室的明天”。而作为文化文本,作品所描写的一个中国新移民在美国主流社会拼打的过程,则透露出更为丰富的人文信息。这类信息,作为本文的兴趣指向,我以为主要凝聚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它们凸显出与过去的海外华文文学作品迥然不同的性格内涵。这些不同之处大体上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是主人公真正获得了美国主流社会的身份定位。此前海外华文文学中也有某些作品描写华人在美国的成功,宣称其已进入主流社会,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轰动一时的《曼哈顿的中国女人》即是如此。在这部自传体小说中,主人公把与纽约第五大道的客户做生意、客户们为自己举行生日晚会等等视作进入主流社会的标志,并为此而自得。而我以为这只是对这个圈子的接触而不是进入,因为小说中的主人公做完生意后仍然回到自己狭小而封闭的个人空间,在固有的精神模式和文化定式中随意而毫无规则地生活,根本没有接受美国主流社会特有的文化熏染和习俗规范,没有显示出这一阶层所应有的相对稳定而普遍的生活特征。《华尔街职场》中的陆乔则不同。首先他工作在一个特定的场域中——华尔街。华尔街不仅左右着全球的金融业,而且影响着全球性的信息决策和经济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跨国银团、金融机构以及科技精英在这一世界金融的心脏地带纵横捭阖,并通过高科技的交易系统演出一场场风云变幻的金融大战。“这条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区的仅一千米长的狭窄街道,早已变成全世界的金融文化地标。” “这里是一流的人脑和一流的电脑齐聚的地方。”因此,在华尔街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值得自豪的身份标志。其次,陆乔不仅在华尔街工作,而且站稳了脚跟,还被提升为公司的副总裁和重要项目的主管,从而成为华尔街的佼佼者。第三,陆乔的生活不仅与华尔街息息相关,而且他的心态和思想也受到了华尔街的影响,华尔街的文化改变了他的性格,也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他已经成为与华尔街不可分割的一分子。从小说情节的展开中可以看出,陆乔的言行举止随时随地都散发出华尔街的气息,他的知识结构、他的人生理念、他的雄心抱负,似乎只有安放在华尔街这个地方,才有如鱼得水的感觉。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陆乔,经过自己的拼搏,已经成功地打入美国的主流社会,并成为其中值得骄傲的一员。
  二是主人公展现出适应不同文化的开放性格。陆乔在中国读完大学后再去美国留学,毫无疑问已经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母国文化的既定模式已经塑造过他。因此,中国人的传统性格在他最初进入华尔街时表现得相当突出。比如,他行事非常低调,为人谦虚,谨小慎微;凡事不强出头,而是含而不露,尽量少担风险;对所有人都以礼相待,从不得罪他人,因此办公室里的同事都叫他“好好先生”。然而,他的这些“中国”性格在波诡云谲、竞争激烈的华尔街并没有什么市场也不会有什么善果。因为,华尔街信奉的是“高风险、高回报”、“以能力衡量人的价值”、“不代人受过”、“保护自己”、“没有忠诚,只有诚信”等等游戏规则。你不敢于冒险,就不可能获得利益;你不能主动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就不可能拥有稳定的职位,也不可能适时地发展和提高自己;你不学会保护自己,在职场政治中就只能成为牺牲品。对于这些,陆乔在华尔街经历了一段残酷的拼打之后逐渐有了深刻的体验,甚至是痛切的领悟(因为他差一点就成为了办公室政治的替罪羊)。然而陆乔毕竟是拥有高学历的新移民,在他的身上,文化的可塑性和性格的开放性均非常明显。因此,生活的教训、自身的感触以及同事的开导使他的性格渐渐发生了改变。后来他毅然担任一个具有较大风险的项目(CRMS系统升级)负责人,在人员组合时敢于辞掉不称职的洋下属凯利,项目终结时能在美国上司面前侃侃而谈,明辨责任,分清是非,并对推卸责任的上司勇敢地说“不”,然后以十足的信心和惊人的胆识另辟蹊径,从头开创人生的新局面。可以说在小说的后半部分,陆乔与过去的他已判若两人,正如小说在结尾时所说:“陆乔成熟了,与原来那个羞涩的中国陆乔发生了本质上的决裂。今天,陆乔已经从他那坚硬的‘中国甲壳’中破壳而出。”是的,陆乔终于以自己开放的姿态和宽阔的胸怀从单一文化的桎梏中脱颖而出,并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中完成了性格蜕变,从而在华尔街这样一个集聚着世界精英的地方,占据了一个实现自我的重要位置。这里,笔者自然想到几年前在北美中国留学生中较有影响的一部小说《曾在天涯》(作者阎真),作品中的主人公高力伟无法适应异质文化,最终只能选择逃离。这和陆乔在更为复杂的异己环境中依然锐意进取相比,我们不能不感叹新世纪的华人移民们崭新的文化姿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