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文体批评与古典审美

作者:孙士生




  沈从文生活的现代中国社会,是一个中西文化剧烈的大碰撞、大融汇的社会时代,一连串的社会变革使大多数中国人一直处于情绪高涨期。表现在文学上,是大部分作品充满了激动的呐喊和狂热的情绪,结果造成作品审美价值的丧失。历经苦难之后的沈从文本该是这个主潮的弄潮儿,但他却选择了现代文学另一条不平坦的路和一种另类的美学风格,并在蕴藉着丰富古老文化的北京找到了合适的根基,融入到京派的氛围中,追求“和谐—节制”的美学趣味,寓炽烈感情于淡泊悠远意境之中,含蓄而深邃,具有浓郁的诗意特征。沈从文的创作,特别是那些描写湘西生活的篇什,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达到和谐的统一,淡远而优美,因而极有意境。黄永玉在《太阳下的风景》中说:“从文表叔书里从来没有——美丽呀!雄伟呀!壮观呀!幽雅呀!悲伤呀!……这些词藻的泛滥,但在他的文章里,你都能感觉到它们的恰如其分的存在。”针对一些批评家批评他的作品没有“思想”,没有反映“时代”,沈从文说:“你们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言语上,甚至于一本书的封面上,目录上。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⑦正如王国维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⑧沈从文有“生气”和“高致”的创作小说是他自觉追求平淡、自然、含蓄的审美风格的结果。
  沈从文不喜欢情感放纵,也厌恶过度的诙谐和幽默。他抨击林语堂等人大力提倡的幽默小品,他也不客气地批评周作人、废名等他敬仰的前辈,指责他们有些文字发展到不庄重的放肆情形和“有意为之”的“嘲弄意味”。在高度赞扬鲁迅先驱者的伟大贡献的同时,沈从文也批评鲁迅的《阿Q正传》和《孔乙己》属于“诙谐的难于自制”。在《论中国现代创作小说》的长论中,沈从文不无痛心地指出“十年来中国的文学,在创作一方面,由于诙谐趣味的培养,所受的不良影响,是非常不好地将讽刺的气息注入各样作品内”,“每一个作者的作品,总不缺少用一种诙谐的调子,不庄重的调子写成的故事,这权利的滥用,不知节制,无所顾忌,因此使作品受了影响,文学由‘人生严肃’转到‘人生游戏’”。这种批评不能说完全正确,但沈从文恪守原则,忠于自己的审美理想,不以作者身份而偏颇,表现了“乡下人”的执拗和韧性,也表现了他自由独立的人格魅力。
  事实上,沈从文等“京派”作家、评论家当年能在主流文学之外赢得一席之地,依仗的正是艺术上苦心孤诣的追求和卓异的文学本体成就。一九三六年,轰动一时的《大公报》文艺奖金评选,沈从文等评委最后垂青于曹禺的《日出》、何其芳的《画梦录》、芦焚的《谷》, 这三部作品至今魅力不减,也证明了沈从文所坚持的文学评价的标准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孙士生,山东临沂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
  
  ① 鲁迅.批评家的批评家.鲁迅全集.第五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9,348-349.
  ② 沈从文.情绪的体操.沈从文文集.第十一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327.
  ③ 沈从文.给一个读者.沈从文文集.第十一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332.
  ④ 沈从文.论技巧.沈从文别集•抽象的抒情.长沙:岳麓书社,1992,279-283.
  ⑤ 沈从文.水云.沈从文文集.第十卷.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263.
  ⑥ 雁 冰.读呐喊.载《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1923.10.8.
  ⑦ 沈从文.习作选集代序.沈从文选集.第五卷.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232.
  ⑧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352-36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