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网络文学的现状与出路

作者:袁平夫




  关键词:网络文学 网络传播 现状 出路
  摘 要:随着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学也以全新的姿态出现于文学殿堂。网络文学从创作过程、表现内容到欣赏批评都表现出与传统纸质文学迥然不同的特性。创造主体的自发性与随意性,欣赏和批评的互动性与再创造性,表现内容的即时性与多样性,是网络文学的基本特色。本文从网络文学的界定和兴起,对网络文学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等问题作了探析。
  
  网络正在悄无声息地向我们走来,网络传播正在全方位影响或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和文化交流方式。网络文学的兴起也成为世纪之交文学领域内令人惊叹的变革。作为文学家族中的新成员,网络文学以全新的姿态对传统文学发起了有力的冲击与挑战。网络文学以其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持手段,它的兴起会不会带来一场剧烈的“文学革命”?会不会使传统文学黯然失色?它的发展过程中会有哪些新动向、新特点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譬如,网络文学出现后,昔日由社会分工规定身份的作家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主体,取而代之的是相互交往的网民,“人人都能当作家”成为可能;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不再是硬载体的“文本”,而是在网络上彼此相通、声情并茂、随缘演化的“超文本”和“多媒体”;作品内容的来源不仅仅是独立于艺术活动之外的“客观生活”,而是和艺术活动融为一体的“数字化生存”;作品的接受对象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读者、听众或观众,而是积极参与、恣心漫游的网络用户;文学作品的传播方式更不像过去那样在一个特定的物理时空里进行,而是在一个虚拟空间作低成本、高效率的快捷延伸与撒播。……总之,传统文学四要素——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在网络文学面前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文学从生产、传播、消费到鉴赏与批评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问题。
  
  关于网络文学的界定
  
  网络文学有三种形态:一类是已经存在的文学作品经过电子扫描技术或人工输入等方式进入互联网络供人欣赏,即纸介质作品的电子化;一类是直接在电脑上书写并在互联网络上“发表”的文学作品,通常叫网络原创文学;还有一类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创作”的文学作品,以及具有互联网络开放性特点、由几位几十位作家甚至数百位网民共同创作的“接力小说”,它们只能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鲜活地存在于互联网上。这是狭义的网络文学,也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文学,因为离开了网络它们就不能生存。
  第一种“网络文学”,人们一般是将它看做是资料库、图书馆,不是真正的“网络文学”。第二种“网络文学”即“原创网络文学”,可以在互联网上发表,也可以在传统媒体上刊发出版,因此还难以同印刷品文学区分开来。只有第三种“网络文学”才能与传统的文学相区别,因为它们难以下载出版,只能在互联网上存活,其存在方式和审美模式都是网络化的,因而最具第四媒体的特色。但鉴于目前网络的软硬件技术水平以及创作实践的有限性,第三种意义上的“网络文学”还不被人们看好。人们普遍关注的是第二种意义上的“网络文学”,包括在网上“发表”后又被传统出版物出版的文学作品,以及那些经过编辑、登载在各类网络艺术刊物(电子报刊)的作品,电子公告栏(BBS)上不经编辑、个人随意发表的文学作品,以及一些电子邮件(E—mail)中的文学作品也属于这一类。
  
  网络文学的兴起与发展
  
  世界网络文学在欧美萌芽、起步,汉语网络文学虽是迟开的花朵却格外鲜艳,在因特网上特别火暴和繁荣。这或许是因为以“载道”、“明道”、“经邦治国”为己任的中国文学受到的桎梏太多,担负的责任过重,一旦回归到平等的、平民化的、轻松的网络环境中,便显露出勃勃的生机。由于网络文学所依赖的网络技术最先在发达国家普及,因此汉语网络文学最先也是在国外起步的。网络文学的作者大多出身理工科,爱好文学,也有一定的艺术修养,甚至有相当高的文学创作水平,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体给了他们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和发表园地。
  世界华语网络文学诞生于一九九一年,这一年全球第一家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在北美创刊,还出现了王笑飞创办的海外中文诗歌通讯网(chpoem-l@ listserv.acsu.buffalo.edu)。此后,世界各国相继出现了中文网站,方舟子等人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网络文学刊物《新语丝》(http://www.xys.org)。与此同时,诗阳、鲁鸣等人于一九九五年三月创办网络中文诗刊《橄榄树》(http://www.rpi.edu/~cheny6)。一九九五年底,几位原来活跃于中文诗歌通讯网的女性作者独自创办了一份网络女性文学刊物《花招》(http://www.huazhao.com)。这些都是早期汉语网络文学的代表。
  一九九八年,一部最有代表性也最具影响力的中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诞生,作者是台湾成功大学水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蔡智恒,从一九九八年三月二十二日到五月二十九日共花了两个月零八天的时间,他以jht为笔名(后更名为“痞子蔡”)在电子公告栏(BBS)上连续发表了长达三十四集的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这是网络文学在大陆第一次引起轰动,很多人因为这部作品才知晓了网络文学。
  作品中的三个主人公痞子蔡、阿泰、轻舞飞扬,其人物类型与雨果《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伽西莫多、克罗德和吉卜赛女郎爱丝梅哈达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巴黎圣母院》中人物身上内美外美的范畴被置换为网上与网下、虚拟与真实。网上虚拟的痞子蔡玩世不恭,但网下真实生活中的他却一副学者心态(外丑内美);网上虚拟的阿泰风流倜傥,网下真实生活中却肆意地玩弄女性(外美内丑);而轻舞飞扬不论在网上虚拟的社区还是在网下真实的生活中都是美的典范(外美内也美)。《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成功,并非仅仅是因为它陈述了一个缠绵悱恻的网络爱情故事,也不仅仅是因为它成功地诠释了“网人写网络供网民观赏”的网络文学命意,而是其隐喻了理想与现实、虚拟与真实的矛盾与无奈,透发出作者对网络时代生活的哲理思索,也折射出当下人们的后现代情愫与诉求,堪称华文网络文学的宣言。该作迅速走红,成为畅销书,并被改编为电影、电视、戏剧,以致网络上一时以“第一次……”为名的作品满天飞。
  一九九九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催生出“五匹黑马”:邢育森(代表作《活得像个人》《网上自有颜如玉》《柔人》)、宁财神(代表作《缘分的天空》《假装纯情》)、俞白眉(代表作《网络论剑之大梦先觉篇》《寻常男女》)、李寻欢(代表作《迷失在网络与现实之间的爱情》《一线情缘》)、安妮宝贝(代表作《告别薇安》《八月未央》)。
  二〇〇〇年,号称“最佳网络文学”的《悟空传》(作者今何在)的推出,带动了第二波网络作品。此后王小山的《这个杀手不太冷》、沙子的《我不是一粒沙子》、心有些乱的《绝色》、南琛的《太监》等图书的出版,统统被纳入“光明书架”的“网络人文丛书”。二〇〇一年四月,人民文学出版社首次出版了“BBS公告板上诞生的网络原创作品”《风中玫瑰》(作者风中玫瑰),意味着传统主流出版媒体对网络文学的认可,这是大陆网络文学发展的第二阶段。
  二〇〇二年九月,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在“天涯”的点击量达十六万次,而在另一个网站,这篇小说曾导致社区在线人数超过了最高容纳量,首页链接的点击量是十七万多(还不包括内部论坛点击量)。作品尚未交出版社正式出版,盗版书已抢占市场。《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火暴掀起了以都市生活为背景的网络文学热,《成都粉子》《深圳今夜激情澎湃》《成都,爱情只有八个月》……不胜枚举。二〇〇三年,慕容雪村获中国新锐版年度网络风云人物称号。这是第三次网络文学冲击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