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叶广芩小说的多面性涉猎

作者:钟海林




  未来的社会是多元共生的社会,如今思想意识、艺术表现形式、生态学领域等不约而同地呈现出多元共生、互补的势态。在人类生存的地球上,人类不能再继续充当动物贵族的角色,任意捕杀和绝灭其他种类的动物,破坏自然环境,否则生态就会失去平衡,地球家园就会逐渐变化得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也就走在了生命的尽头。近年来环保问题日渐成为人们注意的焦点之一,作家们也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开辟生态保护小说类型,陕西作家中贾平凹《怀念狼》和叶广芩的系列中短篇小说都涉及这一题旨,体现出作家们对总体人类的责任心和终极关怀。
  
  四、中日战争遗留问题小说
  
  叶广芩曾两度留学日本,亲临岛国日本,深入生活观察和了解日本大和民族文化,以日本大和民族文化人格精神作参照,重新审视中华民族的文化人格精神⑦,表现出中华文化“造就出他的子民们具有可纳山河百川,可容四海虾夷的广阔胸襟与恢弘气势,这是‘岛国意识’颇强的日本人所无法比拟的”⑧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赞扬日本人的热爱动物、注重教育、勤劳好客的优秀品质。
  叶广芩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去日本进修,研究二战期间残留在中国的日本人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返回日本后在法律经济上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她了解日本,调查中日文化差异。
  《风》《注意熊出没》《到家了》《雾》等小说都是写中日战争遗留问题,中日文化差异和中日对日本侵华这一事件的不同态度。《风》中写的是鬼子寻汉奸的故事。鬼子西垣秀次受过很深的汉文化熏陶,但汉文化在他身上发生了变异,他反对杀戮,却并不反对侵略。半个世纪过去,他仍旧坚守日本的集体主义精神,以日本的樱花精神为民族之魂,他同时也觉察出这种集团主义也有缺陷:“从另一方面看,日本人的可悲在于一旦集团提出号召,便不问为什么而积极响应,太平洋战争日本民族的悲剧所在也正是如此,这是我们对这场战争的反思。”个人为集团牺牲这是社会对每一个公民提出的要求,但这不是说个人就应该丧失理性思考的能力,盲目地服从组织领导。中外历史都有过类似的民族错误,都尝到过丧心病狂的苦果。身为国家公民,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性判断能力。只有有修养的公民组成的社会才会是健全的社会。“二战后日本制定法律,中小学一律实行‘给食制’,即不光学杂费全免,尚由国家供应午餐,这是一个有远见的英明之举,其战略意义的深远,在今日已得到证实。”⑨《风》中另一个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军人松村武老人,经过半个世纪的反思,他终有醒悟,他对叙述人“我”说他厌恶战争,厌恶那些煽动日本人民走向生命绝谷的战争贩子。松村武对五十多年前的事深深谢罪,他说,不管国家态度如何,他自己要有所表示。他让他的孙子也记住他的罪行,引以为鉴。他将几十年前他让九个中国人跳下的井的照片端正地放在佛坛祖先的灵位旁边,献上一杯清茶,焚香击磬,双手合十,默默地悼念许久。并说要日日供奉,直至子孙后代。
  在中国长大的日本孤儿返回日本后受到日本文化的冲击。中国人抚养大的日本儿童自觉接受了中国文化的熏染,回到日本后,受到日本民族排外心理的排斥,因为生活习惯、生活条件不同,一时无法融入日本社会。幻想中的合家欢乐,实则并非如此。也折射出小国民族的狭小气量,和汉文化容纳百川的民族心理截然不同。
  《雾》以人文主义精神的笔调写出了一个被叫作“高”的日军慰安妇即一名普通中国女性凄楚的人生。让人震颤的不仅有日军战士的残暴行径,而且还有同类的残忍。从人性的角度展示了世界的荒诞:一个受害者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反而受到人们的嘲弄。但一旦在受害人身上有利可图时,马上换一副面孔,像演戏一样,在发现没什么利益可图时,又立即回复原样。让读者感受到世间的寒冷。这篇小说有极浓的现代主义风格。
  
  五、紧贴现实生活的小说
  
  叶广芩还写了一些深受读者喜爱的紧贴现实生活的小说,有《黄连•厚朴》《孪生》《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后拍为电影《谁说我不在乎》)、《全家福》(后拍为电视剧和改为剧本)等等。
  这些小说写得“奇”“巧”。单故事情节就够吸引人。《黄连•厚朴》以女性细腻的感觉道出了一桩不和谐的婚姻,同时展现出小说中药方面的文化底蕴。“作家终究不肯放弃意念,而是执著地将内在的意义贯穿始终。……黄连厚朴共煎的一服药方,都凝结着作家对于人生及人性深远命题的思索,小说已带上明显的象征意味。”⑩《孪生》写出一对苦难中的孪生兄妹共同侍候有病的母亲,后来发现他们并不是真的孪生兄妹,妹妹放弃了富贵的生父母毅然跟着哥哥回家。作者对妹妹的情操表现出含蓄的赞美。《你找他苍茫大地无踪影》描绘了一次家族的波动,表明中国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仍是现实中处理事情的原则。长篇小说《全家福》以北京的一个四合院的几家住户为表现对象,以王满堂的家族婚姻为主线,从解放前一直写到当代。从侧面说明人们的思想由紧靠政治的“左”倾转向思想解放,人们的物质生活从极端贫乏转向多样化、电子化,人们的道德素养也由原来的淳朴厚道转变为商业化、金钱化。
  读叶广芩的作品,总的印象是不拘格套,灵活多样。这也是作家不断开拓创作领域、不断突破自我的结果。她的小说不易简单归类为“新历史小说”或“新写实小说”等,而是有独具特色的文体,含有当代人的眼光,古旧的老皇历,清丽细腻的笔调,人文主义的博大胸怀。家族的文化积淀和作家丰富的生活经历再加勤奋的耕耘写作,收获到引人注目的成果。作家以一颗不老的童心观察生活,以一个成人的热情,关注生活中人类的精神状态。真正地表现人,关心人,扩大到表现人类,关心人类。小说的重大意义和作家承载的责任在轻松愉悦的阅读过程中实现,没有某些精英作家的生涩和沉重。对文本完美的追求和对意义价值的追求同时并举,摒弃了私语的狭小和文本的无意义。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钟海林,文学硕士,延安大学文学院教师。
  
  ①② 谷仓. 寻觅精神家园——叶广芩小说漫议.小说评论[J]. 1994,02,P62、P63.
  ③ 韦建国, 李凌泽.托尔斯泰参照下的叶广芩——“贵族情结”解析与本土文化转型探讨.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J].2003,2,第18卷,第1 期,P60.
  ④ 龙云. 过去的故事:叶广芩家族系列小说. 小说评论[J]. 2001,05.
  ⑤ 孔刘辉,何丽. 叶广芩近期创作的生态意识. 宜宾学院学报[J]. 2005,8, P64.
  ⑥⑧⑨ 叶广芩. 注意熊出没[A]. 风也萧萧雨也潇潇[M]. 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9,P321,P325,P325.
  ⑦ 李柏林. 对民族传统文化人格的拷问—论叶广芩90年代小说创作. 淮南师专学报[J]. 1999,4,第1卷,P27.
  ⑩ 周艳芬. 叶广芩:安置灵魂的一种写作. 小说评论[J]. 1998,0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