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叶广芩小说的多面性涉猎
作者:钟海林
摘 要:叶广芩小说涉猎的题材广泛,有历史小说、家族系列小说、生态伦理小说、中日战争遗留问题小说和紧贴现实生活的小说等。叶广芩以其精彩笔墨展现生活,在感性发微中显现理性见解,在雅致温情中显现幽默风趣,在客观描摹中融合主观体验,纤细的笔端流淌出涓涓情思,忽而曲径幽香,忽而虎踞龙蟠,在文本造境中传达出对生存意义的感悟和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
九十年代以来,叶广芩以其独特的艺术风采脱颖而出。笔锋间洋溢着皇城古都的文化底蕴,女性的细腻温婉,童趣轶事的诙谐绝妙。博大的胸襟和多种笔法的尝试促成了好多种风格多种题材的作品问世,抛开了有些作家抱守一种格调终无超越的局限,铺垫了多种创作基调的发轫。长在京华故土的经历,来自社会底层的感触,参考异域文化的对照,这些因素构建了她小说独特的品味风貌,怀旧、怅惘和一丝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的情愫缭绕在字里行间,成为作品的底色,形成古雅、清丽、细腻的风格,显出了她异于陕西作家群总体的那种黄土情结和史诗品格的作品风貌,艺术和题材方面独树一帜,别具一格,自成一家。
从她的已问世的作品来看,她涉猎的题材广泛,有历史小说、家族系列小说、生态伦理小说、中日战争遗留问题小说和紧贴现实生活的小说等。“其创作主体的精神特征是四处寻觅,是绝不满足。”①作品表现出作家热爱生活豁达明朗顺其自然的宁静心态和坚韧不屈顽强进取乐观向上的积极精神,儒家的博大和道家的淡泊相济互补,引起读者的广泛共鸣。
一、 历史小说
一九八六年二月叶广芩与其兄叶广宏兄妹联手出版了历史小说《乾清门内》,该书包括两个中篇小说,其素材来源据说得之于父辈的辛亥年前后的生活日记,叶家兄妹联手想象扩充,让历史艺术地重现,让读者看到清朝末年在乾清门内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作者把有趣的民间传说写在小说里,起到了妙趣横生的作用。通过乾清门内苦风凄雨,危机四伏,捉襟见肘,在皇室贵族的生活化表演里和挣扎里,透露出整个社会天翻地覆的变化,形势的不可逆转和王朝没落的必然。②作品没有像许多宫廷小说那样写性写奇,而重在写智。奕谆用奇特的方法钳制慈禧,表现了他超人的智慧和无畏的勇气。《隆裕太后》表现了隆裕在慈禧的庇护下成为皇后,光绪死后成为太后,昏庸无能,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下被迫交出金印,宣布退位,结束了中国近二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
历史小说《乾清门内》为叶广芩后来的家族系列小说作了铺垫,初步形成她高雅、细腻、自然、清丽、谐趣的风格,成为叶广芩小说成熟风格的前奏。
二、 家族系列小说
叶广芩的家族系列小说给她带来了满载而归的荣誉。《醉也无聊》获第九届小说百花奖;《梦也何曾到谢桥》获鲁迅文学奖;《谁翻乐府凄凉曲》获人民文学“伊利特”杯中短篇小说奖;《曲罢一声长叹》获小说选刊奖;《采桑子》独特的结构及其章节独立成篇连获大奖,在国内近年来的小说创作中尚不多见③。作品由“九个既相关又游离的故事”构成,书名是词牌名,而书中篇名又由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的词《采桑子》中的词句外加清末戏曲家张坚的《满庭芳•梦中缘》中摘出“曲罢一声长叹”构成,结构全书的名称就雅而不俗,再加上作品内容由“我”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来回忆,拉近了读者与作品的关系,使读者信以为真,有时竟分不清作品中的“我”与作者的身份,由 “我”领着走进昔日辉煌而日渐式微的贵族家庭,听着娓娓道来的往日故事,体味着历史的沧桑人世的飘零,进入文学的一种全新境界。
叶广芩的家族小说有着浓厚的“京味”,与张爱玲的以家为单位的小说明显不同。叶广芩的小说里有较浓的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虽然也有不占主调的人间冷漠,纨绔子弟的堕落表现,但贵族世家的儒雅、大器、坚韧的品格是她弘扬的,这种品格使他们这些贵族后裔能在社会变革的现实困苦中挺住,活下去,成为“贵族性格”的真正内含,成为贵族世家没落后的精神支柱。而张爱玲小说人物有太多的世故和狠毒,生活的惨烈被放大,一时的顺畅只是片刻的偷欢,永恒的爱只是被嘲弄的对象,一个苍凉的手势便结束一切美好的梦幻。读叶广芩的小说可看到离婚后的男女仍是朋友,互相帮助,情同手足(《醉也无聊》),而张爱玲的小说母女如仇敌(《金锁记》、《心经》),姑嫂互讥讽(《倾城之恋》),到处是枪林弹雨。从作品选材就可看出她们对生活的不同的态度:叶广芩胸襟的博大和张爱玲处世的褊狭。
叶广芩在八十年代开始写小说,《乾清门内》、《战争孤儿》等,九十年代中期调入西安市文联后创作更引人注目,她选择了反映皇城故都老北京世家的故事为表现内容,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和文化积淀,写出《采桑子》,形成日臻成熟的创作风格。
《采桑子》描绘出一个庞大的家族谱系,父亲金载源曾留学日本,有清政府授予的镇国将军头衔,三位夫人,共生七子七女。九个中篇连缀起来可算是一个长篇,每一篇又自成独立的篇章,有头有尾,情节完整。采取这种体式的作品有茅盾的《蚀》三部曲;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部分章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等,可称为冰糖葫芦式结构。“将各篇整合就可将金家的全貌复原,叶广芩的用意很明显,她不是为了炫耀这个贵族中的人物为轴线,让人们从这些过去的故事中生发出自己的想象和价值判断。”④以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家族历史,对事件作出新的评价,这也是新的角度。借家族的盛衰写出时代风暴,也写出富贵荣华的贵族子弟不同的应世之举和最后结果。《采桑子》有着独特的表现领域和审美价值,成为近年文坛上的流光异彩。叶广芩对传统文化中不适应人生存的部分予以否定,这与曹禺的观点相似。在文化与现代化、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问题选择中,叶广芩以高扬的姿态吸收有益的现代化意识,秉承优良的贵族遗风,抵制现代社会商品经济下的拜金主义。
三、生态伦理小说
近年来,叶广芩把目光转向生态平衡问题。一九九九年写《狗熊淑娟》《注意熊出没》,二〇〇〇年的《熊猫“杂碎”》,二〇〇一年《山鬼木客》《老虎大福》,二〇〇二年《黑鱼千岁》,二〇〇三《长虫二颤》《猴子村长》等,成为叶广芩小说的生态系列,体现出环保理念和生态伦理意识。《山鬼木客》表现了冷漠这一人类对自然的传统伦理态度,《黑鱼千岁》《老虎大福》《长虫二颤》表现对立——人与自然的“双输”,《猴子村长》表现觉醒—期待建立合理的生态共荣圈,最终呼唤生态伦理意识。⑤叶广芩的小说中经常有动物出现,让读者童心重现。狗熊淑娟就是深山中被地质队拾得的不满一月的小狗熊,被队里炊事员老孙喂养起,为地质队平淡乏味的生活增添不少乐趣。地质队返城后把狗熊淑娟送进了动物园。人与动物在长期的相处中建立的生死相依和谐共存的关系正是作者提倡的生态伦理思想。当世界上的动物种类日渐减少时,敏感的知识界警觉:人类正在间接地毁灭自身,正在人为地破坏生态平衡,而人类自身最终将为这一破坏付出昂贵的代价。
《注意熊出没》主要反映二战后在中国长大的日本人回日本后的情况,但也同时反映出当地日本人对动物的喜爱。猿屋镇里有温泉里泡着的群猴,“我”走近它们,它们并不惊恐,说明人们常去接近它们。给它们饭团子,它们有礼貌地接住,不哄抢,不撕咬。可见日本人对待生活在一起的动物很友好。对于狗熊横泰“这儿的人从小带着它去挤奶”,镇上人集体喂养,大田老太太给它做饭团子,它偷吃老板驹远的苹果,使一库苹果都受了冻,驹远骂它像在骂一个调皮的孩子,而美代说:“其实横泰是个胆小鬼,很温顺,是镇上人看着长大的。”言语间满含感情,镇上人对狗熊横泰像本地人一样认同和接纳。那儿的狗也受到优待,“秋田犬趴在桌前的厚被上也受到老爹的招待,鱼糕、萝卜吃得不比我少,看来它是这儿的常客。让狗进屋,登上大雅之堂与人共餐,也就是爱动物的熊之巢的人才会这么干吧,在别处从未见过。”⑥人与动物的和睦相处让读者感受到心灵的安详,上苍赐予人与动物同样的生存权利,种类繁多的动物共生在同一个环境里才能体现出生态的健康状态,这样的环境才更适合人类的生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