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白居易与温庭筠的屏风情结
作者:李 娜
摘 要:屏风为古代一种重要的家具,因其具有精美、古典、静默、掩映、朦胧之美,因而与文学结缘。白居易与温庭筠的作品中描绘了大量华美多彩的屏风,并将其与士大夫生活情趣相连,与闺阁女性生活相连,透过屏风我们看到了萦绕在唐代文人心中的屏风情结。
屏,汉代的刘熙所撰《释名》中《释床帐》一文说:“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①指出屏风为一种起着遮蔽作用的家具。富贵之家更喜欢使用屏风来装点居室。汉代桓宽在《盐铁论·散不足》中提到富者“一屏风就万人之功”②。《西京杂记》载:赵飞燕初为皇后,其妹赵昭仪送了三十五件礼物,其中就有云母屏风和琉璃屏风,她自己也在所住昭阳殿内“设木画屏风”③。
及至隋唐、五代,屏风之美也渐被文人发现,与文学结下深厚之缘。唐代的社会以其富庶繁华的生活,牵引着后人的追忆梦。而在那抽象的与富丽相关的字里行间里,屏风的存在使那种华美惊艳的生活落在了人间。作为生命主体的传统文人,将其情感与作为生命客体的屏风紧密融合,不断绘写为一种屏风情结。其中最典型的要数白居易与温庭筠。
斜阳屏风里士大夫的幽雅情怀
描写吟咏屏风之诗,南北朝时已出现,如庾信的《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到了唐代屏风更为文人、仕女喜爱,《全唐诗》中检索到的有关屏风的诗有数百首,而白居易的就有三十八首④。从诗中可知他的家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素屏风,他在《素屏谣》中这样描写:“素屏素屏,胡为乎不文不饰,不丹不青?当世岂无李阳冰之篆字、张旭之笔迹、边鸾之花鸟、张澡之松石?吾不加一点一画于其上,欲尔保真而全白。……夜如明月入我室,晓如白云围我床。我心久养浩然气,亦欲与尔表里相辉光。尔不见当今甲第与王宫,织成步障银屏风……贵豪待此方悦目,晏然寝卧乎其中”,在传达他对屏风的喜爱之余,也向世人昭示了他的高洁独立、不随世俗的品性。他还曾把友人元稹寄给他的诗“凡一百首,题录合为一屏风,举目会心参,若其人在于前矣”,并写诗道 “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用他珍爱的屏风寄托对心灵之友的赞美与想念之情。
作为一个曾经在仕途上较为顺畅,在诗歌领域又曾独树一帜的诗人,白居易在他的中晚年沉浸在了一种优游闲适的生活乐趣中。屏风斜阳成为相伴余生的风景,也在其中寄托着他的闲雅情怀。
晚年的白居易在诗酒中打发自己的岁月,清瘦、慵懒、淡泊又带些放纵与狂放,并且有人将他这样的风貌雕绘在屏风之上。“须白面微红,醺醺半醉中。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卧疾瘦居士,行歌狂老翁。仍闻好事者,将我画屏风。”(《自咏》)诗句中我们就看到被画于屏风之上的微醉清旷的诗人形象。这样的小像在诗中被多次被点染,“放杯书案上,枕臂火炉前。老爱寻思事,慵多取次眠。妻教卸乌帽,婢与展青毡。便是屏风样,何劳画古贤”(《偶眠[“偶”一作“醉”]》一)的诗句中写尽了老年白居易的惫懒神情与姿态。而在《赠梦得》一诗中,透过“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阳。渐觉咏诗犹老丑,岂宜凭酒更粗狂。头垂白发我思退,脚蹋青云君欲忙。只有今春相伴在,花前剩醉两三场”的诗句我们可以清晰地勾勒出晚年的白居易小像:丽日当头、花团锦簇的春色里或夕阳西下、清风徐来的暮色中,他展开床榻伴着屏风,畅饮看书吟诗,两鬓斑白却愉悦畅快,带着粗放豪迈、自在轻松的神态,笑看着世事红尘。
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尝尽了世间百态,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白居易以平和自适的心境安享令人羡慕的天伦之乐。他以素屏居士自称,也在屏风的陪伴下昭示了自己令人称羡的白头偕老的家庭生活: “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三年除夜》)而在《自咏老身示诸家属》中他欣悦地描绘着自己在素屏掩映的床榻上,卧看人世风云变幻,沉浸于温馨团圆的家庭生活,尽享脱离了凡尘喧嚣、俗事羁绊的恬淡生活场景:“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夫妻偕老日,甥侄聚居年……置榻素屏下,移炉青帐前。书听孙子读,汤看侍儿煎。走笔还诗债,抽衣当药钱。支分闲事了,爬背向阳眠。”
虽说心境平和,但免不了还会有人至暮年、年老体衰的千般感慨。“小宅非全陋,中堂不甚卑……逐身安枕席,随事有屏帷。病致衰残早,贫营活计迟。由来蚕老后,方是茧成时”(《三年冬随事铺设小堂寝处稍似稳暖因念衰病偶吟所怀》),传达的是年华渐去、疾病缠身的诗人,身居陋室,在屏帷的遮蔽映衬下退隐田园,安身草泽,所体验到的人之暮年蚕老茧成,而后将破茧而出、化茧成蝶的安然,以及顿悟人生平淡安心的真谛。
晚来闲居的白居易有着一种历尽人情世故的洞明与淡然,“短屏风掩卧床头,乌帽青毡白不裘。卯饮一杯眠一觉,世间何事不悠悠(《卯饮》)”,乌帽青毡的他显得飘逸风流,在屏风掩映的床头畅饮醉眠,自在悠闲不问世事。《闲卧》诗中传达着同样的人生情趣:“ 尽日前轩卧,神闲境亦空。有山当枕上,无事到心中。帘卷侵床日,屏遮入座风。望春春未到,应在海门东。” 而“何处春先到,桥东水北亭。冻花开未得,冷酒酌难醒。就日移轻榻,遮风展小屏。不劳人劝醉,莺语渐丁宁”(《何处春先到》)中的诗人在自然的怀抱里,得到了浸透在自然山水中的宁静舒畅与和谐,会心地欣赏着处处的莺歌燕语,袭人美景。
诗人更喜欢通过他所喜爱的屏风来传达他与知音间的真情。“投君之文甚荒芜,数篇价直一束刍。报我之章何璀璨,累累四贯骊龙珠……银钩金错两殊重,宜上屏风张座隅”(《偶以拙诗数首寄呈裴少尹侍郎蒙以盛制四篇……美而谢之》),诗中白居易称颂着裴少尹侍郎的诗情才华,传述对他的赞美与钦慕,最后以将诗作题写于屏风以便终日观赏作结,作为对他的最高礼赞。在“故人叙旧寄新篇,惆怅江南到眼前……最忆后庭杯酒散,红屏风掩绿窗眠”(《寄答周协律[来诗多叙苏州旧游]》)的诗句里诗人借艳红屏风映衬下的江南美景来回忆昔日那段风流放旷的生活以及与朋友间心灵相通、情趣相投的融融情谊。至于他与挚友元稹、刘禹锡间的深厚情感,他更是惯于借所爱之物来寄托,而这样的酬唱也早已成为传诵千古的文学佳话。
在屏风中表达自己的友情、闲情等情怀之余,他也关注到了那些与屏风朝夕相伴的女子。“玳瑁床空收枕席,琵琶弦断倚屏帏”(《和杨师皋伤小姬英英》)中薄命女子人去屏空的悲凉被描摹得丝丝入扣。 “ 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人定》),细腻地描摹了烛影屏风辉映下的女子夜不成寐的寂寞,夜深人静时,烛影摇曳的翠屏后有着月色朦胧中独自沉吟难眠的孤寂女子,好梦初成却被鸟语惊起,越显凄凉难胜。因看到了屏帏的破旧黯淡,诗人生发了“白发长兴叹,青娥亦伴愁。寒衣补灯下,小女戏床头。暗淡屏帏故,凄凉枕席秋。贫中有等级,犹胜嫁黔娄” (《赠内子》)的感叹,并由此传达了对贫贱相依的妻子的怜惜情愫。《昭君怨》与《长恨歌》中屏风的出现则是通过“何曾专夜奉帏屏”与“珠箔银屏逦迤开”的诗句映衬皇室女子富丽华贵、金碧辉煌的生活。
出于对屏风的特殊喜爱,面对如画的秀丽山川、旖旎的自然风光,白居易也欣喜地将之比作屏风,因为在他的心目中二者作为美的代言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谢家别墅最新奇,山展屏风花夹篱”(《奉和思黯自题南庄见示兼呈梦得》)与“湖卷衣裳白重叠,山张屏障绿参差”(《重题别东楼》),如此的比喻不胜枚举。
在对屏风的观赏中白居易还通过象征的方法吐露了他对社会政治人生的认识。表面平静的社会生活中隐藏着的凶险不平的暗流在他的《题海图屏风》中展现得惊心动魄:“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钓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