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
作者:唐帼丽 柴俊丽
张爱玲用意象说明事物,营造意境、氛围,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种种看法,同情或否定,每一次意象的使用,都是一种对事物的反复说明、强调,是作者的议论,是作者要读者着意留心的地方,这时作者叙事的步伐放慢了,象外之象就是作者留下的空白、引导读者深思的地方,是缤纷的灵感闪烁之处。有了意象,小说就有了血肉,有了丰满的意蕴,小说的表现功能有了舞台。张爱玲的小说风格叙事冷静,叙述事理人情一针见血、直指人心,点评恰到好处,这一切与意象的使用密切相关。《花凋》中的“郑先生是个遗少,因为不承认民国,自从民国纪元起他就没长过岁数。虽然也知道醇酒妇人和鸦片,心还是孩子的心。他是酒精缸里泡着的孩尸”。“孩尸”的意象,可以感到作者是厌恶、强烈批判的,她憎恨郑先生的颓废、自甘堕落、幼稚;用“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比喻写出了对人性得陇望蜀、喜新厌旧、贪婪薄情的观察、思考;《茉莉香片》中用屏风上的鸟来尖锐地点评碧落依附于人,毫无自由自主意识;《封锁》里“封锁了。摇铃了。‘叮铃铃铃铃铃。’每一个‘铃’字是冷冷的一小点,一点一点连成了一条虚线,切断了时间与空间”。铃声的意象是一种有意的设计,一种场景的布置,是作者设置的拷问灵魂的舞台。人生往往平淡无奇,人心躲在慵懒的凡俗生活背景之后是灰色的,当被置于前台亮相时,虚伪的假面暴露出真实的灵魂,当人暂时摆脱现实时会表现出什么样的真实自我呢?铃声“切断了时间与空间”,是作者让人物显形的布景,表演的舞台,这个意象出现了两次,对情节的展开和结束都有提示作用。
张爱玲的意象世界丰富而深刻,她有一颗聪慧、敏感、细腻的文心,她精心雕琢下的意象有力地深化了小说的主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意蕴,在作者的调度、驱遣下,张爱玲的小说呈现出一种建立在对世态、人情深刻认识之上的点染、铺陈、浓墨重彩,表现出冷静而又尖锐的叙事风格。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唐帼丽,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化学和中国古代文学;柴俊丽,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爱玲.私语[M].广州: 花城出版社,1991.
[2] 张爱玲.传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3] 王国维撰.黄霖等导读.人间词话[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4] 孙明君评注.白居易诗[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