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曹植诗歌的赋化

作者:申 焕




  关键词:曹植 诗歌的赋化 《赠白马王彪》
  摘 要:曹植作为诗赋兼善的大家,他的诗歌创作,也明显地受到赋的影响。作为曹植诗歌的顶峰之作,《赠白马王彪》不仅吸取赋铺陈的手法,而且吸收赋体制上的特点。形式采纳了赋体空间结构的优长,内容又贯穿了诗歌的情感主线,是一篇赋化了的抒情长诗。对江淹、杜甫的类似作品影响极大。
  
  诗和赋是不同的文学体裁。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以抒情为主,赋以写物为主。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诗和赋的区别本来是很明显的:诗者缘情,赋者体物;诗不忌简,赋不厌繁;诗之妙在内敛,赋之妙在铺陈;诗之用在寄兴,赋之用在炫博。”①我们不妨把同为描绘美女的赋和诗做个比较。宋玉《神女赋》:“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貌丰盈以庄姝兮,苞温润之玉颜。……吐芬芳其若兰。”②曹植《美女篇》:“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不难看出,赋极尽笔法铺陈其美,诗句则精致凝练。赋无兴寄,诗则以美女盛年不嫁来比喻壮士有志不得伸,是有兴寄的。
  徐公持先生《诗的赋化与赋的诗化》说:“汉末曹魏西晋,是诗赋二体双峰并峙的时期。在这种情势下,诗赋之间的实质性交流的内在机制,也得以形成。”③曹植作为诗赋兼善的大家,他的诗歌创作,也明显地受到赋的影响。不仅吸取赋铺陈的手法,还吸收赋体制上的特点。
  试举长篇抒情诗《赠白马王彪》为例。诗人交织依恋、愁苦、憎恶、寂寞、愤慨、恐惧诸种复杂感情,用辘轳体把七章连在一起,悲惧交集,情感奔涌,集中抒发悲愤之情。诗前有序:“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所言甚明,交代了写作背景:胞兄曹彰暴薨,本已肝肠寸断;想与曹彪同行,又遭监国使者反对。悲愤之情是再也抑制不住了,愤然写下这篇“自剖”之辞,这是曹植后期心灵备受压抑的呐喊!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十三云:“子建此诗忧伤慷慨,有不可胜言之悲。”④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亦赞叹:“此诗气体高峻雄深,直书见事,直书目前,直书胸臆,沉郁顿挫,淋漓悲壮。……遂开杜公之宗。”⑤诗分七章,首章曰: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主要以赋的手法写离开京城时的依恋心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说:“起点题、登路,交代明白。‘伊洛’六句,叙次详尽,……因‘无梁’而后‘泛舟’,何等清晰次第。”⑥五句全押阳韵,一气贯注。对于曹植来说,京城既是国,也是家。离开国都,离开亲人,怎能不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冈。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第二章写道路险阻,跋涉的艰难和困顿。明显是赋的手法,刘履《选诗补注》卷二:“既逾洛川,乃舍舟而车,雨潦泥途,则其登陟艰苦可知矣。”⑦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第三章写小人挑拨离间,兄弟不能相亲,实际对曹丕这个皇帝哥哥颇有微词。赋比的手法均有。“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表面是指向“谗巧”的小人,实际对曹丕是有微词的。吴淇《六朝选诗定论》卷五就说:“至此又点明分路之由者,当是灌均等之不许同路,实出文帝意旨。”⑧本章情、事、景、理深融,写得悲婉宏壮。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写秋天的凄凉之景引发自己的感伤情绪。既有赋笔又有比兴。夕阳西下,诗人目睹飞鸟归林,孤兽索群,进而勾起对时事的忧惧,渗透着无限凄楚。宝香山人《三家诗》曹集卷一:“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一而不凄恻。”⑨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景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盶令心悲。
  
  与曹彪的生离,追念曹彰的死别,预想自己的将来,心境悲伤至极。亦为赋的手法。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六:“此章乃是正意,愤懑怆凉。置在写景一段之下,章法妙。”⑩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殷勤。忧思成疾疹,无乃儿女仁。仓猝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此章勉强安慰曹彪,自己却无法克制任城王暴死的悲痛。亦是赋的表现手法。承上笔锋忽转,作旷达之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诗人于即将离别之际,强压住心头的无比痛恨,故作宽解之辞,说兄弟亲情,并不能因距离遥远而有所减弱。末二句语气再转,说自己还是不能抑制兄弟别离的悲痛。对此,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六评说:“人情至无聊之后,每有此强解语。强解者,其中正有不能解之至情也,故仍继以‘仓猝骨肉情’二句。此等处,少陵极似之。”[11]其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所本。后者声名极响,成为千古名句。
  最后写人生短促,后会无期,希望彼此保重: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诗人简直是仰望苍穹,泣不成声。同胞兄弟惨遭迫害,人生变故斯须,生离如同死别,面对这些,诗人无能为力,只有收泪援笔上长路!全诗就在这种痛苦的高潮和聊且自慰的祝愿声中戛然而止。余音袅袅,尽在不言中。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二赞叹:“只是放声长号,生离死别,尽此须臾,千载读之,犹为堕泪,何况当日。”[12]千悲万恨,何可胜言!
  这首诗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借汉赋铺陈的手法加以表现,融情入景,以实写虚,汲取诗赋的优长,造就了这篇名作。宋长白《柳亭诗话》卷十九:“诗有一题数首,次章起句即从首章结句蝉联而下者,《三百篇》后始于曹子建。”[13]从形式上看,全诗七章,除第一章外,其余六章每章首句和前一章末句相呼应,运用顶真手法,一唱三叹,层层递进,所以这首诗虽有七章,却是一个整体,在思想感情上一层深于一层,读后直让人垂泪!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二:“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情中景,景中情。”[14]这首诗达到了情、事、景、理的深融,因此对后来写景状物,体物言志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梁代江淹的《别赋》和《恨赋》,均受到《赠白马王彪》体制上的影响。《别赋》写了富贵别、剑客别、从军别、绝国别、夫妻别、游仙别、恋人别等七种离别情景。用赋来写人物,并不多见,江淹却用简短的几笔,勾画出种种不同人物的特点。赋中不乏诗化的语言:“别虽一绪,事乃万族……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者乎!”[15]这篇赋早已脱离了赋板重的形式,很像骈文。《恨赋》则写了皇帝恨、藩王恨、名将恨、美人恨、卿士恨、名士恨、孤臣孽子恨等七种恨。每种类型都以一个历史人物作为描写的典型,将人间几种最强烈的情感加以类型化。形式上既利用了赋体空间结构的优势,内容上又贯穿了诗歌的情感主线,因而具有纵横排宕的气势。这点与《赠白马王彪》何其相似!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