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伍尔夫印象主义叙述手法的现象学研究
作者:陈惠良 杨毅华
在《未完成的小说》中代替飞蛾的是一个叙述者在火车车厢里邂逅的一个老妇人,叙述者自己给她起了个米尼•马希的名字,使伍尔夫的印象主义叙事具有了女性批判的元素,这种元素的加入增加了在感智理论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危机。[16]小说开始时,叙事者正坐在开往伊斯特本的火车车厢里,对面有五个乘客,彼此互不交谈,其中四个人或抽烟,或读报,或查看一本小册子,而只有第五个人什么也不做,“她在看着生活。”这样使得这个叫米尼•马希的老太太成为叙述者观察生活的一个媒介,但在故事一开始叙述者与其他人一样把自己隐藏在报纸底下不敢正视生活。报纸就成为爱德华时代那阻挡人们观察生活的现实主义文学的象征物,当“我”拿起报纸的时候,“我”只注意到一些细节,当“我”放下报纸时,“我”与观察生活的米尼•马希分享着对生活的体验并理解其意义。当叙事者拿来报纸时,她注意到米尼“很奇怪地抽搐着她的胳膊伸到后腰去”,叙述者感到奇怪说明叙述者对米尼有一种陌生感。当“我”放下报纸时,“我”又与米尼分享这种抽动,“然后一阵痉挛,我弯起我的胳膊,搔腰间后背之间……双背中间有一块地方发痒,感觉粘糊糊的”。这样,在两个主体之间形成了某种交流,而且米尼的体验同时也表现了米尼•马希生活的本质,因为当她放下报纸时,叙述者“已经传送、分享了她的秘密,传递了她的体验”。米尼两肩间的抽搐既是她和她的叙述者所分享的身体体验,同时也是她的秘密,也是米尼这个人格的本质。这样,身体的抽动,由外在的知觉转化为一个内在的感觉,成为身体感知与本质意义之间的一个媒介。
伍尔夫希望同时抓住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但她又担心抓不住这个事物,她说:“人眼里会有一个断裂,当你抓住花茎时,蜻蜓飞走了。”她的目标就是要将飞蛾悬置在嫩黄的花朵上。接下来,叙述者对老太太身世的一番猜测体现了在现象与本质之间可能出现的断裂。叙述者与老妪之间并没有多少言语上的沟通,她仅仅凭借从老妪嘴里偶尔吐露出来的只言片语想象着老妪的身世。在叙述者的想象中,老妪是一个老处女,独自生活着,不愿意依附于他人,每年一次去哥哥家探访,嫂子对她不冷不热,让她备感屈辱。正当叙述者沉浸于对老妇人的身世的想象之中时,火车到达了伊斯特本站,老妇人的儿子前来接她,彻底摧毁了叙述者心目中想象的那个孤苦伶仃的老妪形象。
这种想象是对现实主义传统小说的嘲讽,传统的现实主义小说,作家们在自我催眠般的想象中虚构出来一个故事,并自以为自己表现了真实的生活,而生活的真实却并不存在,它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同时,这种想象的错失本身也提示了一个生活的真实,即真正的生活永远是不确定的,它永远具有多种可能性,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状态。“生命存在于其无穷的多样性之中,而生命的意义要求人不断地去加以探索与体悟。”[17]所以,伍尔夫的小说既是现象的又是本质的,她的小说透过现象呈现本质。本质由于现象而生动,现象由于本质而深刻。所以,现象学研究不失为把握伍尔夫小说精髓的一个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陈惠良,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文学批评理论;杨毅华,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英美文学批评理论。
①[16] Jesse Matz, Literary Impressionism And Modernist Aesthetics, Cambridge2001,p.189.
②③⑥⑦[15] 瞿世镜:《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理论》,《论小说与小说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240页,第240页,第255页,第255页,第240页。
④[14] 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随笔合集》,王义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918页,第918页。
⑤ Virginia Woolf, A Room ofOne’s Own, London: The Hogarth Press,1942,p.164.
⑧⑨ 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12页,第214页 。
⑩ Virginia Woolf, “ Modern Novels”, The Essays of Virginia Woolf ed. Andrew McNeillie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6,p.88-89.
[11][12][13][14] 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散文》,刘炳善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版, 第375页,第375页,第370页,第378页。
[17] 伍厚恺:《弗吉尼亚•伍尔夫——存在的瞬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52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