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从平民秀到明星秀

作者:杨旦修




  长期以来,从《正大综艺》《综艺大观》开始,特别是一九九七年《快乐大本营》开播以来,明星一直是娱乐节目的主要参与者,在这些明星加盟的娱乐节目中,观众可以看到明星的另一面,明星们的表现放松而率真。他们在随意表演中流露出的智慧幽默的风采,不经意中营造的娱乐氛围吸引着众多的观众。直到今天的明星真人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也逐渐显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明星的数量毕竟有限,水平也参差不齐,这并不是一个无穷尽的娱乐源泉。在这种情况下,明星本身的强势资源所造成的市场卖点就显得相当有限。特别是这种明星真人秀节目,明星参加的压力越来越大,毕竟最后取胜的只有一个或一组选手,可以预计,明星选秀节目肯定会遭到一些明星的冷漠以至抵制,其次,曾经有一段时期,在各个电视台的娱乐、游戏、综艺类节目中,众明星忙于串场,频频亮相,导致的结果不仅是观众收视心理的饱和,而且会导致明星走秀频繁而演出质量低劣的恶果。
  
  四、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路径选择
  
  在《舞林大会》成功之后,明星秀得到肯定之后,我们也必须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的出路。
  随着消费社会的成型,电视的娱乐功能日益突显,“娱乐至上”成为一股世界性的风潮,电视似乎完全沦为大众通俗文化的集散地。 “以直接诉诸人的感官和感性经验为特点,注重感官享受、视听感官的刺激甚至震撼”的电视娱乐之风日炽。
  从目前来看,娱乐节目过分追求形而下的“快感”,而忽视了形而上的“美感”,导致节目“人文内涵”缺乏。在当下电视娱乐节目中,文化的认知功能、教育功能,甚至审美功能都受到了抑制,而强化和突出了的是它的感观刺激功能和游戏功能。文化被“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商业化”了。不可否认,明星秀是一个很好的创意,《非常有戏》《名声大震》《名师高徒》应运而生。但是,它所带来的过度商业性质是不可忽视的。就像《超级女声》所带来的过度商业性质让人厌恶一样,《舞林大会》自然也让人闻到了它的“铜臭味”。它比“超女”更胜一筹就在于明星们也借此机会再度增加自己的曝光率、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而已。
  当然我们肯定《舞林大会》创意是好的,它给东方卫视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这只是作为媒体作战手段而言,那么,从节目本身的传播内容来看,它又给受众带来了什么呢?“电视大众文化在物质话语僭越的当代中国社会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以大众文化的商业性稀释、消解着高雅文化的艺术性,具体表现为那些具有大众文化倾向的电视文本以商业目的的直接功利性替代着高雅文化的无功利性;以程式化、复制化、平面化、无深度感对抗着高雅文化的个性、独创性、典型性;以情感策划的虚假性拆解着高雅文化的情感判断的真实性和深沉感;以享乐性、消遣性置换着高雅文化的启蒙性、先驱性。”这一论断可以说戳破了娱乐泡沫的美丽光环,让人看到了电视娱乐的软肋与流弊所在。
  霍克海默说,“大众性从来不被大众所决定”,“大众性包含着无限制地把人们调节成娱乐工业所期望成为的那一类人”。也就是说,作为符合“大众性”的明星秀只不过是电视行业商业逻辑的产物,是“大众性”娱乐工业发展逻辑的必然结果。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杨旦修,湖北省三峡大学文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 [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章艳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1页。
  [2] 隋岩:《当代中国电视文化格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4页。
  [3] 霍克海默:《批判理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274页-第275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