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远离战争硝烟的曹操

作者:任灵华




  天伦之乐温情慈爱
  
  曹操南征北战,戎马一生,享受天伦的时间不多,因此对家人的感情特别珍惜。他十分喜爱曹冲,曹冲生病,“太祖亲为请命。及亡,哀甚。”失去爱子,使他悲痛万分。以致悔恨为什么会杀了华佗,不然儿子一定会有救的。舐犊之情,溢于言表。他在临终前曾说:“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子修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魏略》)曹操觉得自己一生所作所为,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也不觉得对不起谁,惟独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子修向我要妈妈,我该怎么回答。子修就是曹昂,是曹操的长子。曹昂的生母刘夫人早逝,由没有生育的正室丁夫人抚育长大,丁夫人视之为己出。后来曹昂阵亡,丁夫人常言:“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哭得死去活来,又常常哭着骂着数落曹操:把我儿子杀了,你也不管。曹操一烦,便把她打发回了娘家,因此去世前有这样的说法。其实为挽留丁氏曹操还是做过努力的。据《魏略》记载:“太祖忿之,遣归家,欲其意折。后太祖就见之,夫人纺织,外人传云‘公至’,夫人踞机如故。太祖到,抚其背曰:‘顾我共载归乎!’夫人不顾,又不应,太祖却行,立于户外,复云:‘得无尚可邪!’遂不应,太祖曰:‘真诀矣。’”以曹操脾气之暴躁,为人之凶狠,做到这一步已很不简单。曹操临终前放心不下的,还有小儿子曹干。曹干三岁时,生母陈姬就去世了,这时也才五岁。于是曹操又专门给曹丕下了一道遗令:"此儿三岁亡母,五岁失父,以累汝也。" 因为有这道遗令,也因为曹干的生母在立嗣问题上帮过曹丕,所以后来曹丕对曹干,颇有些“长兄如父"的样子。曹丕临终前,又把他托付给明帝曹睿。曹睿对他也恩宠有加,一直封到赵王。
  而曹操又非一味的宽容,往往是恩威并举。他对子女的要求十分严格。在曹彰将要出征平叛乌丸时,曹操告诫曹彰说:“举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当曹植留守邺时,曹操告诫他说:“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为!”他要求子女们要遵守法度,做无愧于心、无愧于世的大事。慈母严父的角色,让曹操更具有了人的本性,更增添了曹操人格的魅力。
  
  朋友之交宽宏大度
  
  曹操广揽人才,大量储备人才,以致天下人才纷纷影随,形成了庞大的人才集团。在对待这些人才上,特别是在对待朋友问题上,曹操更是虚心纳士,气度如海。荀彧、刘晔劝曹操早日去掉潜在的对手刘备,曹操敬重刘备是人才,说:“方今收英雄之时,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对待关羽,他更是仁至义尽,四次放脱,“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曹操始终把关羽看作朋友,假如抛开政治,他们就是患难之交的朋友。曹操不仅不怨恨关羽,反而大加称赞他的义,极力成全他的义,如果没有非凡的气度,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尤为难得的是,他对人才不念旧恶,不计前嫌。在官渡之战后他焚烧“许下及军中人”暗通袁绍的书信,重用骂他是“赘阉遗丑”的陈琳,加封杀了他儿子的张绣为扬武将军,并同他结为儿女亲家,后在官渡之战中又重赏了张绣。曹操的宽宏大度,使部下对他忠心耿耿、誓死效劳,而且还招降了与他对立,甚至仇深的军阀。这种宽宏大度,说明了他胸怀大志,“能做中原之主”。曹操雄才大略,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能为达到预定的政治目标,不断地检讨自己的得失,鼓励部下多提意见。再如,宽恕而重用陈琳。陈琳为袁绍写讨曹檄文,尽情揭露曹操的臭家底,把他祖宗三代骂了个透彻,曹操看檄文,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后俘虏陈琳,对他说:“汝前为本初作檄,但罪状孤,可也;可乃辱及祖、父耶?”陈琳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曹操一笑置之,命陈琳为从事。如果曹操没有宽广的胸怀,又怎会赦免陈琳. 张辽被俘虏时还辱骂曹操,操趁刘备求情时厚待他,后张辽忠心耿耿,转战沙场,为他立下不朽功勋。正因为曹操的宽厚胸怀,才使得曹营战将如云,谋士如雨。徐晃则是与曹操对阵中,被他赏识而派人劝其归附的。拔于禁、乐进于行伍,纳张颌于战争之中,用典韦、许褚于民间。
  实际上曹操又是一个慷慨多情的人,对待朋友至诚至善。郭嘉英年早逝,曹操悲痛得死去活来。他给朝廷上表,给荀彧写信,同荀攸等人提及郭嘉,每每痛哭流涕,声泪俱下。他说:“郭奉孝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痛失之情,哀悼之意,溢于言表,令人敬佩。他把这种宽宏之心,不断扩大延伸,主张爱民、应民。在曹、袁之战中,众人劝曹操趁袁绍病急攻冀州,曹操认为冀州粮多。而且袁绍手下审配有机谋,未可急取,并强调指出:“观今禾稼在田,恐废民业,姑待秋成后取之未晚。”当曹操引得胜之兵在仓亭迎战袁绍时,土人箪食壶浆以迎之,他号令三军:“如有下乡杀人鸡犬者,如杀人之罪! ”他取冀州后又下令曰:“河北居民遭兵革之难,尽免今年租赋。”他抚民、轻赋,解决了军粮,争取了民心,为芟除群雄,统一北方奠定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任灵华,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副主任、曹魏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研究方向:意象美学,曹魏文化。
  
  参考文献:
  [1]《曹操集•短歌行》,中华书局,1959年版。
  [2]陈寿:《三国志•武帝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
  [3]邓富华:《浅谈曹操诗歌的生命意识》,《语文学刊》,2002年第2期。
  [4]魏宏灿:《曹氏家族的武功修持与文学创作》,《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5]曹明福:《曹操的人格风范》,《领导科学论坛》,2002年第3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