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远离战争硝烟的曹操

作者:任灵华




  关键词:曹操 生活情趣 精神高雅 朴素节俭 温情慈爱 宽宏大度
  摘要: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一个影响重大但褒贬不一的人物。从本性上来说:曹操残忍,却并非暴虐;冷酷,却并非无情。热爱生命,重于感情,极富生活情趣。远离了战争硝烟的曹操,以高尚的精神追求,节俭的生活作风,对待家人的温情慈爱,对待朋友的宽宏大度,成就了伟大的人格魅力。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个影响重大但褒贬不一的人物。从戏剧《捉放曹》到小说《三国演义》都把他塑造成一个阴险多疑、手段毒辣的白脸佞臣。在三国时期,“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然大多旋起旋灭,而后天下三分。三分之中,曹操实力最强,据天下三分之二,天下最终一统的基础由此奠定。是什么奠定了他如此的实力与傲视群雄的霸气呢?纵观曹操轰轰烈烈的一生,其成功因素颇多,但最根本的是他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节俭的生活作风,对待家人的温情慈爱,对待朋友的宽宏大度,这种优秀的生活情趣,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气势恢宏,是他成为三国时期最有成就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内在决定因素。
  
  精神追求高雅脱俗
  
  汉末腐败无能,人民痛苦潦倒。现实必须改变,有帝王之志的曹孟德认识到“汉不可为”后,毅然决定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道路,扫平群雄,一匡天下,以天下为己任,勇敢担负起历史的使命与责任。从此,曹操开始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终生。在数十年的南征北战中,他削平了中国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北方,为自己未来的帝国打下坚实的根基。在戎马倥偬之际,曹操雅兴所至,不时挥动如椽巨笔记录实践斗争中的方方面面,使他成为当时甚至以后漫长年代中少有的数一数二的文武全才。曹操的一生,是以结束汉末大动乱,实现国家统一的伟大理想为目标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生,精神追求高雅脱俗。曹操那君临天下的王者之气在心理学上是一种先天性与稳定性的气质,他一生为统一天下而奋斗。曹操是有治国安邦之志和将相之才的一代枭雄,王者之气在他身上显现出“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的威力。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大志良谋,正是有如此的雄心、执著的追求,他才有资格在战略上藐视各路诸侯,如袁术、袁绍、刘璋、刘表等人,才能从列强中崛起,而成为三国时代的最强者。
  在艺术的氛围中,曹操呼吸着新的学术空气,拥有新时代的思想意识,以轻松旷达的态度对待人生,精神生活既充实又富于艺术情趣。曹操“雅好文辞篇咏,虽在军旅,手不释卷”,“御军三十年,手不舍书,昼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他好音乐,且有较高的造诣。曹操精通一些乐器,《魏志•方技传》载:“汉铸钟工柴玉巧有意思,形器之中,多所造作,亦为时贵人见知……玉甚厌之,谓夔清浊任意,颇拒捍夔。夔、玉更相白于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这段文字说明曹操对钟这类乐器是否合乎标准,具有极高的识别能力,由此可见他的音乐修养。曹操也善舞,有着高深的武术文化修养。建安十年正月,曹操率大军与河北袁氏大战,袁绍长子袁谭退至南皮,据塞顽抗,曹操率军攻伐,战斗极为艰难,从凌晨直过午时,仍不能取胜,一旦日落西山,即难再战取胜。曹操甚急,跑至鼓卒处,夺过鼓槌,亲自擂鼓。昂扬的冲锋鼓点令将士们群情奋发,很快突破袁军,砍了袁谭的脑袋。曹操兴奋至极,竟在马背上跳起《三巴舞》。《三巴舞》是汉代武舞《巴俞舞》的遗韵,刚健、勇武,是一种既可徒手而舞,又能挥剑舞戟的武舞。身为汉丞相,统军大将军,在将士面前如此通脱率真,不顾尊严显贵的身份,这充分反映了他淡视礼法,敢破习俗,率性而为的特有性格与风貌,这与汉代士大夫矜持虚矫的习气迥然有别。曹操还是一位才华出众的书法家,擅长篆隶,尤工章草。据《博物志》记载,他是著名的书法家和棋手,几乎能和擅长草书的崔瑗、崔实、张芝、张旭相媲美;能和围棋高手山子道、王九真、郭凯相抗衡。《书品》《书断》评其书“笔墨雄赡”,“雄逸绝伦”。
  曹操有着博大的胸怀,他对于各种学术思想,兼容并包,使其互相调节,臻于完善。立身济世,以儒家的道德规范其行为,调节身心,吸收道家的艺术精神,治国用兵,采用综核名实、赏罚必信的法术。作为叱咤风云的一代雄主,曹操在汉魏历史巨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他身上,既有儒家精神,又有道家思想,既有墨家作风,又有兵家思想。早年,他的行动符合封建道德对“臣节”的要求,他曾站在清流士人的立场上,打击恶势力,营救“党人”脱险,上书为在党锢之祸中遇害的窦武、陈蓍鸣冤,言辞直切。建安八年,他颁布《修学令》,要求各郡国“修文学”,各县“置校官”,以使“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在其《善哉行》中他所赞美的人物都是儒家的典范,如“积德垂仁”的古公亶父,“王德之仁”的太伯仲雍,积德兼仁的晏子平等。在《对酒》等诗中他描绘的“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咸礼让——冬节不断”,这是儒家的太平盛世图。曹操的精神境界中也有道家思想,他曾在诗中想象自己:“驾六龙,乘风而行”,幻想与赤松子、王子乔、西王母诸仙人玉女交往遨游,得到长生不老之药。他亦喜好道家之学,懂得各类方药,招引各地方术之士,无不毕至。墨家精神在他身上也有所表现,他崇尚节俭,反对奢华,主张“兼爱尚同”,这皆与墨学相吻合。他又好兵法,曾注孙武子十三篇,作兵书十余万言。至于尚法术,好刑名,更是他思想行为的一个重要特征。晋傅玄曾上武帝疏曰:“近者魏武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文心雕龙•论说》亦云:“魏之初霸,术兼名法”,都是就此而言的。
  
  物质生活崇尚节俭
  
  《三国志》卷一《武帝纪》注引《魏书》说曹操“雅性节俭,不好华丽,后宫衣不锦绣,侍御履不二采,帷帐屏风,坏则补纳。茵蓐取温,无有缘饰”。曹操生性节俭,崇尚朴素,不喜欢用色彩华丽的被子,但求能御寒取暖。帐子破了,修补一下继续用,一点也不铺饰豪华。曹操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豪爽慷慨,度量宏大。史书上记载:他每次攻下一座城池,缴获的战利品都赏赐给手下的有功之臣,所谓“功劳宜赏,不吝千金”。别人送来的礼品,他也拿出来与属下共享。这些举措固然有笼络人心的一面,但也真实反映了曹操对金钱和荣华富贵的轻视。曹操生前亲自耕种籍田,死后的丧葬也是从俭处理。他临终前再三叮嘱:“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曹操的寿衣仅“四箧”。他戎马一生,叱咤当时,卒于丞相位,而葬事俭朴如此,千年之后,犹令人感佩不已!古代帝王将相为提倡“厚葬以明孝”,历来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资修筑陵墓。从西周前的木椁墓到垒土为坟、砖石墓,至东汉时墓葬已发展为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的地下宫殿了。而曹操遗言“未得遵古”,这是需要多么大的破除旧俗的开拓意识和勇气啊。史家赞其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实不为过!
  曹操十分懂得享受生活,深谙养生之道。在《龟虽寿》中,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他将自己远大的抱负和“养怡之福”的重要性并举,体现出一个才气横溢的帝王刚直不阿的英雄气概和纯洁无瑕的心灵境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