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3期
由韩寒的创作看其文学观
作者:曹 莹
是不是作家,二分靠才华,八分靠机遇。君不见如今中国文坛上这么多写文章狗屁不通或顶多刚通的所谓作家在矫情地虚伪地故作深沉地故作幽默地故作幼稚地赚稿费吗?学余秋雨的、学泰戈尔的,就没一个自己的。⑩
一个学生,哪怕写出《红楼梦》来,只是属于习作;但是一旦有了点名气,哪怕写出像上文这样无聊扯淡的东西来,都是艺术。
文章这个东西,在语句通顺,错别字不多到影响阅读的情况下,好坏完全没有评判的标准。
文学的最高境界当然是作品如何,但是在这个境界之前,我觉得关键不是文章写得怎么样,而是文章是谁写的。{11}
从中我们能看出韩寒在潜意识上是承认作品有好坏之分的,因为他承认《毒》一书当中某些文章价值低,同时也承认像泰戈尔、余秋雨这样的名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但韩寒更认同的是当代的普通文学受众几乎全以作者的知名度来判断作品价值,也就是说,韩寒在不放弃根据作品自身价值作出判断的前提下屈从了大众的判断标准。这是一个带有矛盾的选择。
其次,韩寒对纯文学的定义也值得深究。在他看来只要写出自己真实想法和感受的文字就算是纯文学了,具体地说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没有商业宣传,他说:
我的写作可以说是中国难得的纯文学。写我所想,并不参加任何宣传活动。也从不假惺惺叫帮人开个研讨会之类。新书也更无任何的发布会。卖得好,是因为写得好。有终一日卖不好,是因为总有那天,也没关系。很多的畅销书作家,写的都是纯文学。因为,无论他们怎么写,都有人送钱,所以,就彻底不用考虑什么取悦读者,迎合市场,想写什么写什么。{12}
第二,不为取悦读者而作刺激感官的描写;第三,不模仿别人,包括名作家。就第一个条件来说,在图书成为商品的当今时代是不可能的,即使作者自己不参与商业宣传,书商、出版商不会放弃这种能带来更多利润的手段。所以这完全外在于作品,并不能决定作品是否纯文学。关于第二个条件,韩寒对所有具有感官刺激性质的描写给与了一刀切式的批判,认为像王蒙、余华、贾平凹这样的作家在作品中那些所谓“非黄即暴”的描写,也是一种非纯文学的标志。韩寒的确指出了当代文学创作上的一种怪癖,连一些卓有成就的当代作家也不例外,但是很多作品没有涉及性和暴力,也照样空洞低俗。最后,模仿也可以理解为对既有的文学传统和经验的承袭,尤其对刚刚起步的作者,模仿必不可少,我们只能判别模仿高超或蹩脚,却不能说有模仿就不是纯文学。韩寒尽管“想写什么写什么”,他的语言中也有前人的影子。由此看来,韩寒对纯文学的认识还比较肤浅,他为纯文学所设的标杆也太低了。
另外,韩寒把文学创作视为一种娱乐性质的轻松行为。这也就是他在听说自己尚未进入文坛时大骂“文坛是个屁”的原因之一。他曾经说:“文学和电影,都是谁都能做的,没有任何门槛。”“至于年轻人,文学就是认真地随意写。人能做的只有这些,其他都看造化了。文学是唯一不能死磕和苦练的东西。”{13}“文学绝不是我的第一梦想,我的第一梦想是去西藏,第二是去草原,第三是去兴安岭。文学在第几十,我也算不清。”{14}(《文学啊文学》)一方面这种创作心态预言了他最多成为一个二流作家;另一方面,娱乐的创作只会被娱乐的阅读所响应,跟严肃的批评在一起就显得“道不同不相为谋”:前者觉得后者装腔作势,后者觉得前者不可理喻。久而久之,文学的娱乐功能在创作和阅读两方面不断被强化,审美功能则不断退化,这种情势对于韩寒个人虽说无关痛痒,但若成为榜样被效仿被推广,则时代文化精神的衰落就可以想见了。一个作家是否摆正自己的文学态度,并不仅仅关乎他自己。
回想起80后作家的作品进入批评家的视野时,因其中散发出的扑面而来的天赋才华而令人称奇,有批评家甚至觉得这些作品是“天籁”。韩寒也是其中相当突出的一员。然而几年过去了,一些名声并不火爆的80后作家已经创作出比当初更丰富、严谨而有深度的作品,在文坛上崭露头角,韩寒的声音却仍然夹杂在大众媒体的喧嚣之中,无论他的作品在市场上是否仍然“买得好”,相信并不像他理直气壮宣称的那样是因为“写得好”,更何况他的作品销量已经大不如前。《三重门》以后的作品大都没有超越《三重门》的水准,《像少年啦飞驰》几乎是《三重门》不高明的翻版,而对现行教育制度进行批判这一韩寒所执著的主题,也已经退守到若干篇的杂文当中(《通稿2003》),韩寒似乎已经无力将其容纳到新鲜的题材和故事中来,而这些杂文并是艺术,因为读者从中能得到的只有义气宣泄的痛快,没有美。
韩寒的创作现状的背后当然有复杂的原因:有读者的,他们的心智被少年天才的偶像光辉所迷惑;有大众媒体的,他们的良知被滚滚而来的财富利润所湮灭;还有批评家的,他们的责任感被关于名望、资格以及陈腐的学识等各种自命清高的意识所卸载。然而韩寒自身的原因也不能忽略。每一个作家对文学都有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他们的文学观。作家按照自己的文学观对创作提出相应的要求,这就是作家对文学的自觉。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没有天才的作家,就算对文学的自觉再高也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然而,如果一个天分很高的作家对文学没有自觉,或只有很低程度的自觉,那么他的创作往往会停滞在一个低的平面上,甚至难以持久。韩寒的症结就在这里。虽然这一症结不能说是普遍的,但韩寒毕竟是有影响的作家,他的文学道路上存在的缺陷和危机,很值得借鉴和警惕。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曹 莹,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① 见《韩寒五年文集》,小说阅读网 http://www.readnovel.com/novel/3405/25.html
②⑩{14} 韩寒:《文学啊文学》,见《韩寒五年文集》,小说阅读网 http://www.readnovel.com/novel/3405/30.html
③{6} 韩寒:《〈三重门〉后记》,见《韩寒五年文集》,小说阅读网 http://www.readnovel.com/novel/3405/25.html
④{5} 韩寒:《〈毒〉序言》,新浪读书频道http://book.sina.com.cn/longbook/ele/1109827988_hanhan5nian/187.shtml
⑦{9}{12}{13} 韩寒:《文坛是个屁》,网易文化频道 http://culture.163.com/06/0316/17/2CBQAA4000281MU3.html
⑧{11} 韩寒:《语文的问题》,见《通稿2003》,新浪读书频道http://book.sina.com.cn/tonggao2003/2003-10-14/3/20329.shtm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