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屈大均诗歌意象之生命意识探析

作者:卜庆安




   应当指出的是,屈大均有些爱情诗作是他追求理想人格而不得的苦闷之变形与转换。恰如厨川白村所言:“人生的大苦患,大苦恼,正如在梦中,欲望便打扮改装着出来似的,在文艺作品上,则身上裹了自然和人生的各种事象而出现。”④又说“生命力受了压抑而生的苦闷懊恼乃是文艺的根柢”⑤。屈大均有时将反清复明的苦闷以及所遭受的其他种种精神伤害,一并消融在爱的失落与呻吟中,借男女之恋的悲欢离合展示自己对人生的悲剧性体验,进而感悟到生命的价值。
  
  三、生命解脱意识
  
   屈大均对于生命意识的反映,不仅有对生命忧患的描绘,亦有对生命忧患的超越和对自由状态的追求即生命解脱。
   首先,期盼生命永恒长生不老是中国道教所努力追求的终极目标,它是有感于人类生命的短暂性、流逝性以及人类忧生惧死、去苦求乐这一普遍心理而产生的一种生命超脱方式。《咏怀》“亭亭南海云,变化如游龙。朝冠扶桑日,暮含阊阖风。光彩何荧荧,降我蕊珠宫。感子相羽翼,飘摇至崆峒。获睹轩辕帝,心华开鸿濛。万象无遁形,来朝宝镜中。双成为舞女,子晋为歌童。游戏太虚庭,谁能知所终?”“南海云”、“游龙”、“崆峒”、“轩辕帝”、“鸿濛”、“太虚庭”等意象多非凡间所有,在此类刻意营造的虚幻意境之中,诗人期望在一个超越时空的天国里让其现实痛苦在神游中忘却,并获得一种象征性的长生久视的精神愉悦,从而在理想中达到生命的永恒。
   其次,享受纵酒快乐既然生命的长度有限,人生难以久视,因此,及时行乐,增加生命的密度心态在屈大均的诗歌中便有所体现,比较典型的超脱方式即为饮酒自适。《观象作》“劝汝长星酒一杯,何劳空指白龙堆。”《赠旧令楼君》“彭泽篱边那有此?掇英频泛酒杯香。”《银瓶滩口号》“银瓶不解泻流霞,春水空然滚白沙。如此风波宜一醉,醉眠江底眼生花。”三首诗围绕“酒”这一中心意象构句组篇,从屈大均的这种饮酒放诞,强作宽慰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他对生命时光强烈的欲求与留恋,他那浓厚的生命迫促之感也消解在那诱人的酒中,因死亡临近而致的不胜惶恐也得到了暂时的平息,生命的快乐在真实的世界里洋溢。
   第三,保持宁静心理有时,诗人放眼无限的时空,挣脱了政治、功利等世俗体系的束缚,跳出了狭隘、偏见的樊篱,使得他在生命咏叹的和声中,除了悲叹生命短暂的哀婉之音外,还持有一种纵浪大化、超越生死的宁静心态和淡泊情怀。《和人黄山杂吟》“千峰云起白龙潭,玉乳泠泠滴翠岩。斜倚瑶琴磐石上,卧看秋月出松杉。”《夜上飞云顶》“天鹅未唤沧溟日,海蜃先衔若木霞。独上罗浮最高顶,一声长笛月光斜。”诗中“月光”、“翠岩”、“松杉”,“峰峦”等意象,伴以泠泠的泉水声、幽幽的长笛曲,融成一种凄清寥远的意境。身入此境,诗人从主观精神上获得了解脱与慰藉,这是诗人在生命觉醒后主体理念层次上所唤起的明智的生命智慧。
   最后,实现社会价值这主要是儒家的思想观点,它激励人们寸阴是惜,积极进取,在有限的一生中立德、立功、立言,依凭这“三不朽”的途径使人的精神超越肉体而获得永存。作为爱国志士的屈大均,这种观念是其生命超脱的主流意识,他的作品充分融入了这一精神。《摄山秋夕作》“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诗中用本该静谧的“树林”、“落叶”、“秋月”、“潭水”等意象,反衬诗人的心绪不宁,末句“披衣念远征”体现了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在此类诗中,始终跳动着一颗珍惜时光,建功立业,垂名千古的勃勃雄心。其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使人为之热血沸腾,壮怀激烈,鼓舞人们从人生如梦的生命悲叹中振作起来,勇敢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救国救民。这样的生命解脱,便在进取中焕发出了青春的朝气,在历史的进程中显示了永恒的价值与不朽的力量。
   屈大均的生命意识中,既有生命忧患的痛苦,也有精神超脱后的坦然。生命智慧正是在这种彼此矛盾的心理中达成辩证的和解。拂开历史厚重的尘埃,窥探古人隐秘的心灵世界,便可发现生命超脱与现实忧患这一相反而相成的矛盾是何等深重地影响着他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正是这种既矛盾又兼容的心理困惑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哲士,且历久弥深,深深地积淀在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
  (责任编辑:古卫红)
   作者简介:卜庆安,扬州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明清文学。
  
  ① 庄子著.至乐[A].陈鼓应注.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46页.
  ② [日]厨川白村著.鲁迅译.苦闷的象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4页.
  ③ [美]苏珊·朗格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5页.
  ④ [日]厨川白村著.鲁迅译.苦闷的象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32页.
  ⑤ [日]厨川白村著.鲁迅译.苦闷的象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21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