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对作家思想潜质与艺术真髓的精彩探寻

作者:郑丽娜




   关键词:迟子建 艺术世界思想潜质艺术真髓
   摘 要:管怀国的《迟子建艺术世界中的关键词》是当下迟子建研究的新超越。作者以广阔的学术视野,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吸纳多学科的学术成果,通过文本细读和纵横比较,构建了坚实的理论框架,逼近了迟子建的思想潜质与艺术精髓。论著理论前沿,资料翔实,观点新颖,形式创新,不失为当下文学研究特别是作家论著中一个很好的范式。
  
   长期以来,评论界对迟子建联翩爆出的创作奇迹已经见惯不惊了——在诞生了文坛才女萧红那广袤神奇的北疆大地上,升腾起又一颗绚烂的文学新星,飞翔起又一个多彩的艺术精灵,那似乎是情理中的事。与此相联系,在对这位作家思想艺术成就的诠释上,人们也早就认同了那几位当红理论家的时评。这样,毫不夸张地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那些耳熟能详的时尚赞词,那些相沿成习的论断评析,几乎成了迟子建研究的权威话语了。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在接受这种定评的时候,很少考虑它是否真的吻合作家的文本实际,是否真的得到了作家思想艺术的认同。而今天,当人们看到的迟子建研究中出现一位不温不火的陌生面孔,看到他推出的一部不厚不薄的学术专著,抑或是说,面对这位学者对既往的迟子建研究和流行观点发出的温柔挑战,面对他全方位多维度地对迟子建艺术世界的科学探寻和准确评估,你就不能不对那些玄妙的高端话语以及迟子建在当代文学中的定位,进行重新的思索和郑重的考量了。这部专著,我指的是一位湘南学者管怀国新近推出的——《迟子建艺术世界中的关键词》①。
   苛刻地说,这确实是一部难以引人注目的新书(传统的版本,简单的装帧,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书林中真有些寒酸),这确实是一个少为人知的出场(非首都的出版社,非权威的序和评,没有首发式和讨论会的捧场效应),然而,当人们在进行认真地文本细读之后,在进行横向的比较和鉴别之后,却不能不认同,它绝非一部平庸的趋时之作,而是浸透作者深沉思考的创新论著;它绝非一部功利性的浅薄之作,而是一部沉甸甸的学术新作。质言之,它是一部占有大量学术创新点和增长点的专著,甚至是抢占学术高地、颠覆以往的迟子建研究的新颖论著。因之,我们以为,谁似乎都不能轻慢它。
   众所周知,理论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新,没有发现的理论是苍白的,没有创新的理论是孱弱的。所谓发现,就是在对存在的独到观察与深度开掘的基础上,作出独出机杼的理论阐释,所谓创新,就是在既有的理论基础上开辟新的领地,寻觅新的视角,建构新的观念。管怀国《迟子建艺术世界的关键词》的理论意义和理论价值,我们觉得恰恰就在这里。此外,还可以说,除了作为理论专著必须具备的理论前沿性,资料的翔实,爬梳的细腻,分析的精到,观点的新颖,也是这部论著在学术创新中的抢眼亮点。
   理论前沿这是作家传论的学术生命之所在,也是文学研究者的永恒诉求。
   一部评传的理论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点,即它是否具有当下最前沿的学术思想,是否具有坚实的学术功底,是否具有敏锐的学术眼光。管怀国的《迟子建艺术世界的关键词》就显示了作者在这方面的艰苦努力和良好素养。这里,高屋建瓴的学术立场和多学科切入论题的崭新路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站在时代的巅峰上,以广阔的学术视野,运用系统论的基本观点,构建观照作家的坚实的理论框架,努力阐释迟子建精神世界的潜质,是这部专著理论前沿的鲜明特色。也就是说,作者将迟子建置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大格局内,在20世纪的浩瀚时空中,在多种文化融合的东北大地上,力图通过作家独特的人生历程和创作心理的探寻,以文化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乃至哲学、美学、史学、诗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聚焦和分析论述对象,使得这部专著彰显出鲜明的创新色彩和研究深度。在作者看来,迟子建不是一个光芒缓慢释放的文学神话,而是她的成长氛围、文化背景、艺术素养、人生历程和创作天赋等因素纠缠发酵的必然结晶;不是一个徜徉在遥远的爱与美的天国的演绎童话的憧憬者,而是沉浸在当下庸常生活中充满平民情怀的叙述人。在这部专著里,作者不惜大量的篇幅,让我们走近了迟子建内心世界,甚至走近了作家那月光下的精神苦役者的父亲②,那永生在彩虹国度里的丈夫③,走近那莽莽苍苍的大兴安岭,走近那奔腾咆哮的黑龙江,从而使得我们真正地破译了作家那永远的怀念和永远的批判的童年视角④,以及那温暖的伤怀和痴心不改的爱⑤;也完全理解了作家穿越人生的悲悯和伤感,那礼赞生命强力的自由歌吟……应该说,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一部这样全面、完整、系统地解析迟子建的论著。而当我们看到这部专著之后,我们就明了了所谓的哈尔滨那夜幕下令人玄妙的神话,所谓的那升腾在历史密林中难以解读的挽歌,充其量是我们评论家预设的象牙之塔甚至是臆造的理论迷雾。
   与广阔的学术视野相联系的开放式结构,即作者所创造的词典式亦即关键词式的论析体式,也是本部专著理论前沿的重要表现。前沿的理论需要前沿的形式,创新的内容呼唤创新的文体。正如夏康达先生所说:“用关键词的方式来结构论著,曾有一家刊物在介绍文学思潮时用过此方式,而用于写作作家论或许是管怀国的首创吧。我猜想,这是作者不仅想在思想内容上,而且也想在形式上区别已有的迟子建论,为此所做的大胆尝试。”⑥这的确是知人之论,也是知世之论。无可否认,管怀国论著的新体式不只是为其开放式的结构采取的文体革命,更主要的,我想也是对陈陈相因的评论模式的反叛和冲击。对于那些多年一贯制的评论体裁,多年一成不变的形式,人们真的是看腻歪了。难道我们的评论就不能够选择新的招式和路向吗?难道我们的评论就不能够进行跨文体的写作和探险吗?在需要新的思想火光辉映的同时,人们是多么渴望形式嬗变的冲击啊。可以想见,无论是八股式的学院派评论,还是云山雾罩的先锋派评论,在这种新的文学话语和评论体式面前,都会受到创新的刺激和思路的启发。起码,它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照系。显然,“这种写法明显的优点是灵动机智,使得比较容易显得枯燥沉闷的理论性著作变得生动好读些。而对作者来说,需要不时转换切入点,必须有连续不断的评论灵感和思维亮点作为支撑,绝非一般的泛泛之论所能够企及。”⑦当然,作者的成功还在于,他为他的研究命题选择了他最为恰当的模式,这种新的模式,为他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纵横交错地扫描迟子建的艺术世界,提供了最为便捷的通道。他深知,这些关键词,正是迟子建研究的关键通道,正是被以往研究所忽略的纽结,借此,他可以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舍此,则无它。
   资料翔实这是文学研究的基本功夫,也是一部论著厚重的必备条件。
   管怀国在这方面的努力可以说是极其到位,他在资料方面所做的功夫,在时下的文学研究中是不多见的。
   全面地大量地占用迟子建研究最丰富最鲜活的资料,昭示了这部专著坚实的学理根基和宽宏的学术特色。这部专著所要回答的,无疑是被人们漠视和没有充分论析过的问题。在作者看来,正是这些问题,为回答迟子建研究推进到了什么层面,达到了何种高度,还有那些没有被认识的盲区,需要在哪些地方作出新的拓展等,设置了有形和无形的屏障,因此,必须勇敢地穿越它。当然,作者最重要的话语,最深刻的命意,还是在对迟子建思想艺术的整体研究上进行新的超越。而要做到这些,首先是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搜集、梳理和评估。在这部专著中,据我们不完全的统计,作者几乎汇集了当下所有迟子建研究的文章的主要观点。这里,光是比较有影响的文章观点就有百种之多。这从本书的章节内容和大量引用的翔实资料以及几个附录中,就可见一斑。爬梳细腻,是资料翔实的必然过程,也是文学研究的必然途径。管作的资料爬梳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著作各章的论析中大量引述的资料,既是他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借鉴与发展、继承与创新并重的研究特点的主要体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