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5期
寻找理想中的“桃花源”
作者:陈 颖
四、在批判现实中的浪漫主义追求
此外,狄更斯浪漫主义的基础是改变现实的热烈愿望。这种浪漫主义是对于美好的未来、对于正义的胜利的热情迸发。如果说狄更斯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的特征有时也缩小了他的某些形象的价值的话,那么在另一方面,这些特征正是作家信念的表现,即相信现存的事物秩序和社会关系的性质不是永久不变的。因此狄更斯笔下浪漫主义的因素是同他追求真善美、同他极力宣扬的道德和人性相联系的;这种因素使他笔下普通人民生活的图画具有如此迷人的魅力,使《匹克威克外传》里,以及后来的《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和《我们共同的朋友》里乌托邦式的图画具有如此的生命力和说服力。
“深刻而强烈地亲身感受和体验这种生活——同这些人血肉相连——有时用他们的眼光去看,用他们的头脑去思考,用他们的心意去祝愿——透过他们的肌肤,钻进他们的灵魂。”⑩从伦敦的大街小巷里走来的狄更斯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庞大的、混乱的、拥挤的、阴暗的、多雾的、肮脏的而又充满强烈对比的伦敦。是一片被疯狂开发、过度利用、满目疮痍的废墟。现实的黑暗使狄更斯认识到“维多利亚盛世”帷幕下难以掩盖的社会弊病和深刻的阶级矛盾。怀有浪漫主义情怀的狄更斯向往过去,向往乡村的明媚阳光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作品里的城市与乡村,黑暗与光明,恶与善,丑与美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的作品中经常运用对比、夸张、象征的手法突出渲染某种气氛,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和感伤情调,这也就产生了作家创作里一些形象的某种“神秘化”,增加了作品的浪漫主义成分。狄更斯将朴素的现实主义和充满幻想诗情的浪漫主义相结合,把对自然的热爱、对民间传说的爱好和对神秘事物的追求很好地贯穿于他的作品中。因此,狄更斯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继承了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责任编辑:水涓)
作者简介:陈颖(1968-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牡丹江师范学院商务英语系副教授。
① 狄更斯:《尼古拉斯·尼克尔贝》,杜南星、徐文绮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468页。
② 狄更斯:《董贝父子》,祝庆英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③④⑧⑨ 转引自朱虹:《狄更斯小说欣赏》,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第5页,第9页,第175页。
⑤ 狄更斯:《荒凉山庄》,黄邦杰、陈少衡、张自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⑥ 卡斯腾·哈里斯:《建筑的伦理功能》,申嘉、陈朝辉译,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页。
⑦ 狄更斯:《老古玩店》,许君远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662页。
⑩ 转引自《英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80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