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7期


爱德华·阿尔比笔下戏剧人物话语和行为背后潜台词的语用解读

作者:韩仲谦




  关键词:话语潜台词 语用解读 玛莎 男权
  摘 要:在《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阿尔比塑造了一个专横、霸道的人物形象——玛莎。本文应用格莱斯的会话含意理论,对玛莎的话语和行为表现背后的潜台词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该剧所表现的这样一个事实:虽然玛莎处处表现出强势的女强人形象,自始至终俨然是其家庭的主宰,但事实上她一直完全被笼罩在男权的阴影之下,一直为男权所压制,完全处于被动、从属的社会地位。
  
  引言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是美国著名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最有影响、最杰出的作品。该剧获得托尼奖和纽约剧评奖,作者阿尔比得以跻身世界剧坛,该剧也成为当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出很长的三幕剧,其剧情发生在深夜,没有什么具体情节,全部人物是年龄不同的两对夫妇。乔治和玛莎是其中的一对,他们住在一个叫新迦太基的大学村里。丈夫乔治是历史系教授,四十六岁,妻子玛莎是校长的女儿,五十二岁,两人已经结婚多年。一个周末的夜晚,乔治和玛莎从校长的晚会上回来后,接待了来访的一对新教员夫妇,随后发生的一切使幻想与现实变得混沌一片。
  玛莎是该剧塑造得最成功的角色。她处处表现得专横无理而又精力充沛,肆意用脏话咒骂乔治,公开挑逗客人尼克,完全一副家庭主宰的架势。乔治没能当上历史系的主任,更没能成为校长的接班人,加上玛莎本人又不能生育,所有这一切都使玛莎非常失望。她无法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便时时幻想自己成为了一个母亲,不断把幻想掺和到现实生活中,以至后来连自己也真假莫辨了。剧终时,她说自己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实际上表达的是害怕面对不如意而又无奈的现实。解构玛莎专横的主宰表象及其话语背后的潜台词,人们不难发现,她一直在男权阴影下挣扎着,是父权、夫权制的受害者。
  
  一、父权制与玛莎
  
  《剑桥大词典》将父权制解释为年长的男性统治整个家庭。更概括地说,社会是由男性掌控的,男人利用自己的权力为他们自己的利益服务。父权制从来都没有消失,只不过是改变了形式。女权主义者认为父权制是一种普遍的压迫形式,父权制以各种手段——制度的、社会的、经济的、心理的、和历史的——对女性进行压制、贬低和掌控。父权制下,男性是主体,女性是客体;女性必须乖巧、顺从,崇拜男性的阳刚和强悍。姓名被阿尔比用于该剧标题的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称,父权制下理想的女性形象是“屋子里的天使:迷人、无私、单纯,最重要的是,愚蠢”。她们依赖男性,迁就男性,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
  在《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玛莎似乎是整个家庭的主宰。她独断专横,随意辱骂乔治。剧情一开始,她就骂乔治是“笨人”,使唤乔治侍候她;她甚至在客人面前毫无顾忌地揭乔治的短,并公然与尼克调情,极尽羞辱乔治之能事。玛莎的台词帮助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但“按照德里达的理论,语言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是可靠的交流工具,语言是不确定的,是含糊的复杂经验的领域,而这个复杂经验中,意识形态在我们未知的情况下左右着我们”。同样依据玛莎的台词,我们会发现她的内心实际上脆弱不堪,有着强烈的依赖感。虽然表面强悍、反叛,她潜意识的自卑情结和依附心理,使她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仍然是传统上的崇拜男性,并进而让自己从属于男性。
  
  二、笼罩玛莎的父权
  
  玛莎的大学校长父亲,是父权、男权的最典型的代表。虽然他从未出现在舞台上,但是他的威严却震慑着剧中的每一个人物。
  剧本首次提到玛莎的父亲,是在第一幕开始不久。乔治不能理解玛莎为何在凌晨两点多还邀客人来访,玛莎用“没什么可说的口吻”回答:“因为爸爸说我们要好好关照他们”,玛莎重复这句话三遍来回应乔治的抗议,显示父亲权威不容置疑。当尼克夫妇对玛莎讨好地说:“你父亲!哦!他真了不起!”玛莎真诚地感到骄傲,说:“他很棒,不是吗?很棒!”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她对父亲的崇拜,对父权的俯首贴耳。
  父权权威对玛莎的影响,在玛莎的第一次婚姻的解除上再一次得到印证。玛莎的第一次婚姻产生于父亲缺场的女子学院,全剧只有一句话描写到她的第一任丈夫:“他在穆夫女子学院剪草坪,坐在那儿,赤裸着,一个大马力剪草机,剪着。”寥寥数语的描述显示出玛莎应该是为其男性阳刚所吸引。可惜那第一次婚姻仅仅维持了一个星期,因为父亲直接“结束了它,解除了它”,把她带回身边,做父亲生活中的女主人,照料父亲,而且玛莎也说“这样很好,非常好”。对于玛莎来说,父权不容挑战,剧中玛莎对于父亲的独断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和反抗。人们可以看到,所有的父权制只表达了一个性别,只是男性利比多机制的投射,女人在父权制中是缺席和缄默的。……父权制的价值观往往潜伏着男/女对立,男性是主动者和胜利者,而女性等同于被动者和死亡。“女人不是被动和否定,便是不存在。”(法国女性主义者西苏语)
  为了做个父亲的乖女儿,玛莎选择嫁给一个大学教员,从而走进了第二次婚姻。“父亲一直想找个女婿,将来他不干时可以接替他,一种继承”,“是爸爸的主意我得嫁个这样的人”。有了父亲的愿望,才有后来在新教员中寻找丈夫的行动。列维-斯特劳斯写道:“构成婚姻基础的相互契约不是建立在男人和女人之间,而是建立在男人与男人之间,并以女人为媒介,女人仅仅提供了交换的主要场合。”玛莎的第一次婚姻因为父亲不能从中获得任何交换价值,便被父亲不容分说地“取消”了;第二次婚姻中的玛莎被当作为交换筹码,目的是为了获得父亲所需要的接班人。朱丽叶·米切尔认为“婚姻是交换的原型,以建立新的关系轨道而起到交换作用”。剧中企图一步步往上爬的尼克的手段之一,是与同事、特别是有权势男性的妻子睡觉,作为校长女儿的玛莎也是他的目标。尼克为实现个人欲望而与这些“妻子”发生关系,同样是一种交换;他与哈尼结婚的重要目的,是因为哈尼的父亲富有,他的婚姻一样是另一种常见的交换形式。
  最初,玛莎是为乔治所吸引而与之结婚的。乔治“年轻”、“聪明”、“可爱”、“目光明亮”,玛莎爱上了他;更重要的是,乔治符合父亲的要求,有希望实现父亲的愿望。但乔治未能像玛莎父女所设想和希望那样进取、升迁,接替岳父的职位,这让父女俩失望之极。父亲的失望更加重了玛莎自己的失望,因为自己的第二次婚姻又让父亲失望了。从玛莎言词中,人们不难看出她对乔治的深厚感情,但她的自我在沉重的父权阴影下已渺小得近乎可以忽略。
  父权如磐石压顶。大到婚姻大事,小到深夜招待客人的小事,父亲的权威无处不在。
  崇拜男性外表阳刚内心强悍,也是父权思想的表现。第一幕中客人来之前,玛莎故意挑衅地说:“你让我呕吐!”乔治说:“玛莎,这样说不好。”玛莎:“我喜欢你发怒,我想我最喜欢你发怒……”玛莎在父权统治中长大,男权思想根深蒂固,她希望男性有男子汉气概,希望乔治能表现出男性的阳刚,因此故意去激怒他,希望他来征服她,统治她。
  当尼克说自己是橄榄球队的四分后卫,而且擅长拳击时,玛莎非常兴奋地说:“拳击!你听到了吗,乔治?”当哈尼骄傲地介绍尼克是冠军的时候,玛莎掩饰不住地赞美尼克的强壮,以及他的平坦的腹部和胸肌。这露骨的艳羡和赞美表现了玛莎骨子里的男权意识。尼克是经典男子汉的“版本”:好看、强壮、拳击冠军、十九岁就获得硕士学位、上进。对尼克外表的迷恋,从侧面说明了玛莎传统的被男权制灌输的女性渴望:被强悍的男性所保护。而后玛莎所叙述的乔治被自己无意中击倒的事,也表达了她对乔治不够强壮以及男子气不足的失望。糗事被玛莎抖出来的乔治用仿真枪瞄准玛莎,而玛莎对乔治的恼羞成怒不仅不生气,反而萌生出深深的爱意,这同样说明了她对强悍男性的渴求心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