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9期


坚守与超越的叙事智慧

作者:马德生




  如果说铁凝的“审美”主要出自对一种自然的生命本真的赞美,那么铁凝的“审丑”则源于她对反省自身、拷问灵魂,挖掘人性深层内涵的创作理念。值得注意的是,铁凝并没有为丑而写丑,而是以合乎人性的方式,对所写的人物都充满着无比关爱、尊重、同情和理解,即使如司猗纹,在表现她丑陋卑污的同时,也写出了她身上“恶”的光彩,即渴望社会的承认和生命的“顽强”、“坚韧”,这也正是铁凝作品打动人心灵的力量所在。可见,审美与审丑的交替出现、双重变奏,则构筑起铁凝两类不同审美风格的文本,既丰富了创作题材,扩大了审美境界,激发了艺术生长点,又显示了作家同时以两副笔墨书写人生的艺术功底和创作特色。
  
  四、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
  
  有人戏言,铁凝像一个百变精灵,总是喜欢与评论家玩捉迷藏。当她携《哦,香雪》《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初登文坛时,以纯净的诗意征服了读者,评论家将铁凝定位于“荷花淀派”的后继者和“散文化小说创作者”。紧接着,《玫瑰门》的发表,一扫作家早期作品中的诗情画意之美,展示了生活与人性中的残忍、丑陋、邪恶,不少评论家认为,铁凝开始走出天真、清新,走向成熟冷峻。到了1992年《孕妇和牛》的发表,评论家和读者又重新看到了铁凝回归香雪时期的纯净天真,而时隔一年后的《对面》,“我”那卑劣的窥私欲和人性阴暗又让人不寒而栗。之后的《秀色》《永远有多远》又充满了铁凝式的诗意温情,可是《午后悬崖》《大浴女》则又揭示了人性的扭曲与罪恶感。显然,铁凝的“面孔不一”、“难测多变”,的确令读者和评论家始料不及、大伤脑筋,实际上这恰恰是她创作上的一种艺术追求。
  铁凝认为,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不变是可怕的。随着时代、生活的变化,年龄、阅历的增长,积极求变是一个作家应有的心态。“在你的写作中懂得并且有力量‘犯规’和懂得并且善于遵守规矩同样重要。”⑦正是这种“犯规”意识和善于打倒自己的勇气,使得铁凝的小说创作一直呈现出一种求新求变的状态。这种求变,是打破常规、超越自我的否定之否定,既体现在铁凝能够敏锐地把千变万化的生活在作品中表现出来,更体现在她创作视角的扩大、主题的开掘、题材的拓展、手法的多样的艺术探索之中。
  如果说一个作家在创作中求得变化与突破需要一种智慧,那么在这种变化中如何保持自己的不变更需要一种大智慧。应该说铁凝做到了两者的兼而有之,她说:“正如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总有不变的东西,我的前后看上去差异很大的小说中也潜藏着在本质上始终一致的精神,这便是对人类和生活永远的爱和体贴。”⑧的确,铁凝的整个创作中,无论是表现美的还是剖析丑的,无论是人物、故事、结构、手法怎样变化,其灌注于作品之中的精神内核是不变的,都体现了她“对人类和生活永远的爱和体贴”。这也许就是铁凝的人生与文学底色:给生命以信心,给灵魂以提升,给世界以温暖。可见,铁凝的小说创作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变”使她的创作充满了生命活力,“不变”使她的创作坚守了自己本色。
  (责任编辑:吕晓东)
  
  作者简介:马德生,河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①孙犁全集:第5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237.
  ②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③铁凝文集:第5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194.
  ④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年版,705.
  ⑤{8}铁凝文集:第4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12.221.
  ⑥盛英.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773.
  ⑦铁凝文集:第3卷[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年版,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