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福音书“童女生子”故事重读
作者:王 鹏
摘 要:福音书“童女生子”故事有着丰富的内涵,标示了弥赛亚降生的神圣性。然而抛却其神哲意味,从文学与历史入手,我们可以看到该故事体现出了福音书作者对女性尤其是处境艰辛的女性的重视,婚外妊娠的马利亚被尊为圣子之母,体现出女性抗争的胜利。
“童女生子”故事即耶稣降生的故事,在《新约》中,福音书作者马太和路加对此作了详尽记述:犹大拿撒勒城有一个叫马利亚的年轻女子,许配给了大卫家族一个叫约瑟的人,有一天,她突然被天使告知自己怀上了上帝的儿子,而且这个被上帝命名为耶稣的孩子将“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他的国也没有穷尽”(《路加福音》1:33)。马利亚遵从上帝的意旨并载歌感恩,约瑟也按上帝的指示迎娶马利亚且不与她同房,使耶稣得以顺利降生。
“我信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我们的主;因着圣灵成孕,从童贞女马利亚所生”,《使徒信经》的此项规约赋予了童女生子故事以至高的神圣性。“正如过去是一位女人促成了死亡,(现在)同样也是一位女人促成了生命的来临”,马利亚由于其贞洁的生活和对上帝的顺服,以及担负的孕育圣子这一伟大使命,已使她免除了夏娃给人类带来的罪孽,成了人类救赎的起点。马利亚作为救主之母,领有各项相称于这项崇高地位的恩赐,因为她在受孕之初就被圣灵保护,未受原罪的任何沾染,即“无罪而孕”(或“圣母无原罪”)。此外,教会为强调马利亚作为“圣母”的纯洁性,更是认定她在生下耶稣后,“仍保持着真实和永久的童贞”,基督的诞生“并未损害她童贞的完整,反而予以圣化”。加之马利亚的儿子“在许多弟兄中作长子”(《罗马书》8:29),所以她的母性扩展到了所有需要拯救的人,她以虔敬的祈祷和信德模范作用使“信徒在教会内诞生,作为以基督为首的身体的各肢体”,因而被称作“教会之母”。
基督徒相信耶稣是经由圣灵的力量奇迹而孕,然而这种观点历遭嘲笑、攻击和质疑。对福音书童女生子故事,一般有四种看法:1.它是一个历史事实(基督教观点)。2.它是一个记录错误,基督徒接受了一个错误的传说(反基督观点)。3.它是一个用超自然重新解释的自然现象(现代观点)。4.它是一个把宗教观念融入历史素材的神话或传说。在《新约》中,历史是神学的婢女,因此福音书着重强调了童女生子故事的神学意义而非事实本身,然若抛却神学、哲学意味,从文学与历史入手,就可以发现童女生子故事展现了福音书作者对女性尤其是处境艰辛的女性的重视,婚外妊娠的马利亚被尊为圣子之母,则是女性抗争的胜利。
一、童女不贞
对童女生子故事的讨论必然涉及马利亚的贞洁问题,教内的“终身童贞”与教外的“婚外妊娠”针锋相对。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看出约瑟并不是耶稣生理学意义上的父亲,马利亚亦并非处女。
在《马太福音》中,作者用“A生了B,B生了C,……”的句式列出了耶稣的家谱,这是犹太传记中常用的家谱格式,如挪亚的家谱(《创世记》5:1-32)、亚伯拉罕的家谱(《创世记》11:10-32)等;“生”即“(父亲)生了某某”,在马太的耶稣家谱中被用了39次,但当到了应当说“约瑟生了耶稣”时,这种范式却突然破裂,代之以“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是从马利亚生的”(《马太福音》1:16),不仅打破了“父生子”的格式,而且用“生”这个词的被动时态替代了前面一直使用的主动时态,即耶稣是“被”马利亚生出,强调生命载体而非传统的“播种者”,这更表明耶稣的降生与约瑟没有必然关联。此外,马太的耶稣家谱由三个“十四代”构成,但实际上这三个“十四代”中少了一代,即到约瑟时只是第四十代,而按马太所言,耶稣却是第四十二代,也就是说,在耶稣的父辈一代中出现了空白,这似乎暗示耶稣在约瑟之外另有其父。
同样,《路加福音》中也出现了家谱范式的破毁。与马太不同,路加用了另一种犹太家谱格式,即“A的儿子是B,B的儿子是C……”如闪、含、雅弗的家谱(《创世记》10:2-23)。在这个家谱中,当说到耶稣时,不说“耶稣是约瑟的儿子”,而说“依人看来,他是约瑟的儿子”(《路加福音》3:23),希腊语为被动式,意即“被称作”,这种措辞同样标示了约瑟不是耶稣生理学意义上的父亲,只能是他法律意义上的父亲。另外,这个家谱放在耶稣受洗后,而且强调神的儿子耶稣“依人看来,是约瑟的儿子”,显然是对马利亚婚外妊娠的有意掩饰。
此外,福音书中其他一些内容也暗示出约瑟并不是耶稣的生父。如《马可福音》6章3节,故乡那撒勒的人称耶稣为“马利亚的儿子”。按当时的犹太习俗,一般是根据父亲的名字来确定孩童身份,“马利亚的儿子”这种以母亲的名字来称呼子女的用法往往指代私生子。《约翰福音》8章41节中,在关于“神的儿子”的争论中,当耶稣用“你们是行你们父所行的事”来批驳文士和法利赛人的行为有违上帝的旨意时,他们反唇相讥:“我们不是从淫乱生的,我们只有一位父,就是神。”在这里,特别强调了“我们不是”,暗含了“而你是……”这种嘲讽,和前文“你的父亲在哪里”(《路加福音》8:19)一样,暗示耶稣之父另有其人;此外,新约外典《彼拉多言行录》2章3节中,一个“犹太人长者”在彼拉多面前明确宣称耶稣是“私生子”。
马利亚是否处女,是童女生子故事中最引人注目的论题。《马太福音》在述及童女生子故事时,明确宣称马利亚的妊娠是对《以赛亚书》7章14节“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的应验。“童女”一词,在《旧约》希伯来语马索拉本中,指“性成熟的年轻女子或新妇”,并不专指“处女”。而希腊语七十子译本《圣经》却把它译成了“无性经历的女性”,实属误译。先知以赛亚这句话与马利亚生子没有任何关联,他只是借一妇人将很快生子、孩子将很快长大来暗示外敌进犯的迫近和亚哈斯的王国荒废的到来。而且,以赛亚的话也只是说给同代同胞听的,将它与耶稣降生相连结疑为福音书作者的附会理解。
在马利亚是否处女问题上,反对者提出了“与潘特拉通奸说”。二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塞尔修斯在他的重要反基督论著《正统教义:致众信徒》一书中指出:基督教所谓的童女生子纯属虚构,耶稣由一个“以纺织为生的贫苦农家女”所生,此女因“犯有通奸罪,被她的木匠丈夫逐出家门,后四处游荡……秘密产下与兵士潘特拉通奸之遗子”。据考古所知,潘特拉这个名字在希腊、罗马时代甚为常见,特别是在罗马士兵中。殖民地妇女被迫或自愿与殖民者发生关系,至今犹存,当时的巴勒斯坦地区处于罗马帝国占领之下,若说马利亚怀的是罗马士兵的孩子亦不足为怪。
关于贞洁,犹太律法有明细规定,《申命记》载:“女子没有贞洁的凭据,就要将女子带到她父家的门口,本城的人要用石头将她打死。”马利亚未婚先孕,按律法当处死。若依“与潘特拉通奸说”,马利亚亦应被处死,因为“若遇见人与有丈夫的妇人行淫,就要将奸夫淫妇一并处死”(《申命记》22:22)。马利亚严重违反上帝的律法却未被处死,说明她极有可能是在荒野遇暴,因为“若有男子在田野遇见已经许配人的女子,强行与她行淫,只要将那男子治死;但不可办女子”(《申命记》22:25-26)。约瑟之所以忍辱迎娶,大概是他在律法中找不到不娶的理由或是因犹太律法在罗马统治下被大大降格而无法实施严格惩罚举措(如犹太公会无权对耶稣施死刑)。总之,从圣经文本即可看出约瑟不是耶稣的生父,马利亚亦非贞女,所谓的童女生子故事或可被称作马利亚的婚外妊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