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0期


略论四川北川羌族民间文学

作者:张德明




  羌族,作为一个没有本民族文字的古老民族,其传统文化成果,全凭着民间文学这个载体,一代一代地口头流传而保存下来。其民间文学的主要形式,是宗教的经典与民间神话故事及歌谣、谚语。羌族民间文学,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本民族的政治、历史和社会经济生活。从流传于四川北川一带的羌族民间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羌族传统文化,既有其鲜明独特的民族性,又具有与汉、藏、蒙等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痕迹。
  四川北川羌族民间文学内容十分丰富。当地群众几乎可以指着每一座高山、每一条河流、每一道悬崖、每一棵古树、每一座庙宇、每一个村寨,甚至针对天地、水火、日月、星辰、飞禽、走兽、庄稼、虫鱼、花草、山石、饮食、服饰、生育、爱情、婚配、劳动等事物的起源与演化,都能讲出一个个优美生动的故事,或唱出一支支委婉动听的山歌。有不少羌族老人,虽不识字,却能讲出许许多多异常感人的故事,或演唱许许多多的民歌。羌族端公凭着代代心传口授,能在做法事时,用羌语演唱很多深奥难懂的古老经文,这些经文大都是本民族的史诗。
  
  一、民间故事
  
  羌族民间故事,可分为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寓言和童话等等多种形式,这些民间故事虽然与汉民族的民间故事在形式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在具体内容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异。
  (一)神话
  羌族关于创世纪、天地、日月星辰和人类起源等方面的神话,虽与其他古老民族的神话有某些相通之处,但却有着浓厚的本民族特色。如《盘古王开天辟地》中讲:盘古是一个狗头人身的拟人神。他(或她?)在混沌中,用手向上顶而形成了天,用脚向下踩而形成了地,天每日向上长一丈,地每日向下沉一丈。当他(她)睁眼睛时便成了白天,闭眼睛时便成了夜晚。如此一万二千年,直到他(她)死后,他(她)的眼睛又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汗珠变成了星辰,嘴里呵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手和脚变成了高山和石头,毛发变成了树木和花草,虱子虮子变成了野兽和牛羊,于是便有了人类生存的世界。这则神话带有远古时期人类对自然界与自然现象的最初的朴素的解释。羌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很多,有一则《兄妹射日制人烟》的神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把大地晒成一片焦土,人类和万物都给晒死了,唯有兄妹俩躲在大柏树枝叶丛中而得幸免。兄妹俩用树干和羊皮筋制成弓箭射掉九个太阳,太阳掉在地上变成了九龙山。后兄妹议婚,相约:兄妹各在山南山北栽竹,若竹根能长到一起,又兄妹各在一座山头向山下滚一扇石磨,若石磨合在一起,即可成亲。结果是竹根长到了一起,石磨合在了一起,于是兄妹俩婚配。后来生下了一个肉团,他们将其剁成肉渣向漫山遍野撒去,肉渣即变成了许多人,并因所依附之物而得姓氏。这明显与原始社会的血缘婚姻制度有关。关于羌族起源的神话很多,较有代表性的是说一个牧羊人与一个天仙结合,后来子孙繁衍不断而最终成为一个初以游牧业为主,后来转化为定居农牧兼营的民族。羌族神话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使用形象而合理的夸张,如果去掉神话的外衣,则可依稀窥视到一些古代羌族社会历史发展与道德观念的端倪。
  (二)传说
  大禹是古代羌族杰出的代表人物,而据史籍记载,四川北川是大禹的出生地。在北川,有许多关于大禹的传说故事。“石纽”是大禹出生地的重要标志灵物。在今禹里羌族乡石纽村石纽山上,横卧一块巨石,为两石纽结而成,上有汉隶阳刻“石纽”二字。每当雨后初晴或风和日丽的清晨,石纽山上“石纽”灵石的上空,就会出现五彩祥云,蔚为壮观。当地老人们说这是石纽的灵瑞之气凝聚成的。相传禹出生的时候难产,他阿妈将自己的背剖开才将他生下来,所以在禹穴沟生他那个地点至今还叫“刳儿坪”。禹刚出生就被放在刳儿坪下边的溪水潭中冲洗,把一沟清澈的溪水和石头都染上了殷红的血色,现在还能在那里看到“洗儿池”和“血石”的遗迹。禹小的时候,他阿妈出外找吃的,怕他被野兽伤着,就在悬岩上挖个洞,用石板作床,直到现在还能看见这“禹母床”遗址。禹的阿爸外出治水期间,阿妈拉着他天天到一座高山上去盼望,盼他爸早日回来,山前的高树遮住了视线,阿妈就咒那山前的树木都长不高,所以至今那山上只长些灌木丛。每天娘儿俩下山时,就把鞋里的泥沙抖落在山脚下,时间久了,这些泥沙就堆成了一座小山头。后来人们把禹望父亲崇伯的那座山叫做“望崇山”,沙土堆成的小山叫“酉山”。后来大禹继承阿爸治理洪灾的事业,劈山导河,斩妖捉怪,其间与一个母熊精(或母猪精)变成的美女成了亲,并得到她的帮助,终于疏通了九河,斩了九妖十八怪,治水成功,受到普天下老百姓的拥戴。
  在《白石神》的传说中,讲述了古代羌人与凶悍的戈基人发生战争,羌人败北,被戈基人追杀,天神命白石神下凡化作大雪山挡住追兵,并启示羌人以白石作武器痛击敌人而大获全胜的故事。后来羌族就以白色为吉祥,奉白石为神。
  (三)故事
  羌族故事以生动有趣见长,往往又与传说和笑话相结合,形式多样。有些故事是组合式的,如《李扯火的故事》等,采取大故事套小故事的连环套结构,刻画了一个富有正义感、幽默感而又机智、古怪的“羌族的阿凡提”式的人物;有的故事中的人物是人间一切有趣的人和事的高度集中、融合,或以一个中心人物穿插在许多故事之中;有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民族传奇色彩,如流传在四川北川东溪乡油坊沟一带的《赵野人的故事》,说他是个毛孩,被财主迫害而出走,在云华山一个洞中长大并变成“野人”。他力大无比而又心地善良,帮助很多穷人解除了危难,后被官府骗至石泉县衙做了保镖,他因不满官府欺压百姓而捣毁了县衙大堂,仍旧上山去了,不知下落。羌族许多故事具有劝人向善的性质,如《张大汉和吴良心的故事》,说的吊鹿子(专门安绳套猎物的猎人)张大汉套着一个美女,并与之成婚,日子过得十分美满。后听信吴良心说他妻子是白鹿精变的,把妻赶出家门,随即与吴良心一道贩布,为吴所害,被鹿精救起,并受其启示为旱区灾民找到水源,受到好的报应,而吴良心害人害己,终究坠岩而亡(羌俗以坠岩为凶死,不祥)。在《金手镯》中,则讲述了孝顺的小儿媳妇得到一对金手镯,而忤逆不孝的大媳妇则被雷击断了双手的故事。另外,还有一类与原始宗教禁忌有关的故事,如各村寨都流传着孕妇偷吃树上的果子而被树神惩罚,以及妇女把经血弄到了树木花草之上,使这些植物变成精怪妖孽的故事等。
  (四)笑话、童话和寓言
  羌族民间笑话,讲述人根据不同场合,随讲随编,或根据某些笑话模式任意改编。其流行最广、内容最丰富多彩的,当数有关“瓜娃子”(傻子)的笑话。其中有一则说:一个瓜(傻)女婿到岳父家,正碰上岳母生娃娃,岳父不便出声,伸手做手势让他坐,女婿说:“生了五个呀?”岳父骂道:“这个龟儿子!”女婿问:“生了一堆儿子呀?”岳父臭骂道:“我看你杂种硬是瓜的!”女婿问:“还生了个杂种是花的呀?”岳父气得直跺脚,女婿还问:“咋个的又踩死了几个呀?”
  童话是羌人哄孩子时讲述的故事,这类故事符合儿童的心理,用儿童的观点和口吻,娓娓道来,有一定教育意义,引孩子着迷。流传较广的有《熊外婆的故事》《狼和小羊》《饿鸟》《阳雀的故事》《种芝麻》等。
  羌族寓言也很丰富,且寓意深刻,结构新颖,语言质朴,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毒药猫》:毒药猫白天变作一个外表慈善的老太婆,但眼睛红肿,指甲很长,指甲缝里藏有毒药,晚上变作一只凶恶的大猫,干残害人的勾当。寓意:一要警惕表面慈善的恶人,二要随时预防他们的毒害,三要洁身自好(爱清洁,勤剪指甲),以免别人怀疑你是毒药猫。又如《荞子与麦子》:麦子很瞧不起荞子,理由是它的面粉太黑,而荞子却说,我虽黑一点,但一年收两季还在屋头过年哩,而你麦子一年只收一季,还在坡上过年。把麦子气得肚子上裂了一道口子。寓意:不要小瞧他人,要多看别人的长处。这也不难从另一个侧面,看出羌族视荞麦为本民族的谷神,从而存有对其偏爱的心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