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纯真无邪的童心视界
作者:王 玥
可也真怪事,她怎么一拐能拐了俩孩子走?咱们要是晚回来一步,咱们的英子就追上去了,唉!越想越怕人,乖乖巧巧的妞儿!唉!那火车,俩人一块儿,唉!我就说妞儿长得俊到是俊,就是有点薄相……{13}
从宋妈说的这段里,结合后文中手表和金镯子所提示的信息,读者们能猜出秀贞和妞儿发生了一些不幸的事情,是什么事呢?这就需要读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了,也许秀贞、妞儿是遇到了车祸,两人全丧生了。那车祸是怎么发生的呢?可能是秀贞的神志不清导致的,也有可能是秀贞带着妞儿的逃离被人发现了,才会致使车祸的发生……《惠安馆传奇》里,由于读者无法通过英子获知一切,这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多的空白。秀贞与妞儿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幸的故事?金镯子怎么又回到妈妈手上了?思康为什么六年都不回来看秀贞?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增添了作品的魅力,使读者在读过之后,还会咀嚼、琢磨、猜测,回味无穷。
在《我们看海去》的第五节里,“我”去草地里找“我”新结识的大朋友玩,朋友的油布包袱还在墙角,可朋友却不在那里。“我”在草地上看到一个小铜佛,“我”随手拿起铜佛,走出了草地。在槐树下,“我”碰到了一个戴着草帽穿着对襟短褂的男人,“我”告诉他铜佛是我在那片草地上捡到的,并把铜佛送给了他。由于“我”的视角的限制,读者无法知道这个男人的身份,这就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当读者看到这一段时,不禁会猜想,这个戴着草帽的男人是谁?他是干什么的?这个小铜佛又是从哪儿来的?朋友的油布包袱里装的又是什么?这些悬念直到故事最后才解开,当“我”的朋友因偷东西而被抓时,从围观者的议论中读者才知道这个戴草帽的男人是便衣警察。这时读者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个油布包袱里装的都是赃物,小铜佛也是赃物之一。“我”无意间的言语把“我”朋友藏赃的地点泄露给了便衣警察,这才导致了“我”朋友的被抓。“我”使“我”的朋友被抓了,这看上去不可思议,但第一人称儿童视角的使用却增强了文本的真实性,使这个结局合情合理。因为这篇故事里的“我”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我”对谁都不设防,所以便衣警察才能轻易地从“我”口中得知了小偷窝赃的地点。设想一下,倘若这篇故事的叙述者不是儿童而是一个成年人,那故事的真实性无疑会大打折扣。
从对《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这两篇小说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南旧事》中第一人称儿童视角的使用给读者设置了悬念、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使文本韵味无穷。
三、童趣盎然的语言风格
《城南旧事》中儿童叙述者的采用使文本内容上富有童趣,作者在对英子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上都十分切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体现出清新、稚嫩、活泼的语言风格。如《惠安馆传奇》中的一段话:
我把鼻子顶着金鱼缸里看,金鱼一边游一边嘴巴一张一张的在喝水,我的嘴也不由得一张一张的在学鱼喝水。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儿啦!{14}
这段“学鱼喝水”、“和鱼鼻子顶牛儿”的描写,把一个机灵可爱的女孩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在《我们看海去》这篇故事里,“我”想要去看两个男孩踢球,“心急得很”,“所以我就喝汤出了声,舀汤碰了嘴,菜来先下手。”{15}虽然“我”很想和男生踢球,可是又苦于没有借口与男生玩,不敢贸然出去,“出去怎么跟他们说话,跟他们一起玩呢?在学校,我们女生是不跟男生说话的,理也不理他们,专门瞪他们,但是我现在很想踢球”{16}。听见妈妈说:“出去跟那两个野孩子说,不要在咱们家门口踢球,你爸爸睡觉呢!”时,“我”有了和男孩子说话的借口,飞快地向外跑,以至于辫子被门框上的钉子上钩住了,头绳都散了。这一段把英子想踢球的急切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让读者忍俊不禁。
在《惠安馆传奇》里“我”抓“吊死鬼”、喂小油鸡、给妞儿唱“心肝歌”;在《兰姨娘》里,英子为兰姨妈与德先叔牵线搭桥,事后又向妈妈邀功请赏;和妹妹一块骑在门墩上数“烂眼边儿”;“我”喜欢妈妈生孩子,“因为可以跟着揩油吃些什么”{17}。在《驴打滚里》,“我”认为宋妈的丈夫长得像毛驴。这些充满童趣的文本内容,使读者在阅读中往往能获得轻松愉悦的审美感受。
《城南旧事》清新活泼的风格中也夹杂着儿童成长中的淡淡的伤感。《城南旧事》展示了英子从儿童成长为少年的轨迹,在第一篇《惠安馆传奇》里,英子还只有六岁,还没有上小学,在后来的一篇篇故事中,英子渐渐长大。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再不是小孩子》里,英子已经小学毕业,有十三岁了,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大人”。成长是快乐的,又是伤感的,“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18}在英子成长的过程中,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开了,秀贞和妞儿死了、“我”的小偷朋友被抓了、兰姨娘跟随德先叔走了、宋妈回家了、爸爸病故了……“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19}但在《城南旧事》中,这些悲伤的故事并没有被刻意营造出惊心动魄、荡气回肠的悲剧氛围。在不带任何议论与评价的儿童口吻叙述下,故事中的悲剧氛围被冲淡了,读者看到的是近乎毛茸茸的原生态社会面貌,感受到的只是淡淡的忧伤。
《城南旧事》从一个儿童的口吻来叙述成人的故事,用一个儿童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这就使得文本内容充满了童趣,语言清新活泼,在明快的曲调中又透着一丝忧伤。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读者常常能从小英子的身上看到自己儿时的身影,看到那些在生活中被成人们所遗忘的纯真无邪,看到在成长中我们曾经历过的点点忧伤。
儿童视角这种叙事策略受到现当代许多作家的青睐,鲁迅的《怀旧》《社戏》,萧红的《呼兰河传》,萧乾的《篱下》,端木蕻良的《早春》《初吻》,都运用了儿童视角。当代许多作家如莫言、余华、迟子建,对儿童视角也十分热衷。儿童视角叙事策略的运用使作者在创作中以儿童的感受形式、思维方式、叙事口吻去描绘外在世界,显现出不为成人所感知的世界的他种面貌。儿童视角小说打造出一个与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童心世界,与以惯常的成人视角所建构的文学世界产生了疏离,这也使读者阅读时感到新奇、陌生,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王玥(1984- ),广西民族大学2007级研究生。
① 刘秀珍.儿童视角观照下《城南旧事》与《呼兰河传》的书写[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2).
②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88,29.
③④⑤⑥⑦⑧{12}{13}{14}{15}{16}{17}{18}{19} 林海音.城南旧事[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3.
⑨ [美]W·C·布斯.小说修辞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3.
⑩ 张晨阳.《城南旧事》艺术魅力的构建 [J].语文学刊,2002,(04).
{11}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2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