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超越生与死的追求
作者:史永霞
在《千鹤》中,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替代关系显示出生命轮回的迹象。菊治的父亲和文子的母亲先后奔赴死亡世界,作为替身而存在的菊治与文子却因父母的爱情因缘走到了一起,两代人形貌的酷似及爱情命运的重合,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流转与轮回。陷入乱伦情爱难以自拔的太田夫人生前一再说自己“罪孽深重”,然而,在其死后,文子却日益感觉到母亲的美,菊治也认为“太田夫人是女性中的最高名品。名品是没有瑕疵的”,他甚至觉得自己是在夫人辞世后才开始爱上她。正如紫氏部在《源氏物语》中感叹的“生前诚可恨,死后皆可爱”,川端也认为一切生前的罪孽都会由死亡涤净,死者在生者心中只会留下美的影像和爱的忆念。
虽然没有如《抒情歌》一样直接在文中表述“来生化作红梅或夹竹桃”的转生愿望,《雪国》等小说却以替代的方式实现了这一愿望。在以自然生物作为人物替身的构思中蕴含着“万物一如、轮回转生”的思想。以自然生物作为人的替身,意味着将个体生命投入整个自然发展中,获取生生不息的力量。比之于人世中的轮回,个体生命进入的是更为宏大的生命宇宙,因生命的轮回万物遂成一体。而以人造物如茶碗、画像等作为人的替身,赋予无知无觉的物以生命,是另一形式的“轮回转生”。在《千鹤》中,历经三四百年而流传的茶碗,经历了比现世更为广阔的时空,茶碗以人的替身身份在广阔时空流传,也象征了个体生命在广阔时空里的轮回。作为几代人爱情的见证,茶碗比人的寿命长久也象征着爱对于死亡的超越。
不像中国的鬼怪小说,也不像西方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川端康成的小说很少设置死者与生者会面的情节,虽然在人物活动的空间之外,总是隐隐闪现出一个死者活动的世界,但是,死者似乎总是被禁闭于幽冥世界,不得随意进入生者的世界。他们对于生者的影响是经由其替身来实现的。对生者而言,借助替代这种方式,可将对已故亲人或爱人的爱与思念寄寓于现世,比之于茫然地向着幽冥世界期盼与亡魂的相会,寻求亡者在人间的替代品,是更为现实的追求。因此,川端康成对“替代”形式的钟情,是他超越生与死的追求,同时在普泛的意义上,也表达了人类对于生命与爱的永恒企望。
(责任编辑:水 涓)
作者简介:史永霞,江南大学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日比较文学。
① 小林芳仁.美和佛教和儿童文学——川端康成的世界.双文社,1985,87.
② 叶渭渠.川端康成评传.97.
③ 长谷川泉.川端康成论.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④ 张石.中日审美意识传统的相异点及其意义.东方丛刊,1992,11。
⑤ 文学自传.川端康成全集.第33卷.8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