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8年第11期


感性的爱 理性的美

作者:万雪梅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的短篇小说《一位正派女人》(A Respectable Woman,1894),全文不足1470个英语单词,却按着时间顺序,展示了19世纪末的美国,一位已婚的女主人公,面对突然来家小住的丈夫的大学同学以及随后近一年时间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4》(2003)中的Unit 1 Section A The Temptation of a Respectable Woman(《一位正派女人受到的诱惑》)就由此改编而来,反响较大。
  由于凯特·肖邦女性意识的超前,她唯一的长篇小说《觉醒》就曾遭遇到半个世纪之久的“冷遇”,就算到了现在,《觉醒》“发表已超过百年,今日已经是美国大中学校的教材,但有趣的是,几乎没有一个学生写的情节梗概和其他人一样,可见这部小说非常微妙”,她的《一位正派女人》《一个小时的故事》和《暴风雨》等短篇也是如此,非常微妙。
  
  一
  
  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从小家境富有,接受过八年的学校教育,精通法语,喜欢文学艺术,在自家的阁楼上更是广泛涉猎了作家福楼拜、莫泊桑,哲学家斯宾塞,科学家赫胥黎,生物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超验主义者爱默生和梭罗等人的作品;在她的个人生活经历中,短暂一生,前后痛失七位亲人,其中包括她的丈夫(卒于1883年)和母亲,这也使得她对于人生、对于爱情、婚姻和家庭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1899年,凯特·肖邦以她的长篇小说《觉醒》为20世纪的美国文学开了先河,《觉醒》成了美国女性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而她本人也因此当之无愧地跻身于一流作家的行列。
  如果说一百多年前,凯特·肖邦在《觉醒》中以她超前独特的思想和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向世人展示了一位酷爱艺术,已婚、育有两子的美丽女子爱德娜从女性意识的觉醒到最后投身大海的全过程;那么《一位正派女人》则以简练独到的文字向人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面对婚姻中突然出现的第三者?故事中的人物不多,就三人:巴罗达太太(Mrs. Baroda)和她的丈夫加斯顿·巴罗达((Gaston Baroda),还有巴罗达的朋友古韦尔(Gouvernail),故事的情节按时间顺序展开、随着女主人公她丈夫朋友态度的变化而跌宕起伏。文章的开始部分,丈夫邀请了他的朋友古韦尔到他们的种植园小住一两周,女主人公对此表示不快,并对他朋友的沉默(她丈夫常说他是个风趣的人)表示困惑和不满,以至于对她丈夫说第二天她将离家进城,住到她姑妈家,等古韦尔走了再告诉她;就在那天晚上,女主人公独坐在一棵橡树下,思绪烦乱。古韦尔拿着男主人托他转交给女主人的围巾坐到了她旁边,随着客人打破这几天来他一贯的沉默,以低沉而迟缓的嗓音亲切而无拘无束地向她倾诉他昔日的雄心和现实的失意时,她对客人的困惑与不满意渐渐消融,不仅如此,她沉醉在他的声音里,甚至想在夜色里伸出手来去触摸他、与他耳鬓厮磨——如果不是个正派女子,她或许已经这么做了。但她终于克制住自己,体面地与之告辞,第二天乘早班车进了城,直到古韦尔离开后才回去。此后,她丈夫还曾提到再请古韦尔来种植园一事,但遭到她的强烈反对,而未成。
  同样一部《红楼梦》,鲁迅先生曾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确实,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凯特·肖邦的《觉醒》,《一位正派女人》也同样非常微妙,而笔者在此看到的是自然而感性的爱,而这种爱又因为有道德规范的约束而显得异常的美,甚至可以说是儒家所倡导的美,在此,东西方有关婚外情感的观念相互交融……
  
  二
  
  1.这是一篇关于“爱”的美文。“凡是人,皆需(须)爱”。在古韦尔到种植园之前,巴罗达太太对他是怀着期待的,但她对自己是否能够把握住对古韦尔的情感、自觉抵制住古韦尔对她的吸引显然表现得不太自信。正因为如此,当丈夫邀请古韦尔来种植园小住一两周时,巴罗达太太显得有些气恼,也许太突然了吧,她心理上还没有准备好。等到相处几天,而没有较深的沟通后,巴罗达太太简直就感到困惑与不安了,本来她丈夫还常在她面前说古韦尔是个风趣的人,可眼前的古韦尔沉默寡言,似乎对自己并不在意。如此的心理落差,使她想到第二天一早必须离开这儿。这或许就是人们熟知的心理上的一种现象吧:在众多的爱慕者中,著名的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偏偏选择了初次见面似乎对她并不引以为然的山浦友和为丈夫;曾经因为妓女的一句对他耳朵的夸奖,就将耳朵割下来以献之的艺术家凡·高,短暂一生,穷愁潦倒,不为世人所识,据析他的每一次自杀,都是想引起胞弟提奥的亲情关爱……在古韦尔和巴罗达太太之间就有这类微妙的心理现象。
  古韦尔来巴罗达家小住,一改往日风趣的性格,显得生性沉默,他或许是想引起巴罗达太太的格外关注,可是巴罗达太太偏偏克制自己不这么做,故意在大部分时间里让丈夫陪着客人,她一定在期待着古韦尔先打破他们两者之间的隔膜,她或许也是想引起古韦尔的格外关注,结果,显然使她失望,她的在场与否,她感觉古韦尔似乎都不在意,没有法,作为女主人,她只好先试图打破这种僵局,要陪他散步到磨坊去,可是身心疲惫的古韦尔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沉默,她的努力没有奏效。在这种思绪纷乱的情况下,她不知所措,晚上独自一人坐在路边橡树下的长凳上,思绪翻飞,想到了第二天的“逃离”……就在这时,古韦尔来了,彬彬有礼,坐在她的身边,嘘寒问暖,柔情体贴,以磁性的嗓音与之倾心……哦,这或许就正是她心中期待的古韦尔?!决不腼腆,寡言也非天性,正无拘无束,娓娓而谈他内心的感受:昔日的雄心不再,现唯求生存,偶尔才体验到一丝真正的生活气息,就像此刻……当心中的期待与眼前的实体合二为一、当彼此互有爱意的心灵相撞时,她不禁有些飘飘然,只陶醉在他的声音里,不知他在具体说些什么,她甚至想在夜色里伸出她的手、用她敏感的指尖去触摸他的脸、他的唇,她甚至想慢慢地移向他,贴近他的面颊,在他的耳边低语……
  2.有道德、守规范的爱更美。有多少浪漫故事其实就发生在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夜晚又是多么适合发生这样的故事!可就在此时,女主人想到了她作为巴罗达太太的身份——一个体面的女人,要不是如此,她或许已经这么做了。但她没有,越想靠近他,结果却越往后退,接着借故起身告辞,第二天大早匆匆离家进城,直至古韦尔走了才回来。而作为男性的古韦尔也没有越雷池半步,他似乎也有中国俗语里说的“朋友妻,不可欺”的做人原则。
  丈夫加斯顿率真豁达,妻子心中的情感波澜他要不全然不知,要不就是对妻子非常信任,他希望妻子与古韦尔之间的关系好一点,甚至想着法子调节他俩的关系。当夜幕降临,妻子独自在外时,他没有亲自给妻子送白色围巾,而是让古韦尔送去。后来他还提到再邀古韦尔来种植园,但遭到他妻子的强烈反对而末成。然而,快到年底,妻子主动提出邀请古韦尔再来。最后,妻子笑着,在丈夫唇上印了长长的温柔的一吻,说她一切都已经克服,这一次她会对古韦尔很好。
  这样的结尾是开放式的,可以让人去进行无限的遐想与推测。但笔者比较倾向于认为妻子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心理调整,终于克制住自己心中对婚外恋的向往,抵制住了婚外的诱惑,更加忠于自己的爱人和家庭,以一颗平常友爱的心来对待丈夫的朋友。这是一种深沉的、充满道德美感的爱,它使家庭经受住了女主人公情感上的狂风巨浪而依然爱意融融;这种爱远远胜过了随意放纵的两性之爱,从而使由理智驾驭着的与婚外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相互关爱更为美好迷人。
  

[2]